真金白银的财政数据备受社会关注,而最新的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向好。
10月17日,财政部召开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相关财政收支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876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最为核心的全国税收收入132664亿元,增长0.7%。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在发布会上解读称,今年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1%;二季度由降转升,增长0.6%;进入第三季度,7月份增长2.6%,8月份增长2%,9月份增长2.6%,当季增长2.5%,增幅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税收收入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在价格低迷、减税降费、房地产等税收下滑背景下,全国税收收入实现增长来之不易。
唐龙生表示,分税种看,主体税种表现亮眼,国内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综合反映工商业、服务业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是第二大税种,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反映出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回升;国内消费税等其他税种也均保持总体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31212亿元)同比增速出现下滑(-0.4%),比上半年回落4.1个百分点。
唐龙生称,非税收入增幅回落,具体项目有升有降。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4%,主要是地方多渠道盘活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等收入增加带动;罚没收入下降7%,自今年3月份以来降幅逐月扩大。
今年国家进一步强化对罚没收入监管。3月以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纠治力度,促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履职。
从区域来看,唐龙生表示,前三季度地方收入保持平稳,绝大多数地区收入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1.8%。从7月份开始,累计增幅已连续3个月保持在1.8%的水平。分地区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受煤炭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影响的个别地区外,其他27个地区保持正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个。
除了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外,以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重要财源。
财政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0717亿元,同比下降0.5%。这一降幅较前8个月略有扩大。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2302亿元,同比下降4.2%,这一降幅较前8个月略有缩窄。
政府正在加快通过发债来筹集资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多4.28万亿元。
在财政收入、债务收入支撑之下,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推动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
财政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上述6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债券资金带动政府性基金支出保持较快增长。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4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
唐龙生称,这主要是各级财政持续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前三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含以往年度结转债券支出),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