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同期活动“国际海员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沪举行。本次会议以“为新时代高素质海员队伍打造体面工作与能力标准”为主题,旨在依托深度对话与前瞻探讨,为新时代海员队伍建设精准谋划路径、凝聚行业共识。
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陈帅在致辞中表示,无论是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制定数字标准,还是关乎行业未来的海员发展议题,北外滩都愿成为最理想的试验田与合作平台。“相信在北外滩这片热土上,理念的碰撞能够迅速转化为行动的共识,机构的相邻能够催生紧密的协同。虹口区将一如既往,以最大的诚意和决心,支持ICS、中远海运集运及所有航运伙伴在北外滩的发展,让大家心无旁骛地成就事业、共创未来。”
国际航运公会秘书长Thomas Kazakos在致辞中,阐述了海员对于航运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他表示做好海员的招聘和保留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航运公会的重点工作。他希望行业各方强化国际协同,共同致力于为海员创造更好的职业发展途径,提升职业价值认同感与社会尊重度,为维护贸易运转、全球供应链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江平在致辞中表示,聚焦高素质海员队伍建设,不仅关乎行业当下,更决定着航运的未来。他强调,要共建面向未来的能力标准体系、坚定不移地落实体面工作、重塑航海文化的价值与荣耀。
会议围绕“国际海事组织(IM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海员就业与培训的全球规则体系中的作用”、“高素质海员的招聘与保留”、“航运新形势下的船员培养和发展”三个议题展开演讲与座谈交流。
国际航运公会船员事务总监Helio Vicente作为第一议题的主讲人,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海事劳工公约》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公约》作为航运业国际兼管框架的两大支柱,在保障海员权益、提高航海安全和促进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他还特别提到国际航运公会成立工作组,致力于海员遗弃、欺凌和骚扰、公平对待因涉嫌犯罪而被拘留的海员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个议题“高素质海员的招聘与保留”由国际航运公会温室气体长期措施工作组主席John Adams发表主题演讲,他提到培养和保留海员的关键举措是推行嵌入式导师培训模式、采用多样化微学习形式、通过游戏化面试帮助初级海员建立信心,同时提供在线指导。他认为在海员的招聘和保留方面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航运业需聚焦人才获取(吸引新人才的最佳方式)、人才留存(培养和留存人才的方法)、人才配置(高效配置人才的途径)这三大关键要素来应对高素质海员的招聘与保留工作。
议题三是“航运新形势下的船员培养和发展”,来自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的刘道坤作主题演讲,他介绍了在高素质海员短缺、船员能力结构出现断层、船员职业吸引力持续下降、传统培训模式滞后于技术发展、法规与实践衔接不足等挑战下,中远海运正系统构建“数字赋能、精准培训、激励保障、校企合作”的新型船员培养体系。
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船员相关领导以及国际航运公会温室气体长期措施工作组主席John Adams、船员事务总监Helio Vicente、新加坡办公室总经理Sunil Krishnakumar、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海事劳资关系总监Simon Spacey、卡塔尔天然气运输公司船员管理负责人George Pitaoulis、香港船东会监管事务总监Nittin Handa、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海员与内河航运事务协调员Fabrizio Barcellona、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副院长耿鹤军、上海港引航站副站长沈建华、上海海事局船员管理处副处长王飞、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林等权威专家与业界人士,围绕三个核心议题发表见解。本次会议由上海海事大学教授白响恩和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兼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刘洋主持。
来自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国际航运公会、中远海运集运、中远海运船员、中国航海学会驾专委、中国船东协会、上海船员服务协会、上海国际海员服务中心、上海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上海港引航站、上海达飞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远公司、中远海运船员上海分公司、中远海运船员广州分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岸基管理人员、船员、引航员、老师、学生共110余人出席活动。
数字智慧赋能行业的转型已经成为航运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企业“走出去”已从单个企业行为升级为“产业带出海”。
该成果的突破不仅将有力推动航运业落实“双碳”战略,更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船舶动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本届论坛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专注于可持续航空和全球航运的实际合作。
把握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机遇,在新技术应用标准制定上实现“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