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沪港航运合作发展论坛(2025)”在上海举办。
该论坛作为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的同期活动之一,主题为:新变局应对、新技术赋能、新人才引领;突出“地缘政治影响、绿色智能航运以及航运文化与人才”等内容。在论坛上,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沪港两地航运企业高管、航运教育文化机构领导及专家学者,围绕当前航运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交流,同时还签订了有关沪港航运组织机构的合作协议。



在论坛开幕式环节,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王旭、香港船东会董事总经理陈佩珊、上海船东协会会长黄小文先后发表致辞。
在主旨演讲环节,6位沪港专家学者分别就绿色航运、海事仲裁、航运保险、航运人才与航运文化等话题作了报告。上海海事大学施欣教授解析内地清洁能源供应链建设经验,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杨冬分享香港低碳船舶技术研发成果,为两地联合推动绿色航运科技创新落地提供新思路;上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孙海华与香港西英保赔协会首席行政官蔡暄伦,提出构建“沪港联动”海事仲裁与保险服务网络,提升全球航运事务中的“沪港话语权”;上海华洋海事公司总经理王晓华、香港海事博物馆馆长Richard Kendall则分别就航运人才培养和航海文化建设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在圆桌会议环节,上海锦江航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燕、兴达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新天、Climate Impact Corporation 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杨浩锋、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虬、泰昌祥轮船(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卢永智、菁英航运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季文元、香港海事博物馆副馆长尤泽峰、上海福建国航远洋公司副总经理徐倪伟、香港船东会中国事务总监冯佳培等9位专家及企业高管,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度交流。针对美国301调查对航运市场的影响,嘉宾们提出依托上海产业基础与香港国际资源,引导企业联合布局多元市场;面对MEPC83“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明确将建立“沪港绿色港口协同机制”,推动两地港口在岸电设施建设、绿色船舶靠港优先政策上互联互通。

此次论坛上还签订了两项战略合作协议。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与香港海事博物馆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航运文化研究、展品交流、公众教育展开深度合作,未来计划联合推出 “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航运文创联合开发”等项目,让两地航运文化资源实现“双向流动”;上海船东协会与香港船东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在绿色航运技术推广、海事人才联合培养、航运市场信息共享等领域协同发力。


在论坛上,香港船东会宣布,将于11月香港海运周上正式启动“海运人才培育联盟”,上海海事大学将作为联盟重要成员参与其中。
本次论坛由上海船东协会、香港船东会主办,支持单位为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上海虹口区航运服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