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配套金融政策及时推出,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以技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点。从前三季度投资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同比增速微降,但仍不乏结构性亮点。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政策效应持续显现,设备购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加强,相关领域投资较快增长。
当前,稳投资政策正在不断加力。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刚成立半个多月的两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的资金投放规模合计已近3000亿元。财政部日前也透露,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用于化债、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等。
四季度是全年经济收官的冲刺阶段。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进入四季度以来,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加快建设,积极优化环境撬动民间投资,为全年经济的冲刺收官注入坚实动力。
投资增长将依靠“双轮驱动”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1535亿元,同比下降0.5%。投资增速下降主要受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0%。
分领域来看,1~9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回落1.1个百分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外部经贸环境波动对国内制造业投资的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显现,反内卷政策推进也可能对部分行业投资产生抑制效应,预计制造业投资全年增速将在3.5%左右。
当前制造业投资仍有政策的强力支撑。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显效发力,设备购置投资增速始终保持10%以上,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6%,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
基建投资方面,随着“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补短板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0%,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0.0%,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基建投资的支撑力量有所减弱,一是此前支撑基建投资的电力和水利投资见顶回落;二是地方财政紧平衡制约了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能力,1~9月地方财政主导的道路运输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分别由一季度的-0.2%和4.9%降至-2.7%和-2.8%。
伴随四季度外部环境波动加大,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基建投资的宏观经济“稳定器”作用会受到进一步倚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表示,未来投资增长将更多依靠新质生产力与民生短板补齐的双轮驱动。投资仍将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四季度,随着政策效应传导,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其对GDP的贡献将更多体现在“优化供给结构”上,推动经济循环质量提升。
稳投资政策不断加力
为扭转投资放缓的局面,近段时间以来,稳投资政策不断加力。其中,新增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于9月底推出并落地。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9月29日表示,为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刚成立半个多月的两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公司的资金投放规模合计已近3000亿元。
国开行表示,自9月29日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之后,截至10月17日,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农发行介绍,9月29日当日首批投放104.83亿元之后,至10月17日已完成1001.11亿元基金投放,共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认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拉动2万亿~5万亿元基建投资,重点支持新基建与消费基建。为了进一步促进投资,袁海霞团队建议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加快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存量工具支出使用,还可提前使用明年置换额度、增发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以持续解决存量问题如拖欠款、隐性债务等。
财政部17日表示,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
与去年相比,此次安排结存限额有两方面特点:一是力度有所增加。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二是范围有拓展。今年的5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根据今年初国务院计划,今年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合计5.2万亿元,而截至9月底实际发行新增债券约4.35万亿元,发债进度达到83%。而随着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接近尾声,此次额外新增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可以为地方筹集相应财力,用于化债、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和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各地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地方也在加力,进入四季度以来,全国各地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比如,10月9日,湖北召开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部署四季度项目攻坚,持续推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10月10日,广西举行2025年全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开工现场会,总投资超710亿元的7个项目同步启动,涵盖水运航道、高速公路等领域。
业内专家认为,重大项目建设对促进投资起效快,作用大,有望迅速带动建材、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整体经济增长注入显著动能。除了财政政策支持,还应积极创造条件撬动民间投资,增强投资的可持续性。
以江苏省为例,今年由民企投资的省级重大项目有228个,比去年多了27个,年度计划投资达到了1500亿元,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正在向民间投资推介的项目达140个,总投资近570亿元。
河北省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黄文忠表示,为进一步给民营企业“松绑赋能”,河北还在酝酿更多的支持举措。正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在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中,明确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此外,河北还建立了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从用地、用能、融资等关键环节“精准护航”。
而在全国层面,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也即将发布。根据9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信息,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一批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拓宽民间投资空间,支持民间资本加大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