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王洋:应帆科技亿元融资背后的AI增长新蓝图 | 独家专访

第一财经 2025-10-22 14:30:27 听新闻

责编:罗懿

此次“万流引擎”的发布,被认为是应帆科技在AI赋能垂直场景领域深度渗透的里程碑实践​​。

10月16日,第一财经旗下应帆科技在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上正式发布“万流引擎·资产管理全周期增长智能体蜂群”,该产品以先进的“智能体赋能智能体”(Agent to Agent,即A2A)协作理念为核心,助力金融机构打造出更加敏捷、精准且深入业务的智能体服务体系,打通资产管理全周期数字化的关键节点,驱动业务转化与增长效率提升。

应帆科技作为第一财经旗下的数智增长服务与产业创新阵地,成立之初就专注于面向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路、智能化数字增长解决方案。2025年9月,应帆科技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并表示该轮融资主要用于深度布局AI服务垂直场景。此次“万流引擎”的发布,被认为是应帆科技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次创新应用示范,也是其在AI赋能垂直场景领域深度渗透的里程碑实践​​。

在生成式AI与多模态大模型迅猛发展的今天,全球企业服务市场正迎来“智能化”的关键转折。据《中国企业家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报告(2025)》显示,近七成企业已将AI纳入中短期战略,人工智能的企业认知框架正逐步形成。然而,市场中真正能提供“可落地、可量化、可迭代”的AI增长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依然稀缺。在这一背景下,应帆科技本轮融资和“万流引擎”的发布都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这不仅意味着市场对应帆科技成长性的认可,更将关于“AI如何真正赋能企业增长”的深度探讨推向台前: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企业数字服务如何从“可用”走向“好用”,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引擎?

围绕这些议题,应帆科技CEO兼总裁王洋接受了深度访谈。答案不仅关乎应帆的未来战略,更是对整个数字经济服务赛道迈向以AI为引擎、以增长为本源的“黄金智能时代”的积极响应。

(以下内容基于访谈整理)

Q1:应帆科技自成立就深耕企业数字服务赛道。您认为当前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关键变革?这些变化对企业服务领域意味着什么?

王洋:应帆科技十年来一直深耕企业数字服务赛道,也伴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迭代。基于我的观察,我认为当前数字经济正经历三大维度的深刻变革:

一是技术驱动重塑。中国数字经济过去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主要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迭代,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电商、媒体、社交等行业的生态。如今,人工智能成为新的关键动能,它不是对移动互联网的替代,而是“二次提速”与“生态重塑”,显著提升技术应用的效率,并极大扩展数字技术的覆盖边界。

二是场景全域融合。早期数字化集中于电商消费、航旅出行、内容文娱等有限场景,如今随着技术成熟与基础设施完善,已全面渗透至教育、医疗、工业、金融等更多领域,覆盖人群也从年轻群体扩展至全年龄段,真正实现了“全民数字触达”。数字经济正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域融合。

三是经济战略地位提升。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4%,首次突破10%。国家相关部门最近也印发了关于“人工智能+”的专项文件,可以看到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的战略重视。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这些变革深刻重塑了企业服务市场的格局:早期由IBM、Oracle、SAP等国际巨头主导,聚焦通用型解决方案;如今则日益呈现“场景精细化、服务专业化”趋势,众多企业深耕垂直领域数字化服务。整个赛道价值维度不断提升,战略纵深与增长潜力被全面激活。可以说,企业数字服务正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Q2:应帆科技宣布融资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战略发展理念“AI for Infinity”,这背后代表怎样的思考?选择在数字金融、数字消费、数字文化、数字健康四大场景深耕布局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

王洋:首先,这轮融资是资本市场对公司过去十年深耕数字增长服务成果的认可,也寄托了对我们在AI垂直服务领域持续加码的期待。

AI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分水岭,全球和中国的科技战略均明确指向“全面拥抱AI”。作为国有控股企业,将AI确立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持续挖掘其战略价值,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For Infinity”代表着通过场景拓展驱动业务能级跃升,我认为,未来AI的竞争就是在场景中的竞争。应帆科技着重强调垂直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而不是去追逐大模型,是因为大模型领域是一场“百亿级美金投入”的军备竞赛,门槛极高,国内通用大模型赛道已初步形成格局,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大厂和多家独角兽企业都在重兵布局。相比之下,垂直模型与服务是一个更值得押注的细分方向:既可避免与巨头的直接竞争,又可依托通用大模型做垂直探索;同时,这一领域也具备显著的投资与整合潜力。

应帆科技长期将数字技术作为核心引擎,深耕数字金融与数字消费两大场景:金融板块聚焦智慧运营,消费板块提供全链路数字增长解决方案。这两个场景作为 AI 应用的成熟阵地,值得进一步深耕、巩固优势,未来我们会提升AI转化效能,迭代出更智能的工具与全链路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文化和大健康赛道,都是人工智能服务和企业数字化服务的“应用洼地”和 “价值高地”,具备极强的增长韧性,所以也会精准捕捉这一结构性机遇。

当然,这种拓展并非盲目跨界,而是基于底层能力的可迁移性。例如,我们在金融领域积累的海量数据处理经验,可赋能健康领域的诊断语料分析;文化场景的布局则依托于此前在消费领域沉淀的大文旅运营能力。

Q3:在战略升级之后,基于现有的主营数字增长业务,应帆科技会围绕AI展开什么样的创新?

王洋:数字金融领域,我们将重点研发适配上海多元金融业态的资产管理全链路增长智能体,比如我们刚刚发布的“万流引擎·资产管理全周期增长智能体蜂群”,就是通过“Agent to Agent ”理念下的智能体集群协同,助力金融机构打造一套自适应、自进化、自协同的下一代智能体创新体系,这对金融机构智能服务来说是一次全方位升级迭代。

在数字消费领域,我们会以“智能科技”为切入点全面重新解构消费行业,打造商业智能分析产品体系,构建覆盖“标准化产品-浅度解决方案-全链路数智服务”的多元产品架构,基于智能体实现数字化增长服务的新突破。在消费产业研究上,我们旗下CBNData将以更开创的视角,探究“科技之力”驱动消费产业发展的未来底层逻辑。

Q4:应帆科技接下来会在数智基座上做怎样的储备和搭建?

王洋:我们会继续推进语料、算法、算力三大基建模块的升级,夯实数字商业智能底座

语料方面,在现有领域数据库的基础上,围绕金融、美妆、服饰、大健康、文旅等若干垂直赛道进行基建升级,构建更高竞争壁垒的稀缺资源池,形成更高质量、更专业、更可信的垂类语料库。算法方面,目前“通用大模型+垂直模型+专家模型”架构之间仍相对独立,下一阶段将构建多模型协同的智能生态,推动不同模型相互配合、自我进化。我们已在网信办完成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并正积极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实现“双备案”。算力方面,将从当前少量本地GPU加外部付费接口的模式,升级为混合架构,以动态匹配大规模、多变的业务需求。

智能底座的成果必然会不断延伸至产品侧,围绕“智能体”加快多个突破路径,除了前面提到的数字金融与数字消费领域智能体的研发与规模化部署,还会有文化文旅商体展一站式服务智能体的落地,以及美妆、大健康等关键赛道的AI服务深度迭代。

Q5:人才与组织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应帆科技更看重人才的哪些特质?对中高层人才有哪些核心能力要求?

王洋:进入发展深水区的应帆,更关注在市场、商务、运营、科研等领域具备“商战能力”的人才。例如科研人员,不仅需技术实力,更要能敏捷响应市场需求,推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我们提出了新的用人原则:「在市场上看人,在圈子里交人,在实践中用人,在大事上定人」,这是对原有「视人为人、借事修人」理念的深化。对于认可公司价值观、能快速拿结果的“后来者”,我们敢于给予“居上”的机会和空间。

对中高层人才,四项能力尤为关键:一是战略能力,包括判断精准度、定力与执行穿透力;二是拿结果的能力,能否将目标转化为实际价值;三是迭代适配能力,能否推动自我升级、适配AI业务化与业务AI化的新工作流;四是商业本质洞察力。技术周期变迁,但经营核心始终围绕产品、渠道、品牌与收益展开。生产资料可变,生产关系内核从未动摇。

Q6:回顾过去十年,您最重要的三个经营心得是什么?

王洋:一是精准把握趋势,实事求是。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公司战略;二是经营好三张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衡量企业健康度、跨越周期的核心量化指标;三是人才与组织是根基。中高端人才的可持续竞争力,是企业持续适应市场、打赢商战的关键。

展望未来,应帆不改初心,始终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数字增长服务集团,以技术赋能企业增长。当下我们深度拥抱AI,未来任何新技术浪潮出现,我们也将恪守长期主义,保持进化敏锐与韧性。但无论怎样迭代,解决企业发展本质问题的核心使命不会变

一家优秀公司应有的底色是:既保有初心、坚守战略定力,又能积极拥抱变化、顺应技术变革。这也是我们 slogan “Lead to Infinity and Beyond” 的真正含义——引领无限,超越不止。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