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千万级以上大项目加快落地,大虹桥打造企业出海新模式

第一财经 2025-10-22 21:49:06 听新闻

作者:一行    责编:杨志

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上海前三季度经济实现逆势而进,GDP同比增长5.5%。同期,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也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10月22日举行的“潮涌浦江·投资虹桥”2025年度投资促进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社消零售额470.1亿元,同比增长18.1%;外贸进出口额736.3亿元,同比增长15.6%;规上工业总产值516.5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常住人口超7.4万,1-8月实到外商投资额高位增长71.9%,彰显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上海强劲活跃增长极的坚实韧性。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赋能,赋予了虹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和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虹桥正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把“大虹桥”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大项目加快落地

今年1-9月,商务区已引进千万级以上重点项目616个,投资总额达346亿元,新增法人企业数7137家,同比增长18.4%。

大会上,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政府与一批重点企业代表集中签约。这些项目精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将成为注入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与源头活水,有力支撑虹桥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

中宝智运是全国首家落户上海的百亿级网络货运龙头企业,正依托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大科创”的功能优势与制度型开放优势,持续强化在全国物流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公司董事长刘惠敏表示,虹桥不仅是上海的门户,更是长三角的交通核心,对于致力于建设全国高效数字货运网络的中宝智运而言,这里是天然的“指挥中枢”。也因此,公司将上海虹桥总部定位为面向全国的战略指挥中心与创新研发基地。

近期发布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明确,随着多条线路建成,虹桥与浦东两大机场的通勤时间从1.5小时以上缩短至40分钟;至2028年,商务区内将新增7个轨道交通站点,远期站点600米覆盖率将提升至35%,出行将更为便捷。

会上,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宣布启动建设,覆盖大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科技服务业、时尚设计等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

按照规划,这些园区将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示范引领效应强的标杆,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今年5月16日正式开园投入运营的云行智谷,是一家以长三角国际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为产业主题的园区,运营方威高长三角集团董事、上海威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雪松表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医疗器械与大健康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半小时长三角通勤圈”和“一刻钟上飞机”的效率,对于需要频繁对接临床专家、供应链伙伴、以及进行高时效产品流通的医械企业来说,是巨大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是物理距离的缩短,更是商业机会成本的极大降低。

同时,商务区正在形成的“大健康生态圈”,从顶尖医院的临床资源、到各类研发创新平台、再到专注于医械产业化和出海的园区,形成了一个从研发、临床、注册到市场化的完整闭环。这种生态的“浓度”,决定了产业创新的“速度”。

目前,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围绕“四高五新”产业定位,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商务区已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呈现出集群式、全链条发展的强劲态势,今年以来,保时捷、阿维塔等10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已在商务区新设研发中心,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打造出海新模式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总部经济也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的战略重点。最近一年,商务区累计引进培育市级认定总部企业56家,年度营收规模超2800亿元,其中超千亿级企业1家、超百亿级企业7家,涵盖了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

大会为新一批认定的总部企业代表举行了授牌仪式,此次扩容后,虹桥的市级总部企业增至283家,较2020年增加了210家,作为上海总部机构增长最快、最为集聚的热点地区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

上海启源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绿电交通”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和能源服务,公司总经理郭鹏表示,“枢纽+平台+生态”的组合,让虹桥成为科技企业落地长三角、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理想起点。同时,在资源对接、金融支持等方面,商务区也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实质性通道,为公司未来拓展国际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孔福安表示,商务区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总部支持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总部企业不断拓展研发、销售、贸易、结算等功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和国际化发展。

前沿产业、总部企业集聚的同时,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也在构筑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推动商品、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跨境自由便利流动。

从黑湖科技伴随客户布局东南亚,到陈香贵“一碗面”卖到德国,众多企业正依托虹桥的平台优势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为全方位赋能企业国际化发展,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已全面整合政务、公共和专业服务,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出海活动139场,服务企业超4200家。

“其中1/3以上的企业是来自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地区,形成了‘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的企业出海新模式。”孔福安说。

此外,虹桥已与毕马威、威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集聚48家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链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又共同构成了一个从法律、人力资源和商贸服务的全方位国际化服务生态系统,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人才服务方面,更是推出APEC商旅卡45天极速办、港澳签注24小时全自助办理等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商务人员的跨境便利度。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