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孙文华,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休闲经济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人们“慢下来”,更标志着社会从追求“生存”向追求“美好生活”的深刻转变。它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富足、文明、和谐、宜居的“软尺度”。
近年来,亲近自然、拥抱郊野的露营,已从一项小众户外活动,演变为备受青睐的大众休闲方式。随着露营成为热门趋势,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等相关产品,还有露营基地等业态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达到1334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483.2亿元,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44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上海市于2025年10月11日正式发布《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露营活动“松绑”,明确鼓励有条件的景区、乡村与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
这一举措远非简单的空间开放,其深层意义在于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与规范的制度供给,为露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开辟新路径。新政将如何以露营为抓手,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并最终激活休闲经济的"“一池春水”?
一、播下“露营+”融合种子,构建休闲经济新生态
《管理办法》的深层价值在于,它不仅允许露营,更引导露营地由单一的住宿功能,向承载文化、体育、教育等多元体验的“社交空间”与“内容平台”转型。这实质上是推动经营者从收取场地费的“房东”,转变为提供高附加值体验的“内容策划方”与“服务集成商”。
“露营+”融合重构了休闲经济的生态。它将原本单一的景点观光、文化消费与体育活动有机串联。例如,春野秋梦·上海金山农民画村露营地将农民画艺术融入露营体验,让游客在艺术氛围中享受自然聚会;嗨King电影营地推出的沉浸式剧本杀《终极代码》,以及上海影视乐园结合海派文化的露营项目,均是“露营+”的生动实践。
这类复合型产品不仅提升了客单价,更通过差异化体验构建核心竞争力,推动露营经济摆脱同质化竞争,迈向以内容与品质驱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贯通产业链脉络,激活就业增长新引擎
“精致露营”风潮的背后,是消费需求从“有用”向“好用、好看、好玩”的升级,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向专业化、细分化转型。
上游制造端推出适配户外的迷你卡式炉、便携养生壶,新材料研发高性能帐篷面料,体现“轻量化、智能化、高颜值”的研发趋势;下游服务端,露营家具品类,剧本杀与复古主题服务等等,显示企业正通过“装备+内容”双升级响应市场。
露营经济带来的就业增长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结构的质变。它催生了“露营管家”“营地策划师”等兼具服务性与创意性的新职业,为年轻人提供了更灵活、更具创造力的就业选择。同时,其就业效应具有较强的扩散性,从核心营地运营延伸至餐饮、物流、内容创作、短视频营销等领域,形成以露营为核心的“就业簇群”,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三、搭建城乡资源桥梁,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露营新政的核心作用之一,是在城市消费力、现代管理理念与乡村的闲置土地、生态资源之间,搭建低门槛、高效益的对接通道。
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通过引导中国农民画村、廊下郊野公园、吕巷水果公园等区域发展露营服务,将城市客流的休闲需求直接转化为乡村的旅游收入与就业机会;青浦区张马村、莲湖村则依托美丽乡村资源开发露营项目,在保持生态底色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
露营的带动作用超越单纯的经济增收。稳定的客源需求倒逼乡村提升环境卫生、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从而整体改善人居环境。同时,配套的农产品直供、手工艺体验等活动,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激发村民参与市场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产业从单一农业向“农文旅”融合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系统振兴。
四、绣好城市空间更新画卷,释放叠加消费潜力
通过引入露营业态,城市中的“灰色空间”——如滨水区、桥下空间、绿地边缘——被重新激活。实践将线性公共空间从“通道”转变为“目的地”,实现从“可经过”到“可停留、可消费”的价值升级。
露营在滨水区等地的布局,关键作用是充当“流量枢纽”与“消费催化剂”。其聚集的人气自然地溢出至周边咖啡馆、书店、市集等商业设施,形成“露营体验—社交分享—周边消费”的完整闭环。这种业态间的相互赋能与共振,显著放大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打造“1+1>2”的叠加消费效应,成为城市微更新激发内生活力的创新实践。
五、树立可持续发展风向标,推动行业从“网红”走向“长红”
规范化管理的本质,是建立清晰、公平的市场规则,显著降低行业“交易成本”。通过制定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并公布“白名单”,政府为消费者提供了明确的品质信号与维权保障,减少其信息搜寻成本与风险顾虑。同时,也为守法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其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而非陷入恶性竞争。
此举的深远意义在于,通过树立标杆与清除“劣币”,引导行业从追逐短期流量的“网红”模式,转向依靠口碑与复购的“长红”模式。当安全、环保与服务品质成为行业底线,消费者的信任感得以建立,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规范化管理不仅解决当前隐患,更为行业培育品牌、实现规模化与连锁化发展扫清障碍,使露营经济健康融入城市休闲服务体系,成为长期产业而非一时风尚。
上海露营新政的出台,标志着露营经济从自发探索迈向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它通过为露营这一“微度假”形式松绑赋能,巧妙打通休闲经济的脉络:在前端,以“露营+”融合催生新业态,构建新生态;在中端,以全产业链协同激发就业活力,以规范化管理护航行稳致远;在末端,则成功将城市消费力导向乡村与滨水等潜力空间,实现城乡资源的高效对接与价值再生。这充分证明,现代休闲经济的活力,在于通过精巧的制度供给与场景营造,激发内在的消费潜力与创新动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协创中心城乡产业金融研究所助理杨笑颜,对本文亦有贡献)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这不仅仅是一种色彩的蔓延,更是一则关于城市未来的温暖邀约。
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安永将继续始终秉承“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的愿景,与各方继续携手推动ESG的全球实践与创新发展。我们愿以专业服务为底,ESG为笔,书写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商业未来!
本届论坛将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行业领袖与政策制定者,围绕两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一是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变革性作用,二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共识构建、批判反思与路径优化。
乡村振兴如何让“空心村”变为“网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