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委员会(下称“欧委会”)发布2025年《欧盟外商直接投资(FDI)审查年度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显示,2023至2024年间,欧盟FDI存量增长7.5%。
与此同时,欧委会与欧盟成员国正持续深化合作,审查第三国在欧投资,评估其可能对欧盟安全、公共秩序构成的威胁。
报告数据显示,自2021年欧盟外资审查机制进入首个完整运行年度以来,该机制接收的投资申报数量已累计增长15%,反映出欧盟对第三国投资潜在风险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欧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欧盟27个成员国中已有24国制定并实施了外资审查法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长期研究欧洲FDI环境。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的FDI审查机制总体上在加速“美国化”,令人倍感意外的是,考虑到欧洲目前的整体经济环境,这一趋势原本应当更为平缓,但现在反而升级,反映了欧盟在FDI审查方面新的思路,“欧盟方面目前已经不单单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甚至在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之上,基于战略思考在行事。”

美国为欧盟最大FDI投资国
该报告显示,欧盟境内的外国并购交易量年累计增长10%(从20329宗增至22302宗),绿地投资年累计增长6.0%(从28405宗增至30108宗)。这一增长趋势与2015年以来观察到的一致,即欧盟27国FDI存量在此十年间持续增长,年均增幅近5250项。
按FDI类型分析,2015至2024年间欧盟27国年均吸引2230宗外资并购交易及3011项外资绿地投资。这些持续向好的累积趋势印证了欧盟成员国对外资的开放态度,以及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在投资者方面,2024年,美国成为欧盟最大外国投资者,占并购交易总量30%(597宗)及绿地投资37%(626个项目)。不过,尽管2024年美国发起的并购交易较2023年增长7%,但绿地投资连续第二年下滑,降幅达17%。
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并购交易数量增长23%,成功扭转2023年下降20%的颓势,成为欧盟并购市场的关键增长力量。中国对欧绿地投资小幅下降2.5%,降幅低于美国、英国等欧盟主要投资来源地。
在FDI接受国方面,2024年,德国和法国是外国并购交易的主要目的地,分别占交易总量的21%(412笔交易)和13%(264笔交易)。
然而两国2024年同比趋势呈现分化:德国交易量增长17%,法国则下降1.1%。尽管出现小幅下滑,法国仍超越西班牙成为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
同时,2024年外国绿地投资前两大接收国为西班牙和德国,分别占总项目量的24%(412笔交易)和12%(212笔交易),法国紧随其后(11%,191笔交易)。
在投资领域方面,2024年,制造业仍为并购交易的主导领域,占外资并购交易量的27%(526宗交易)。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以24%的占比(467宗交易)保持第二位。石油天然气与矿产(PST)领域交易量同比下降14%,占比10%位列第三,随后是金融业(8.1%)和零售业(7.3%)。
“最低限度协调”意味着什么
除了盘点FDI项目外,该报告用大幅篇幅总结了目前欧盟在FDI审查和成员国协同方面的进展趋势。
该报告显示,2024年,欧盟成员国向该合作机制申报了477项外资案例。
其中,约10%的案例引发其他成员国问询,92%的案例在两周内快速审结,仅8%的案例因需深入评估安全风险而进入后续流程。
报告表示,在需深入评估的案例中,约半数涉及制造业领域,主要集中于技术泄露、供应链安全等隐患问题。与2024年相同,欧委会仅在2%的案例中发表了官方意见。
据悉,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自2020年10月正式生效以来,为成员国与欧委会搭建了合作框架,明确双方可基于“安全与公共秩序”原则,共同审查外来投资。
为解决当前审查框架存在的不足,欧盟委员会于2024年1月提出修订该条例的立法提案。目前,该提案已进入欧盟“三方谈判”阶段。此次修订的核心目标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求所有欧盟成员国强制建立并维持本国的外资审查机制;二是推动欧盟范围内成员国的外资审查法律实现“最低限度协调”,减少各国规则差异;三是优化欧盟层面的外资审查合作机制流程,提升审查效率与协同性。
赵永升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这三条均“大有玄机”,特别是前两条。
他解释道,欧盟各成员国原本并没有向欧盟让渡FDI审查类的国家主权,此次提出的修订立法提案就是要贯彻审查的强制性原则,同时,推动所谓“最低限度协调”为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个集体应对FDI审查时的下限,而不能由各国自由行事,换而言之,如果解释该条例成功,则第三国在欧盟国家的投资低洼地带或将不再存在。
他表示,从长期看,这不一定对欧盟有利,“当前的欧盟经济需要吸引资本,要先把经济搞上去再考虑‘分蛋糕’,而非先思考如何统一监管。”
欧盟中国商会也表示,欧盟对关键领域的投资审查趋严。从审查流程看,对欧投资项目需经过第一阶段的“初步评估”与第二阶段的“深度评估”,2024年92%的投资项目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评估,86%的项目无条件获批,1%的项目被否决。
在需深度评估的案例中,半导体、航空航天等关键技术领域制造业成为审查重点。因此,在上述领域对欧投资的中资企业可能将面临“技术泄露风险”“供应链安全”等相关审查。
欧盟中国商会表示,从此次修订的影响来看,如果“最低限度协调”要求落地,中国投资者可能将面临更严格的投资审查标准。整体看,尽管欧盟表示其外商直接投资审查并非直接针对中国,但欧盟加大经贸往来壁垒不利于推进中欧经贸合作深化。
赵永升补充道,欧盟本身建立时,其基石之一即为在经济理论方面的自由主义原理,现在在类似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美国化”设置下,使用超国家主义的方式进行外资审查,同欧盟成立时的初衷是有冲突的。
江敦涛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陈纬衡表示,总体而言,亚洲供应链正趋于多元化与精细化,尤其随着中国在价值链中不断攀升,生产的高端制成品比例显著提升。
欧盟正着手将Meta、苹果、谷歌和亚马逊排除在其新的金融数据共享系统之外。
泽连斯基强调,“乌克兰的长期安全有赖于与美国的关系”。
风险在于特朗普可能在六个月后卷土重来,对欧盟加征高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