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10月,各国城市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上海,他们缘何而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世博会组委会与全体参展方代表在共同发布的《上海宣言》中提出,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此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
此后,于2013年底召开的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经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的国际日。
12年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参与世界城市日活动,世界城市日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为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海市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于每年10月下旬,共同主办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简称“城发大会”),已成为世界城市日重要活动之一,为各国探讨合作应对各类城市问题,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提供了重要平台。当前,作为世界城市日起源地以及人民城市理念首提地,上海正以城发大会为载体,打造世界城市日上海永久主场。

聚焦当下热点
每年的世界城市日都会基于当年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全球城市可持续化面临的重大挑战,设置不同主题。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通过城发大会围绕相关主题献计献策,赋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届城发大会于2021年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结合在沪举办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或中国主场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4年。
2021年,首届大会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凝聚国际社会建设绿色低碳、韧性城市的共识,探索城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积极作用。
2022年,大会以“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为主题,汇聚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分享他们在地方行动方面的经验、方法与成效,增强地方和区域政府的能力,创建更加绿色、公平和可持续的城市。
2023年,大会主题为“汇聚资源,共建可持续的城市未来”,深入探讨城市如何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推动地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包容性和共享性。
2024年,以“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大会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实践,推动实现“建设包容、安全、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的发展目标。会上首次发布了世界城市日主题公益活动品牌,在提升市民参与感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孕育国际公共产品
世界城市日是全球各国宣传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合作应对各类城市问题的重要平台,也为丰富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留下了诸多国际公共产品。
近年来,城发大会见证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简称“上海指数”)、《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简称《上海手册》)为核心的国际公共产品体系的发展。
其中,“上海指数”为评估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监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评价工具,助力城市治理效能提升。《上海手册》则汇聚各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为城市建设与治理提供政策和实践建议。
结合2023年起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颁发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这些聚焦城市发展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生动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趋势、新理念,将中国城市建设治理的经验带到了世界舞台,提升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世界城市日不仅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和实践者。通过城发大会,中国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城市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同时也学习和借鉴了其他国家在城市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共同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入新阶段。

这不仅仅是一种色彩的蔓延,更是一则关于城市未来的温暖邀约。
从建设全民宜居型城市、重塑全龄共享型公共空间,到打造满足全生命历程居住空间、创建个体全面参与的运行机制,会议将从多个角度为城市发展谋篇布局。
上海指数正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深度“体检”的监测体系。
会议以“科技引领城市建设,合作带动向新提质”为主题。
来自全球五大洲28个国家55个城市参加申报,经过国际专家团评审,最终15个城市入围,5个城市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