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和《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是依托世界城市日这个平台形成的两大核心成果,共同构成了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是《上海手册》的首席专家。
同济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实验室副主任王信,是上海奖评选方案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第一财经在2025世界城市日城发大会大放送访谈节目中,邀请到两位嘉宾,共同透过上海奖和《上海手册》,解码上海方案、中国城市之治。


“一奖一册”的由来
曾刚教授介绍,《上海手册》起源于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最初旨在分享上海经验,2011年编制第一本手册,2016年起,由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撰写和发布年度报告。手册已从最初的经验展示,发展为汇聚全球城市实践的“字典”和“工具”,案例范围更广,服务性更强。现已成为联合国推动2030年议程的核心公共知识产品之一。
王信教授介绍,上海奖是由联合国人居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那些提供优秀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并取得重大进展的城市政府。


“一奖一册”的入选标准
曾刚教授指出,入选《上海手册》的案例需具备三个标准:明确的问题或目标指向、具体的行动方案和实践步骤、以及在所在城市取得成功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王信教授指出,上海奖的奖项评选标准有四个:满足多元需求的适足房屋、以人为本共建智慧城市、绿色韧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有效治理激发城市活力。评审采用国际专家主导的机制,综合考量案例的影响力、创新性、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上海方案与中国城市之治
曾刚教授指出,《上海手册》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人民城市”和“以人为本”的机理上高度一致。他以2025年入选《上海手册》的湖南长沙市为例,深入解读长沙如何以特色园区为切入点,打造城市智慧升级路径,创造“人民城市”新范式,最终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长沙模式”。
王信教授指出,上海奖的“上海基因”成色十足,上海市政府深度参与奖项设置、标准制定、评审等全流程。上海本土的“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经验通过平台走向世界。2023年10月,中国福州市成为首届上海奖获奖城市,2024年10月,中国景德镇成为第二届上海奖入围城市。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中午,2025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召开。大会公布了第三届上海奖15个入围城市,中国广州市在列。
上海方案与中国城市之治,方向如何?前景如何?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璀璨夺目,一座座生机勃发的新城,一个个联袂成势的城市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上海方案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的重要参考模式,中国城市之治将来如何演进?方向如何?前景如何?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第一财经APP上线的2025世界城市日特别节目。
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发展支撑,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15个城市入围>>
2025版《上海手册》收录了来自11个国家的21个重点案例,其中,浦东新区东明路数字社区元宇宙促进青年参与就为上海的两大案例之一。
《上海手册》认为,上海地铁的“智慧维保”工程显著提升了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可靠性和乘客出行体验。
“上海举办这样的活动,也是希望探讨怎样能让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