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标准通行·质赢全球!2025上海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开放日聚焦检验检测认证护航企业“走出去”

第一财经 2025-10-27 17:13:15 听新闻

责编:顾晓燕

2025上海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开放日系列活动之“检验检测认证护航企业‘走出去’”专场活动由第一财经&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ESG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活动围绕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背景下企业出海面临的检验检测认证挑战,通过政策解读、行业痛点剖析、解决方案分享与圆桌对话,为上海乃至全国企业搭建高效交流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提质增效,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高质量跨越。

2025年10月24日,2025上海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开放日系列活动之“检验检测认证护航企业‘走出去’”专场活动由第一财经&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ESG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在上海外滩FTC圆满举行。活动围绕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背景下企业出海面临的检验检测认证挑战,邀请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及头部机构负责人,通过政策解读、行业痛点剖析、解决方案分享与圆桌对话,为上海乃至全国企业搭建高效交流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提质增效,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高质量跨越。

活动伊始,第一财经经营中心总监徐新指出,当前全球贸易规则加速重构,从欧盟CBAM对碳足迹追溯的严苛要求,到中东市场细化的本地化条款,检验检测已成为制约企业出海效率与质量的关键瓶颈,这不仅是技术与合规问题,更是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核心能力。他强调,上海正以强有力的制度创新为企业护航,目前27家机构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44家获国际组织授权,5个海外分中心布局中东、东亚,碳足迹数字化AI检测工具快速落地,CCC免办机制持续优化,2024年发放量占全国1/3,“一次检测、多国认可”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联络处部长刘宇表示,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坚定但挑战重重,检验检测认证领域的壁垒尤为突出。上海作为对外开放前沿,始终致力于构建强大专业服务体系,本次活动汇聚政府部门、权威专家与专业服务机构力量,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切实解决方案。未来,联合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标准共建、资源共享、能力共提,让企业出海更稳、更远、更有底气。

在全球主要市场产品准入法规解读环节,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供应链专委会跨境电商分专委会主任、宝桢通集团董事长王海骏以跨境电商为切入点,指出企业出海需以“商流”为核心。他分析,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仍在北美,美国消费能力强、市场空间大,是跨境贸易的“最佳试验场”;东南亚人口结构优但单价低、竞争激烈;日本物流完善、退货率低、文化贴近,是潜力市场。针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他建议To B贸易需完备资质证明,To C可借助平台政策淡化认证但禁止二次转卖,邮路监管较弱但需合规,同时善用阿里国际站、专业机构等资源,优先选择高利润市场与中国企业布局少的新兴市场。

DNV能源系统部低碳与数字化业务发展经理周文骞聚焦PtX(电力-转化-产物)领域,提出PtX是全球脱碳关键路径,中国电解槽产能占全球近60%,成本优势显著,有望成为出口“新四样”。但企业出海面临技术标准壁垒(中外标准未完全接轨、认证成本高)、绿色贸易壁垒(欧盟对可再生氢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要求严格)、供应链重构等挑战。对此,DNV可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从单一认证升级为系统化认证(覆盖欧盟指令、ISO标准),助力企业从合规走向品牌信任(提供技术尽调、ESG尽调、可融资性报告),并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抢占全球话语权。

优世界(上海)认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技术负责人云大陆则从ESG视角出发,指出国际外贸要求已进阶至环境、生态与社会责任层面,欧盟CBAM、电池法案、强迫劳动条例等“ESG帽子”成为企业出海重要风险点,中国企业需警惕产品召回、供应链违规等问题。他建议企业构建ESG管理体系,建立能源、碳管理、环保、人力资源等七大体系,打造“零碳+无废+循环经济+安全示范”的ESG工厂,借助数字化实现供应链追溯、自动生成法规报告,同时依托《通用ESG企业评价规范》精准匹配国际评价标准,获取政策补贴与绿色金融支持。

SGS风险管理解决中心中国区总经理&能源与低碳事业部总经理岳庆松针对电池和储能行业,解读欧盟电池法案(EU1542)的核心要求。该法案覆盖碳足迹、再生料、性能、回收等全维度,碳足迹执行分三阶段(2026年声明期、2027年等级期、2028年阈值期),且需全生命周期管控,企业需提前与欧洲本土回收公司签订协议。他提到,应对难点在于标准复杂、上下游数据收集难、数据库不完善,建议企业尽早梳理数据清单、建立数据流程,通过双碳培训、数字化工具与管理体系搭建,确保数据真实可追溯,规避法规处罚风险。

在下午场的活动中,专家们聚焦破解认证“隐性壁垒”,分享了深耕行业细分解决方案,力求直击中小企业痛点,探索高效破局路径。出海GO平台代表刘迦在剖析企业出海认证“隐性壁垒”时提到,企业出海面临五大核心壁垒:认证标准复杂且更新快、流程繁琐耗时、成本高昂、互认困难、政策变动风险。她提出,破局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一是前站布局,深度调研目标市场规则,让认证先行,倒推产品设计;二是组建专业团队,强化跨国合规人才储备;三是携手专家机构,借助外脑完善知识体系,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四是本地化运营,依托跨国检测机构网络,复制外企“本土化”经验。

欧陆科技集团消费品事业部赵静围绕“一次检测,多国认可”主题,指出全球化学品管控日趋严格,近半年90%新法规与化学相关,传统测试方法成本高、样品消耗大。欧陆科技全球首创Chem-ST方法,整合液相、气相等技术,覆盖多国法案,经高校研发与验证获2024年科学创新大奖,保守可降低企业30%测试成本,某服装案例中测试部件从48个减至8个,效率提升60%。该方法可覆盖原材料到成品全产业链,精准识别高风险物质,还能根据品牌定制化RSL(限制物质清单),助力企业实现供应链减碳、降本与合规升级。

圆桌对话环节由陆家嘴产业金融论坛委员会秘书长、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沪通全球计划”首席顾问沈颐辰主持,他表示上海正推动“沪通全球”平台建设,立足长三角、服务全国企业出海,建议企业依托大企业“抱团出海”,同时加强与监管机构、行业组织的交流,弥合国际认知差异。

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论坛协会执行委员Adam Gong从澳洲市场视角出发,提到澳大利亚市场监管以“预防风险”为核心,食品药监标准国际认可度高,可作为企业进入欧美市场的“桥头堡”。中澳自贸协定升级后关税优势显著,且140万华裔群体构成市场基础,建议企业避免盲目出海,优先做好市场选择与合规调研。

优世界陈骏强调,中国企业出海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部分中小企业技术领先却忽视品牌与合规建设。数字化是破局关键,通过SaaS平台、区块链等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追溯,可解决国际数据互认难题,同时建议依托ESG平台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DNV周文骞指出,中国新能源技术(光伏、风电、电解槽)物美价廉,是全球脱碳重要力量,但企业需应对CBAM、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新议题。DNV作为外资机构,将扎根中国,协助企业突破认证壁垒,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机遇。

欧陆科技赵静则提出,中国企业需加强“互联互通”,参与NGO协作与国际标准共建,依托跨国检测机构的全球布局,将中国技术优势转化为国际认可。欧陆将持续推动智能检测与数字化创新,助力供应链ESG升级。

本次活动通过全天深度交流,凝聚“检验检测认证是企业出海必经之路”的共识,明确从合规准入到价值创造的发展方向。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发出邀约,呼吁政府、机构、企业共建“沪通全球”平台,以市场化、商业化模式搭建“超级联系人”网络,助力企业突破隐性壁垒,实现“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走进去”。

未来,随着国际标准互认机制完善、数字化工具普及与ESG体系深化,中国企业将在全球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在开放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