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第一财经 2025-10-29 07:38:46
责编:唐嫣蓓
据证券时报,近期,多家头部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披露大额订单,背后的买家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产品的落地场景多为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频频“进厂打工”,是否真的已能胜任工厂环境?其商业化落地进展究竟如何?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人形机器人“进厂”仅是第一步,目的在于连接真实场景数据,基于数据完成技术迭代与升级。业界人士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订单大多属于“试点验证”的性质,离“商业性价比”仍有差距。
卖出去一个机器人只是开始。
特斯拉称2026年计划生产5万至10万台人形机器人。
AI进化速递丨软银与OpenAI成立合资公司
上海重点产业规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426台。
抗体偶联药物、Blackwell GPU架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