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定位:做区域联动发展的表率|解读“十五五”

第一财经 2025-10-30 17:04:30 听新闻

作者:周芳    责编:胥会云

全国区域协调与空间重塑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以“全国一盘棋”推动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谋划。

当历史的指针走向“十五五”,长江中游城市群迎来了更高的期待和发展预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部分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加快发展,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跨区域联结型地区支撑带动作用。

多位区域经济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建议》极大提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规划中的地位。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做全国区域联动发展的表率,区域联动要从竞争走向协同,从分割走向一体。

做区域联动发展的表率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全国3.4%的土地面积和9%的人口数量创造了超过12万亿元的经济总量。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注意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及“长江中游”,具体表述为: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而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一个完整的名词单独表述。

“可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国家规划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秦尊文说,《建议》在“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中提到了众多区域,而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中只提及长江中游城市群,至少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要在全国作出表率。

安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林斐表示,“十五五”时期,中部地区至少将在三个方面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一是区位通道价值凸显,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综合枢纽作用更加突出;二是产业承接与创新协作并重,中部地区有望在先进制造、绿色能源、现代物流等领域形成多极化新增长极,提升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科技与产业创新能力;三是中心城市能级与辐射力提升,武汉、郑州、合肥、长沙等通过互联互通与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布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区域从分割走向一体

《建议》首次提出“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标志着全国区域协调与空间重塑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以“全国一盘棋”推动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谋划。

林斐认为,“十五五”时期,区域联动发展应从“区域竞争”向“区域协同”转变。过去区域发展多依赖行政区推动,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问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强调以互联互通为纽带,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布局,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流域经济”和重大工程协同,构建全国一体化的经济循环体系,实现要素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奠定区域协同发展的“硬联通”基础。

从“行政区经济”向“功能区经济”转型。在实现“硬联通”基础上,更需通过跨行政区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和利益共享机制,强化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形成“创新策源-制造配套-市场应用”的功能分工格局。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继续引领全国创新与开放,带动创新扩散;长江中游、成渝、中原等城市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合作由“竞争型”向“协同型”转变,实现更高层次的要素整合与功能互补。

在林斐看来,区域联动的核心在于构建多中心、多层级、互支撑的空间格局,形成“点-轴-网”一体发展的新体系。“十五五”时期,各个城市群可通过强化区域中心城市与关键节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创新、资本、产业、人才跨域流动与耦合增值,推动由单极带动向联动发展转变,为中部和内陆地区能级提升、全国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战略纵深。

秦尊文则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强化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发展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跨区域联结型地区支撑带动作用;深化跨行政区合作,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机制,拓展流域经济等模式。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