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十如对话“CEO视角”:“从增长到永衡”
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下,企业不再只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被赋予重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使命。本届十如对话“CEO视角”环节以“从增长到永衡”为思考起点,来自制造、投资与生态保护领域的实践者,共同探讨传统产业如何在变革中重生,成为推动全球和谐发展的力量。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在迈向“再生型”经济模式过程中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如何让商业价值与生态健康、社会福祉相互成就。
和谐意味着各个不同领域在差异中追求共同的目标与价值。主持人、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效良说,和谐有其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公司的发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和谐并非单纯的“统一”,它强调的是“在多样性中找到平衡”。这种平衡状态有时会伴随着局势的相对紧张,因为不同的利益和观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碰撞和对立,但正是这种多元共存带来了创新和活力。
汇珩资本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可持续投资需建立在对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的尊重之上
梁颕宇长期关注企业在社会转型中的责任与价值创造。她从投资者角度提出:真正可持续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对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的尊重之上。
从医疗健康到农业生物科技,越来越多企业为了人类福祉而努力。资本不能只停留在财务回报维度,必须推动长期主义价值的形成,使经济回报与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实现正向联动。
在长期投资工作中,梁颕宇会遇到“尽调容易,落地难”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故事”与“真实商业模式”之间天然存在缺口,她认为,投资人必须把创始团队诚信、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及后期商业迭代能力同时放进风险模型,为可持续创新预留动态调整的空间。
行竞科技创办人兼执行长洪裕钧:打造符合道德与环保标准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是一项复杂但必要的任务
科技创新是解决可持续发展挑战的方式之一。技术是引领未来绿色经济的新引擎,实现环境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双赢是趋势。现在的世界是能源驱动的世界,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CPU内存芯片等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这些都是和电池息息相关的。
打造一条符合道德与环保标准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是一项复杂但必要的任务。实际的现场调研至关重要,需要对每个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确保他们在道德实践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达到要求。此外,质量管控是可持续供应链的根基。
可持续发展需要全员参与,而非仅靠管理层推动。这种全网络式的参与模式,为构建真正负责任的价值链提供了新思路。
香港海洋公园主席庞建贻:真正让人理解和认同自然的价值
中国香港海洋公园里六只大熊猫的成长和保育故事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青少年前往参观。保护与教育是香港海洋公园最核心的使命。香港海洋公园的愿景是希望建成这样一个世界——人类积极行动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香港海洋公园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保育与教育枢纽。以自然为本,打造充满乐趣且富有意义的体验,并融入休闲与探险元素,以此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运营过程中,香港海洋公园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让商业可行性直接为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提供动力。为此,其每一份收入都将重新投入到保护和教育项目中。
有效的领导并非简单依靠发号施令,而是要真正激发团队对自然的关怀意识。“最好的方式是由内而外”。必须从公司内部开始,让管理团队和员工真正理解并认同自然的价值,再让员工去影响更广泛的大众。这一原则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组织同样重要。
应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保护自然生态,从而稳步迈向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