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超三成商品房已现房销售,住房消费将从“赌预期”变为“验实物”

第一财经 2025-11-04 16:49:37 听新闻

作者:马一凡    责编:张歆晨

AI速读
节省3分钟阅读时间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前述内容由第一财经“星翼大模型”智能生成,相关AI内容力求但不保证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等。请用户注意甄别,第一财经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您有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联系我们 yonghu@yicai.com
未来可售现房的规模或将超越期房,购买新房的预期风险将极大降低。

“现房销售”的脚步更近了!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建立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

过去30多年,很多购房者都体验过“图纸买房”的焦虑:仅仅对着户型图和沙盘,就花出了人生最大一笔消费,在漫长的等待期,还需要担忧房屋烂尾风险以及交付质量问题。

这一切,或将成为历史。

据克而瑞数据,2019年以来,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占比已从10%提升至今年年初的33%,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开展了现房销售试点或出台配套政策,在不久的将来,可售现房的规模或将超越期房。

在多地试点中,“交房即办证”“所见即所得”的现房销售项目大受欢迎,部分项目推出即“日光”。业内专家认为,未来楼市消费逻辑将被重塑,住房消费将从“赌预期”转为“验实物”。

超30%商品房已是现房销售

从1994年开始施行、至今已推行30余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在我国或许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近期,“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全文在多处明确了房地产相关论述,核心内容包括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制度等。

此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刊登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题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提出了推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值得关注的是,六大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住房保障轮候库制度、推进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

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将从此前的高规模发展模式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方向,以“推进现房销售”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将成为下一阶段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核心任务。

实际上,早在2014年,即商品房预售制度施行约20年后,就有部分城市开启了现房销售的试点工作。

比如在上海市黄浦区,2014年该区出让的一宗地块首次明确要求“建成房屋须以全装修现房销售”。

海南是全国首个在省级层面推行现房销售政策的省份,海南省规定,自2020年起,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全面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2024年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将“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列为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重点工作之一,标志着现房销售政策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根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统计,自2022年末以来,全国已有超过30个省(市)开展了现房销售试点或出台配套政策。

克而瑞认为,与十年前相比,当前阶段推行现房销售的市场基础已趋成熟,也是顺应行业现实变化的做法。因为国家统计局数据已显示,自2019年以来,商品住宅现房销售面积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由10%左右上升至2025年3月的33%。克而瑞表示,未来可售新房的现房规模或将超越期房。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对记者表示,全国现房销售占比已从2020年的12.7%跃升至2024年的30.84%,近期更是达到36%,现房销售市场基础的成熟,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

实景现房大受市场欢迎

毫无疑问,商品房逐步推行“现房销售”,让购房者“所见即所得”,能够解决当下楼市中烂尾、货不对板、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以海南为例,据克而瑞数据,海南实施的现房销售政策有效提升了购房者满意度,新房投诉量下降67%;与此同时,头部房企市场份额占比超过75%,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一位上海房地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也一直在试点现房销售,此前有一项政策就是部分区域在开发商拿地之初就约定楼盘内1-2栋实行现房销售,以位于松江区的华发建发泗水和鸣为例,该小区在2021年推盘,2023年已交付,但是交付之后仍有一批房源上市,以实景现房的模式销售,价格与两年前基本一致,当时受到了市场欢迎,认筹数量远大于房源数,需要较高积分才能入围购买。

今年4月,湖北省荆门市的荆门城市更新公司推出了当地现房销售试点项目——城控·易居苑,凭借“交房即办证”“所见即所得”的现房销售模式,开盘首日,该项目推出的共计5栋106套房源全部售罄,成为今年荆门市的第一个“日光盘”。

张大伟表示,现阶段现房销售改革并非对预售制的简单否定,而是构建“现房为主、预售为辅”的二元体系,从根源上切断烂尾风险传导链。

过去在楼市中,市场权利是不平衡的。在传统预售模式下,购房者同时承担着资金被占用、市场波动与工程质量三重风险。

“现房销售要求房企必须以实物品质赢得市场认可,将风险从购房者端转移到了开发商端,这是对购房者权益的保障,将重塑楼市消费逻辑,住房消费将从‘赌预期’转为‘验实物’。”张大伟说道。

需要创新金融工具

未来将承担更多市场风险的房地产开发商又如何看待现房销售?

“从短期来看,房企的资金会进一步承压,高融资成本的房企就彻底‘没戏了’,但是从长期来看,以实景现房模式销售能激发需求端的潜力,对于购房者来说,不会再顾虑房企未来能否交付,反而只需要去考虑产品力,从这个方面来说,房企又赢得了一个新的机会,因此未来还需要看针对现房销售是否会出台相应的金融端政策。”一名华东区域的房企人士对记者表示。

“单纯的‘现房销售’并不会真正解决销售问题,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现房销售的商品房,但是销售情况差异很大,因为有一些是试点项目、标杆工程,还有一些是‘熬’成现房销售的,它的产品力不行,即便是现房销售,还得打折降价才能卖掉。所以根本还在于产品和质量,未来市场整合会加速,有资金实力和产品力的房企才能存活下来,行业越来越集中。”另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则认为,现房销售的持续推行,将让行业整合进一步加速。

张大伟认为,如果实施现房销售,房企面临的资金压力显著增加,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开发贷额度、延长期限等措施缓解转型阵痛。

记者发现,过去部分省市发布的试点现房销售政策中,大部分都涵盖税收优惠、缓缴配套设施费、鼓励金融机构给予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

克而瑞认为,现房销售制度在全国落地必将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开发“现房开发贷”及销售回款定金等创新金融工具,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需要针对现房销售特点设计专门的融资产品,以缓解房企长期资金压力;此外还需要调整土地出让方式和付款条件,如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或允许分期支付,以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