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作为连接原油等能源原料与终端消费品的“中间枢纽”,化工产业链涵盖烯烃、芳烃等多个细分赛道,其风险管理需求复杂且迫切。
从上游原料端的成本波动,到中游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再到下游加工企业的利润锁定,每一环都面临着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挑战。
近年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先后推出PTA、短纤、瓶片、PX、丙烯等化工期货品种,为化工产业链织就了一张坚实的风险管理网,助力国内企业穿越周期波动。
从单一品种到全产业链覆盖:期货工具成风险管理“刚需”
作为全球领先的纺织原料生产基地,我国PTA(精对苯二甲酸)年产能已从2020年的约4900万吨增至2024年的超8600万吨,同期净出口量从2020年的23万吨增至440万吨,远销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
为增强期货市场服务聚酯产业能力,2006年郑商所上市PTA期货,填补了国内聚酯产业链品种的空白。此后郑商所陆续上市了短纤、PX(对二甲苯)、瓶片期货和期权,形成了完善的聚酯产业链板块期货品种体系。
同时,郑商所推出PTA出口型车(船)板交割制度,增加短纤期货仓库交割方式,优化聚酯品种套期保值持仓额度申请方式,上线PTA-短纤等3组跨品种套利指令,更好地满足聚酯产业链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烯烃产业方面,随着丙烯期货和期权在郑商所正式挂牌交易,我国能化期货品种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作为化工行业中间产品,丙烯期货和期权的上市,补齐了烯烃产业链关键环节,与原油、甲醇、聚丙烯等品种形成协调效应,进一步丰富产业链相关板块衍生品类型,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持续增强产业链韧性。
总的看来,如今郑商所已形成包括PTA、PX、瓶片、短纤等在内的聚酯期货板块,以及丙烯等烯烃品种,基本覆盖从原料端到消费端的全产业链风险管理需求。
浙商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化工行业来说,日渐丰富的期货和期权工具箱,令行业内实体企业可以通过跨品种套利、加工价差锁定等操作,实现全产业链的风险管理,提升经营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价格影响力增强
在国际化方面,郑商所还深化对外开放,在PTA期货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推动聚酯板块8个品种引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如今,PTA期货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定价参考,也在助力聚酯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价格”的转变。尤其是自2014年以来,国内PTA现货贸易普遍采用期货点价的交易方式,PTA期货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对上下游产品的定价影响力不断增强,短纤、瓶片等产品的出口价格也逐渐发生变化。
意大利GSI公司5年前就已试水PTA期货交易。“中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让国际客户更了解中国聚酯产业链的动态与定价机制,便于与中国的供应商顺畅沟通以获取灵活报价。”GSI中国区经理徐志颖坦言,随着中国聚酯市场发展,GSI也能更稳定地与中国供应商合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境外交易者在郑商所开户参与特定品种交易。值得一提的是,境外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企业正借期货市场加速“走出去”。
据行业人士回忆,2018 年PTA期货刚引入境外交易者时,跨境交割不太容易:境内完税货物难注册保税仓单,境外企业即便达成期货交易,也需报关、完税,流程中比较耗时。对此,郑商所调研后推出出口型车(船)板交割制度,以类FOB模式契合海关规定,实现期货规则与法规融合创新,既为净出口产品保税交割探路,也为其他期货品种提供借鉴。
“不断完善的PTA保税交割制度,降低了境外企业的参与成本,吸引了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PTA期货交易。这既为国内供应商拓宽了国际市场,也为境外参与者提供了便捷的交割渠道,促进了国内外企业的交流合作。”逸盛石化销售中心副总经理徐际恩说。
在浙江万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凯新材料)副总经理陈灿忠看来,郑商所的出口型保税交割制度意义重大。该制度允许企业用保税仓单进行交割,无需完成全部完税流程,不仅提升了交付效率,还方便企业灵活调整交割方式与仓储布局。
以万凯新材料与某南美客户的合作为例,一套成熟的合作闭环已然形成:南美客户下达采购订单后,万凯新材料参考郑州期货价格报价,同时根据订单量锁定原料价格,再结合订单安排生产、对接海关完成出口;货款采用“20%定金+80%见提单支付”模式,确保结算顺畅。“在此过程中,郑商所相关期货品种提供基准价格增强议价能力、助力锁定原料成本、让国际交付更高效透明且可控,这全方位优化了企业的国际贸易体验。”陈灿忠说。
同时,烯烃产业也在积极拓展境外市场。“开展国际贸易通常参考境外资讯机构报价,其代表性、透明度有限,市场亟需权威、公开、透明的价格以提高市场贸易效率。”丙烯贸易商上海煜驰认为,郑商所丙烯期货和期权上市,有助于提升中国丙烯价格国际影响力,更好服务国内企业的外贸交易。一方面,随着我国丙烯期货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和参与者结构的完善,其价格信号会逐渐被国际市场认可;另一方面,通过扩大交割区域、加强国际推广等措施,可增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参与度,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丙烯净进口地区,对中国价格参考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和资本市场开放,我国丙烯期货价格有望成为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的重要定价基准。
上述行业人士称,从境外企业的“破冰”参与到国内企业的“扬帆出海”,从单一品种的国际化到全产业链的协同,期货市场正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发力,让“中国价格”成为全球产业的通用语言。
服务实体经济走深走实:从工具创新到生态共建
为让期货工具更“接地气”,郑商所持续优化市场服务。一方面,不段完善的衍生品工具箱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权价格、不同到期月份的期权合约以及多种策略组合,提升风险管理的精度和效果,更好满足企业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同时供应商参与点价销售、套期保值等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贸易商通过期货点价解决上下游高买低卖的矛盾、发挥期货工具“蓄水池”功能,期货工具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化工产业链的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交织显现,且全球化工产业正加速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对化工原料的需求持续升级。
在供需错配下,化工行业通过产业链整合、技术升级与政策引导,探索稳定性与竞争力提升的破局路径,而利用好期货工具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化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认为,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期货市场为产业链提供连续、权威的价格信号,减少传统定价模式中的信息盲区,并助力基差等贸易模式创新,期货合约的标准化也将形成全国统一的价格基准;另一方面,丙烯期货的推出还能贯通‘液化石油气—丙烯—聚丙烯’的衍生品链条,产业企业可利用多维度套保体系将碎片化的商品风险转化为可量化、可管理的组合头寸,大幅提升产业链抗波动能力。
陈灿忠则提到,万凯新材料利用PTA、瓶片等期货工具,构建成本利润管理体系,锁定了“PTA—瓶片”加工利润。通过套期保值,万凯新材料的利润波动明显收窄,也更有底气去开拓新市场。“我们分析郑商所价格与南美市场的价差,判断巴西、阿根廷等地出口窗口,制定销售策略。”他说。
厦门国贸石化总经理刘德伟也有类似感受。“借助期货工具,厦门国贸石化的聚酯链业务规模从2018年的40万吨增至目前的280万吨,更带动了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企业组团出海。”在他看来,期货市场不仅输出了产品,更输出了中国产业链的协同标准。
郑商所化工板块期货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注脚。随着这张风险管理网的越织越密,中国化工产业链的韧性更强,全球化工品市场的“中国分量”也将越来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