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保住财富往往比致富更难,为什么金融诈骗会一直存在?

第一财经 2025-11-12 19:30:33 听新闻

作者:本·卡尔森    责编:沈晴

涉及金钱时人们往往难以逃脱骗局的诱惑

编者按:为什么金融诈骗会一直存在?既有想要快速致富的上层人士,也有想要治愈疾病的普通农民,还有职业运动员和好莱坞明星。当涉及金钱时,似乎没有人能逃脱骗局。《不要上当:金融诈骗简史》不仅讲述了这些真实诈骗案例是如何实施的,而且讨论了从这些骗局中可以学到什么,并告诉你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经出版社授权,第一财经节选该书前言部分。

2008年,一个名叫弗雷德·海因斯的个体勤杂工,在威奇托的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机场周边徘徊,满心期待地寻找一位背负着两箱现金的尼日利亚人。然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四处打听与焦急等待,他终于意识到,那封来自尼日利亚的电子邮件中所承诺的给予他6400万美元的遗产,不会从任何一架飞机上下来。

2005年至2008年间,海因斯三度将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试图筹集六位数的资金,以帮助他从遥远的非洲继承一笔号称七位数的遗产。我们很难相信“尼日利亚王子”骗局竟然如此奏效,但有些人就是愿意相信这些事情是真的。起初,海因斯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在他看来不过是场恶作剧或是典型的诈骗手法。然而,当对方信誓旦旦地承诺,将有一笔高达数千万美元的遗产等待他继承时,海因斯还是上钩了。诈骗者告诉海因斯,遗产资金正从一个国家流转到另一个国家,需要一笔费用来“疏通”那些监管资金流动的各种国际法律障碍。

诈骗者曾说,那笔巨款从尼日利亚出发,辗转经过埃及、英国和纽约,最终又返回了尼日利亚。海因斯坦言,在汇出费用之后,他曾努力尝试追回这笔钱,但越陷越深,最终竟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不可能是一场骗局。“他们甚至煞有介事地向我出示了一封据说是尼日利亚总统亲笔写给我的信,信上附有总统的照片及详尽信息。”海因斯回忆道,“我特意在电脑上查询了尼日利亚总统的相貌,发现信中的照片与总统本人确实相符,这就是他。”

紧接着,海因斯又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发件人一栏赫然写着当时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的名字,这位局长后来因对美国第45任总统的某项调查而广为人知。这封邮件的主题栏是——主题:弗雷德·海因斯,代号B-Dog。

邮件的左上角还附上了穆勒的照片,但整封邮件充斥着语法错误。邮件内容如下:

我已收到你的电子邮件,为确保账户的正常运作,建议你核查并支付相关费用,随后你将发现资金可以使用,一切透明无欺。不妨尝试找个人借点钱,你可以承诺三日内还清。

显然,这荒谬的一幕——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穆勒竟然会向堪萨斯州的一名普通男子发送关于尼日利亚王子秘密遗产的邮件——纯属无稽之谈。实际上,这封邮件是伪造的。问题是海因斯已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他仍心存侥幸,幻想着那笔巨款终将落入自己的口袋。“那些尼日利亚人太会说话了”,他如此解释自己为何会执着于这虚无缥缈的希望。幸运的是,在后来与西联汇款的和解过程中,海因斯最终挽回了11万美元的损失,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他一样幸运。

20世纪80年代末,一种名为“飞机游戏”的赚钱怪招横空出世,规则直白得令人咋舌:投入1500美元,即可换回12000美元的回报。这听起来像是梦幻般的奇迹,不是吗?

“飞机游戏”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每位新加入的玩家都会成为一架虚拟航班上的八名“乘客”之一,这架航班还配备了四名乘务员、两名副驾驶员和一名飞行员。每位乘客需向飞行员缴纳1500美元作为“登机费”。飞行员支付过费用,率先退出游戏,其他人逐步晋升。副驾驶员随后启动两架新航班,每架新航班上的乘客需各自招募一名新乘客(这样每人能额外获得1500美元)。随着轮次推进,乘客晋升为乘务员,再成为副驾驶员,最终成为飞行员,领取那诱人的12000美元。招募速度越快,赚钱速度就越快。

这股风潮迅速席卷美国全国。某些情况下,有人甚至在短短四天内就晋升为飞行员并拿走奖金。游戏看似运作良好,持续了很长时间,许多玩家多次参与,每次都满载而归。佛罗里达州的一名男子更是通过九次参加“飞机游戏”,赚了十多万美元。

然而,好景不长,“飞机游戏”终因缺乏实质性的商业模式、利润来源或产品支撑而难以为继。其核心理念就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思维方式,让参与者相信自己正迈向财富与幸福的康庄大道。这个游戏听起来稳赚不赔,除非你意识到,最初的8名乘客必须成功招募到64名新乘客,他们才能见到回报的曙光。而紧接着,这64名乘客又需各自努力,再招募512名新成员,以维持这场游戏的运转,避免其如纸牌屋般轰然倒塌。每笔看似诱人的12000美元收益背后,都对应着最初8名参与者“损失”的1500美元本金。更糟糕的是,联邦调查局对这类庞氏骗局持严厉打击态度,因此执法部门介入后,整个骗局便迅速土崩瓦解。

当你没有亲身经历时,这些故事听起来确实很疯狂。然而,人们往往会在金钱面前做出一些疯狂的决定。你或许认为自己永远不会落入庞氏骗局的陷阱,也绝不会轻易将钱交给一个自称是王室成员的14岁的非洲孩子,但现实是,每个人在财务管理的道路上都难免会犯错。毕竟,我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动物,而金钱往往能轻易触动我们内心最复杂、最难以控制的情绪。

世界纷繁复杂,无人能将其全然看透。我们总是怀揣着一份期许,渴望找到一条捷径,以改善财务状况、健康和人际关系。那仿佛是一个隐秘的俱乐部,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能在偶然间揭开其面纱,发现那传说中的“圣杯”,幻想它能治愈世间一切疾苦。我心中亦抱有如此美好的愿景,愿那圣杯真实存在。但现实是,世间并无一把万能钥匙,能确保你一夜之间财富自由,或是仅凭某位大师的吉言便能轻松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

本书中收录的众多故事,或许会让你暗自思量:“这等事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事实上,即便你未曾成为大规模诈骗或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但在金钱面前,每个人都难免会有失策之时,这几乎是人性使然。大多数商业与金融书籍,无一不致力于传授成功的秘籍,它们或提供锦囊妙计,或引用励志金句,又或列出简明步骤,旨在帮助你积累财富,或引导你效仿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商业模式、投资者乃至首席执行官。但本书不是这样的。仅仅聚焦于成功者,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幸存者偏差。在这个过程中,那些黯然退场的企业、创意或个体,他们踏上了相似的征途却未能抵达彼岸的故事,往往被遗忘在角落。中彩票的幸运儿无法教你如何复制他们的成功和财富。

从失败、欺诈、江湖骗术、不正当销售手法以及各式骗局中汲取的教训,其价值远胜其他,因为它直接指出了我们应当规避的雷区。没有一蹴而就的致富捷径;也不存在一份十大清单或是顶尖首席执行官的晨间日常活动表,能自动将你塑造成成功的企业家。然而,深入研究错误的决策、易受蒙骗的群体、骗术、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及心理误区,将会帮助你看清自己。

很多时候,避免愚蠢行为比一味模仿成功策略更有帮助。即便才智过人,亦难免犯错(在后续的章节中,你将深刻体会到这一点)。金钱,是地球上最具凝聚力的媒介之一。不分财富多寡,无论是富人、穷人,还是两者之间的芸芸众生,都有可能在金钱面前做出不明智之举。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与金钱相关的决定与财富无关,而是与人性息息相关。

《不要上当:金融诈骗简史》

[美]本·卡尔森著

译林出版社2025年10月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