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sd}}
AI生成 免责声明
伴随中国经济的企稳和消费的复苏,中国互联网公司也迎来持续、健康的发展局面。11月中旬,中概股的互联网企业三季度业绩披露拉开帷幕,京东集团(09618.HK,JD.NDAQ)披露了超预期的业绩。
11月13日晚间,京东集团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991亿元,较2024年第三季度增加14.9%,其中外卖等新业务三季度收入近156亿元,同比增长214%。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3亿元。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京东11.11”,成交额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增长40%,订单量增长近60%。京东“11.11”所释放出来的消费热情和产业活力,得益于京东多年来持续投入打造的超级供应链,推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良性互动,助力国内大循环提升内生动力和稳定性。
受益于多年投入建设的超级供应链持续释放创新动能,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市场地位持续加强,外卖等新业务稳步增长,活跃用户和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依托超级供应链的创新惠及每个生产者、消费者。另一方面,京东加大回购自身股份力度,前三季度回购股本数量占2024年底总股本的2.8%,在积极回报投资者方面,京东走在了行业最前沿。
数据超预期
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为2991亿元人民币(约420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超出预期。

三季度,京东的核心零售业务市场地位持续加强,其中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增长18.8%,增速约是行业平均增速的4倍;商超品类收入同比实现连续7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服装鞋帽品类收入同比增速约是行业的8倍;外卖等新业务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14%,环比二季度实现加速增长。
三季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达到30.8%,增速创近两年来的新高,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4.4%的历史新高,超级供应链在更广泛的产业中释放效能。
“三季度,我们的用户规模与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大关,创下新的里程碑,”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女士表示,“核心京东零售业务已构建起多引擎互补的增长矩阵。虽然带电品类面临以旧换新高基数的影响,我们有信心进一步巩固在该领域的领先市场地位,并挖掘日用百货品类与广告服务的巨大增长潜力。”
许冉表示,京东积极配合国补政策,尤其是在自营模式优势比较大,通过规模优势和供应链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购物体验,持续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
“国际化是京东重要的长期战略之一,京东将会逐步构建起服务全球的网络,把京东优秀的购物体验带给全球消费者。京东也可以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助力中国品牌出海,与全球合作供应商实现共赢。”许冉称。
以超级供应链助力国内大循环 破除内卷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三季度,京东的定制重磅新品数量是去年的5倍,家电、美妆、3C等品类定制重磅新品数量大幅增长。京东超市的包销定制产品突破1万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80%。京东服饰正式上线JD FASHION标识,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确定性的购买体验。京东健康全网首发超30款新特药,持续巩固“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优势。京喜自营正式开启“产业带厂货优选计划”,将推动超10万家工厂转型升级。京东采销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140%,京东店铺直播订单量增长180%。京东汽车联合广汽集团、宁德时代推出的“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也已正式开售。
京东通过多种线下业态,与品牌和商家共同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超级供应链释放的创新动能,可以破除行业在低价上内卷的顽疾,真正推动线下实体健康发展。
截至三季度末,京东3C数码门店突破4000家,京东MALL全国已营业门店超过20家,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超过100家,京东养车门店数量已近3000家。
在今年开启的京东外卖,目前入驻的品质餐厅已超过200万家,在京东11.11期间,合作的TOP300餐饮品牌日均订单量较京东外卖上线首月增长了13倍。七鲜小厨凭借“新鲜现炒”“食材透明”等特色广受用户认可,单量持续增长,其火爆流量更带动周边三公里内品质餐厅的订单量增长超过12%。
“京东外卖继续扩大业务规模,并与京东零售不断加深协同效应,与此同时,三季度京东外卖实现了环比投入收窄,这主要得益于其单均损益表现的改善。整体来看,我们各项业务均取得稳健进展,相信它们将协同发力,充分释放我们整体业务生态的长期发展潜能。”许冉称。
许冉强调,外卖也是京东长期发展战略重点,第三季度面对行业激烈竞争,京东对部分商家在某些时段推出了免佣金政策,但总体保持理性运营,保持了健康的增长态势,目标是在“品质外卖”方面占据更多份额;另一方面京东也会深耕供应链,解决用户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差异化服务。
京东旅行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又好又便宜”的旅行体验,在京东11.11期间的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近8倍、机票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京东家政已拥有超5万名自运营保洁师,服务覆盖全国超111个城市。
持续投入建设超级供应链 融合人工智能服务千行百业
超级供应链来自于京东多年的持续投入、不断升级,既有18年前自建物流的坚决,也有8年前全面转型技术的战略远见。截至今年三季度,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为1743亿元。
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狼货到人系统,在成功应对京东618、京东11.11等高峰实战考验后,已进入全国规模化复制与应用阶段,目前该系统已在北京、福州、广州、成都等多个核心城市的多种类型仓库实现落地。日前,京东物流宣布在未来5年将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京东全球售在开通菲律宾站点后,“海外包邮区”已增至13国,新、马、越、日、韩等地包邮力度再升级,官方直邮网络已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
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三季度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近1600亿元。在“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科技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带动各个产业形成万亿规模AI生态。
超级供应链与AI的融合,是AI产业应用的具象化,是对“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具体落实,京东在不断深化零售、健康、物流、工业四大场景的AI应用。京东健康发布全新的“AI医院1.0”,在行业内首次实现AI驱动的“医检诊药”服务闭环。京东工业发布行业首个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同步推出覆盖汽车制造、钢铁冶金、能源电池及机器人等领域的十大场景专属方案,助力工业企业实现“降本万亿”。
许冉表示,相信人工智能带来的时代变革,京东计划在未来三年持续投入。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京东的优势在于有各种落地场景,包括零售、工业、物流等领域,帮助商家在客户服务、供应链等方面降本增效,物流方面就有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规模化应用,将会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惠及每一个生产者、消费者 积极回报投资者
在三季度《财富》发布的202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京东连续10年上榜,排名也从366位跃升至44位。在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中国消费市场,京东始终以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打造中国民营企业的标杆力量,让超级供应链惠及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三季度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京东连续4年位居总榜第一位,也是过去一年来新增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今年,京东已第9年登上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成为全球零售业当中唯一上榜中国企业。京东是行业内与全体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从今年招聘全职外卖骑手以来,京东为全职外卖骑手承担所有五险一金费用,每人每月平均缴纳约2000元。
继今年二季度启动“京东优质农产品基地计划”将建设一百万亩京东农产品基地之后,在三季度的第四届“农特产购物节”上,京东超市的补贴覆盖了生鲜、粮油、茶叶等超600个农产品品类、数百万商品,涉及近万商家。
京东公益基金会携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启动“暖阳助老公益行动”暨首届“京东助老公益节”。活动期间,京东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联动京东零售、京东健康、京东物流及数十家爱心伙伴,共同推动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升级。
作为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京东正在打造的超级供应链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大创新,也是共生共享商业价值重塑和提升的重大创新,更是服务中国实体经济的重大创新。
三季报也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京东集团回购共计约8090万股A类普通股(相当于4040万股美国存托股),总额约为15亿美元,回购的股份总数约为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流通在外普通股的2.8%,目前股份回购计划项下的剩余金额为35亿美元。这种大规模的回购比例在互联网企业当中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