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大支撑解码中国股市长牛逻辑 | 一财号每周思想荟(第42期)

第一财经 2025-11-14 12:42:01 听新闻

作者:大V有话说    责编:张健

本轮牛市主要有四大支撑力量:制度与生态协同进化、居民资产再配置、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以及全球资金重构与人民币资产重估。

宏观慧眼

解码中国股市长牛逻辑

薛洪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本轮牛市主要有四大支撑力量。制度与生态协同进化,筑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居民资产再配置,为市场中长期上行提供持久资金动能;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夯实资产价值增长的微观基础;全球资金重构与人民币资产重估,开启价值发现的新维度。

上述四大支撑力量并非孤立运行,而是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制度变革为居民财富迁移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信心;居民财富迁移为市场带来了持续的资金活水;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夯实了上市公司价值基础;而全球资金重构与人民币资产重估则提供了外部助力。这些因素相互强化、彼此促进,共同构建了一个具有韧性和持续性的市场生态系统。

从深层次逻辑来看,本轮行情并非偶然的市场波动,也非简单的周期性重复,而是植根于财富结构迁移、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全球金融格局重塑等深刻转型之中。从十年一遇的制度升级,到居民资产配置方向的历史性转变,再到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突破,叠加全球资金流向变化带来的人民币资产战略性重估,多种积极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正在系统性重塑中国资本市场的底层运行逻辑,也为本轮牛市注入了更为持久的动力。

消费新声

为什么国际金价与国内金饰存在“降价时差”?|2025消费趋势跟踪

鲁晓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黄金是制作金饰的必备原料,因此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高度联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的价格的走势总是“如影随形”,当前出现的短期背离主要是价格的滞后传导造成的。

从供应链的角度说,处于零售端的饰品属于产业的下游,除了受国际金价波动的影响以外,厂商定价策略、加工工艺升级、品牌溢价等因素会显著放大波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导,因此饰品单位价格上涨往往滞后于现货价格。就像11月初的国内金饰价格逆势上扬是前期国际金价飙升的滞后反应一样,当前的金饰价格回落也是由此机制使然。

从定价体系上看,国内品牌金饰与国际现货金完全是两套逻辑。品牌金价通常由“金料价+工费+溢价”构成,而这三项都具备独立的波动节奏。

展望未来,黄金的价格走势将继续受到宏观政策与消费结构两端力量的共同影响。

在投资层面,金价的方向仍取决于全球货币环境和风险情绪的变化。在消费端,国内金饰市场的逻辑依旧强劲。品牌化、设计化、小克重化的产品趋势,以及社交媒体和直播渠道的扩张,将继续推动金饰消费升级。

 

“排队经济”中谁在获利,谁又在承担风险|2025消费趋势跟踪

樊仲琛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助理教授

“排队经济”的核心逻辑如下:平台推荐制造流量集中,流量集中塑造社交认同,社交认同赋予稀缺溢价,最终驱动供给端的规模化扩张。

“排队经济”看似描绘了一条完美的快速盈利通道,但繁荣之下,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陷阱与风险。

最大的风险来自“流量泡沫”本身。当“排队”成为品牌唯一的标签,而实际的产品力或服务体验无法匹配消费者被高度调动起来的预期时,市场反噬将迅速到来。

快速扩张战略本身即是一把双刃剑。当新店布局过于密集,品牌原有的“稀缺感”和“话题性”将被稀释。

“排队经济”是算法时代、社交媒介与线下商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精妙地利用了平台的流量分发逻辑和消费者的社会心理学,创造了惊人的商业效益。然而,无论是平台、商家还是场景方都必须认识到,流量的狂欢终究是暂时的。

在表层的“排队”奇观之下,“产品力”与“服务体验”的内核才是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红”的根本。流量带来的高增长固然诱人,但唯有扎实的核心价值和可持续的运营能力,才能最终留住消费者,构建起长期稳固的竞争力。

市场点金

白银:低调的贵金属,正迎来高光时刻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武泽伟

在构建投资组合时,将白银作为多元化配置的一部分是明智之举。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白银资产。策略上,建议采取分批、逢低吸纳的方式,避免在价格快速冲高时追涨。同时,密切关注金银比的变化,在该比率处于历史高位时增加白银配置权重,在其回落至低位时适度减持,通过把握这种周期性波动来增强投资收益。

白银正站在货币属性弱化后最好的时代风口。其微弱的货币属性使其免受央行政策的直接牵制,而强劲的金融属性通过金银比修复提供向上势能,坚实的商品属性则从基本面上保障了需求的长期增长。在美元信用面临考验、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的宏大背景下,白银的投资价值已被重新定义。对前瞻的投资者而言,当下正是深入认知白银、理性配置白银的宝贵时间窗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