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火灾后,粤港澳三地应急救援领域的合作引发关注。
去年至今,粤港澳三地应急救援领域的合作机制搭建进度明显加快,但正在制定的相关行动方案一直未正式对外公布。大湾区应急协同机制发展到了哪一步,跨境的应急救援行动还面对哪些难点?
香港评估本地消防力量足以应付
11月26日下午,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火灾事故,火警于下午6时升为五级。事发时,该屋苑多栋建筑外架设有竹制棚架等设施,并连带有保护网、发泡胶等物料。其中,发泡胶等材料被当地警方认为有可能是火势快速蔓延的原因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这一屋苑是已出售的居屋项目,已有42年的楼龄,共8栋建筑,提供近2000个单位。26日,香港大埔区议员李文杰曾对外表示,受灾5栋楼约有8000到10000人,老年人占比较多。27日凌晨,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根据本次火灾现场初步调查情况分析,不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性,目前已经交由香港警方进一步调查。
26日晚,有网友留意到深圳莲塘口岸附近出现消防车辆,猜测深圳消防车辆集结跨境支援香港大埔火灾事故,其中深圳101米登高平台消防车是否有参与其中受到广泛关注。27日,深圳消防部门回应道,深圳消防在莲塘口岸拉动集结是例行的拉动测试,目前深圳消防队伍并未前往特别行政区支援。
香港消防处亦表示,目前没有向内地要求支援。在27日凌晨的媒体会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在消防人员不断努力下,现场情况逐渐受控;消防处处长评估后认为目前有足够人手和能力控制和扑灭火灾。
会上,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提到,火警牵涉宏福苑七幢楼宇,其中三幢楼宇火势已初步受到控制,四幢楼宇仍有零星火种。该屋苑有一幢楼宇未受波及。消防人员的灭火和救援工作正逐步推进,大致已抵达大部分楼宇的17、18楼,而现场有800多名消防人员进行灌救,相信消防力量足以应付。
27日,香港特区政府披露各部门应对大埔五级火警的具体情况。现场曾动用11条消防喉、八部旋转台钢梯车进行射水,另外26队搜救队在现场处理求助个案。在今次行动中,消防处共调派200多架消防车辆和约100架救护车辆,共出动1200多名消防及救护人员。警方到达火警现场后随即设立指挥中心,动员超过1000名警务人员协调居民疏散、救援及紧急支援的工作。医疗辅助队在这次行动中派出六辆救护车及33名人员,负责现场伤者的急救和送院工作。
大湾区跨境救援机制还在起步阶段
近两年,粤港澳三地应急救援领域的合作机制搭建进度明显加快。
2024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在香港签署《粤港澳应急管理合作暨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加强粤港澳在应急管理救援的合作和交流。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构建一个政府主导、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以行动为核心的应急救援合作体系,加强粤港澳应急救援能力,以应对影响粤港澳区域的事故灾难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公开信息显示,粤港澳三地正共同制定覆盖大湾区城市的全新《粤港澳大湾区应急救援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包括技术和知识交流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应急动员协调机制,以促进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并实现应急救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切实提升跨境救援效能。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应急救援方面的合作,三地政府高度重视。但粤港澳大湾区存在法律制度的差异,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存在难点。受不同城市法律制度开放程度、行政权限大小和管理方式差异所影响,三地跨境应急合作从初步意向变为实际行动,中间还有很多协调工作要做。
对于大众关心的粤港澳三地跨境救援在实际操作层面是否可行,今年3月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联合演练一定程度上交了一份答卷,三地消防协作正从规则衔接往实战融合方向探索。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行动方案》并未对外正式公布,但在联合演练中已在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官网
3月25日至27日,“联城-2025”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联合演练在香港举办,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依据《行动方案》启动跨境救援机制,调集广州、深圳消防救援支队等力量,共13辆消防车、70名指战员,通过“绿色通道”实现快速通关、跨境支援。据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此次联合演练是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首次人、车、装成建制赴港参与演练,涉及粤港两地海关、边检、交管等部门的多项审批许可,均属历史首次办理。
前沿技术的合作,可能成为三地搭建跨境应急合作机制具有亮点的方向。林江以超高云梯和救援机器人为例,表示香港高层建筑多且楼栋内人员密集,但同时当地缺乏足够高的云梯设备配置,也缺乏机器人替代消防员深入火灾现场探查救援的能力。就未来来看,本次大埔宏福苑的火灾或许会成为一个契机,带动香港与内地特别是与深圳在应急领域前沿技术应用的合作。
跨境应急协作在制度和实操层面都存在挑战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就当前来看,大湾区跨境应急协作面对的最主要挑战,还是来自制度层面对接机制尚未健全。
林江认为,大湾区应急跨境协作应该在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去完善机制配套,有效降低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门槛。通过国家层面立法和授权为规则衔接提供保障,地方层面制定地方性法规以解决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其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机制接口还有待完善,从碎片化对接到成体系响应,由项目驱动向机制驱动转型。从更现实的层面来看,城市间救援标准的软联通如何处理,跨境合作时各城市财政资源如何调配,符合香港高度自治的跨境救援合作机制常态化如何运作,都有待进一步细化。
除了机制层面需达成更多共识外,跨境应急支援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具体的“一事一议”的特殊情况。例如,香港地区有一定年限的公屋和居屋,呈现出典型的建筑连成片、建筑内居住人员密度高、楼层较高等特点,会对跨境支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本次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的火灾事故为例,现场视频亦有体现,受道路宽度和建筑间距等因素影响,救援场地或难以支持大量消防车同时进入。有大埔区居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6日晚间,区内就已经对部分路段进行封路限行,消防救援和安置工作一直在持续。
该居民还表示,如宏福苑一样楼龄的建筑在香港还有很多,甚至还有不少比宏福苑楼龄更老的居民楼。近期香港地区天气比较干燥,弄清楚导致火灾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但老旧楼宇消防安全维护和应急处置等方面也需要被密切关注。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最新发声中提到,当地政府已即时安排巡查全港所有正在进行大型维修的屋苑,检视棚架及建筑物料的安全。
林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何从项目个案转变为常态机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公共管理领域进行跨境合作需要做的事情。“我认为这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目前来讲面临制度差异、机制衔接等挑战,当地可以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制度对接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来应对挑战。”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启用跨境直升机出入境功能,将深圳蛇口至香港岛、澳门的交通时间分别缩短至20分钟、15分钟以内。
1月至9月,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3.7%;实际引进外资781.3亿元,同比增长8.8%。
前研工作的启动意味着这条“超级通道”已经开始从规划落地为现实。
中国内地所有金融中心评分均有所上升
本年度《施政报告》结构清晰、措施务实、目标明确,既强化“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文化,亦体现“高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治理智慧,为香港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