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讯:据香港媒体12月12日报道,私募基金美国德太集团(TPG)中国联席主席王兟表示,自年中爆发欧债危机后,投资者的确趋谨慎;不过,由于资产价值趋合理,现时正是入市的良机,他认为,未必需时五至十年已可获得可观盈利。
王兟是在香港与传媒会面时作出上述表示的。报道引述其表示,中国有大量资金,集资的主要渠道来自私人企业家、地方政府的基金,保险和社保基金。前两者不涉及监管审批,理应较容易取得资金,但是在年中欧债危机爆发后,私人企业家犹豫,“不知道现在投资不投资好”,募集资金的洽商时间明显加长;而保险公司虽然可以投资5%于私募基金等资产,但是首要条件为该基金的资产规模达30亿元,第二只也要5亿元,入门门栏不低。
TPG去年8月接连在上海及重庆设立两只人民币基金,分别筹集50亿元,投资中国企业。报道引述王兟表示,该两只基金的筹资情况理想,预料最快明年首季有望完成首期募集。虽然欧债问题困扰大市,令私募基金通过IPO退出的机会减少;不过,王兟认为,现时反而是买入的机会。
王兟表示,过去看项目时什么都贵,但现在股市下挫,反而令许多本欲上市、甚至已取得审批的公司向私募基金招手,令投资机会增多。
王兟透露,之前资产价值高企,因此TPG专注退出,已通过IPO及私人出售退出4个项目。现时,他专注发掘新项目,除了TPG传统上偏爱的消费品、保健品、能源项目外,现时也开始关注二三年前较少沾手的科技股板块。他尤其看好电子商务公司,他指出,现时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投量大,只要可以做到行业龙头,其前景不可限量;并笑言现时正是入股的好时机,相信回报可达5至10倍。
1993年,王兟成为高盛亚洲投资部的创办人,出任公司执董,负责内地市场投资业务。2000年出任TOM.COM行政总裁兼执董,2006年转投TPG。
成交量更从2亿港元暴增至101亿港元。
深入推进以“两创板”改革为抓手的新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断以改革优制度、增活力。
上述三家个股首日表现分化
支持系统棉花骨干企业更好掌握国内外资源,增强供应链整合与服务能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棉商。
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股权集中现象,创造了天然的"筹码稀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