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鼎晖“畅饮”河套酒 白酒投资热或迎“梦醒时分”

第一财经日报 2012-02-28 01:19:00

责编:群硕系统

中国北方最大的白酒企业之一河套酒业与私募股权机构走到了一起。

中国北方最大的白酒企业之一河套酒业与私募股权机构走到了一起。

近日有消息称,私募机构上海瑞业和鼎晖投资等对河套酒业进行了投资,其中鼎晖领投,是鼎晖合伙人王功权亲自抓的项目。

河套酒业借力私募谋划上市

建厂于1952年的河套酒业,最初只是个传统地方作坊式的酿酒小厂,从1997年开始,河套酒业逐步改制成为企业内部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目前,河套酒业集团涉及白酒、奶酒、保健酒及与酒配套的相关产品等多项产业,共有下属企业23家,年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

河套酒业董事长张庆义在去年7月份的一次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示,公司发展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及知名品牌对市场的冲击所造成的销售方面的压力,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源缺乏,下属企业管理工作粗放等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河套拥有非常不错的根基,品牌基础好,内蒙古人均白酒消费量大,这白酒市场历来讲究“小区域、大市场”,内蒙古对于河套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家门口市场。不仅如此,由于内蒙古地域狭长,面积广阔,外地白酒企业进行市场布局有一定的难度,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上海瑞业有关人士对上述投资不置可否,只表示负责这项投资的负责人不方便接受采访;鼎晖投资方面则拒绝做出回应。

不过上述交易仍然有迹可循。一则地方媒体《黄河晚报》之前的报道称,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河套酒业,由天津鼎晖投资基金等四家公司收购河套酒业及河套投资公司的股份和股权,着手上市前的有关准备工作。2011年8月22日开始,河套酒业总部所在的内蒙古杭锦后旗公证处派出骨干力量入驻河套酒业集团,对公司全部股东股权股份转让进行现场公证,助推企业更好发展。这篇报道说,此次公证共涉及大小股东1000多人,目前企业内部职工股权转让公证已基本完成。

杭锦后旗公证处工作人员近日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确认了上述事项,并告诉记者此次股权转让除了鼎晖投资和上海瑞业还有安徽芜湖的两家基金。

一家私募机构内部人士评价,这样看,河套酒业与鼎晖等的交易有可能涉及到内部职工股的回购,通过规范自然人股权转让,公证后不留后患,这是为上市作准备。

接近河套酒业决策层的一位知情人士默认了上海瑞业和鼎晖投资对公司入股一事。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下一步白酒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今天过得好,不代表以后就过得好”,公司与上市的白酒企业资本实力上还有差距,此次融资也是公司谋求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一部分。不过,这位决策层人士表示,目前此事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开,具体金额不便透露。

争抢二线白酒,

私募系上“安全带”

河套酒业已经不是第一例受到知名私募机构青睐的白酒企业,对于私募来说,白酒市场大省的行业前两名、品牌基因较好、生产能力充足的企业往往更有吸引力。2010年国泰君安创新投等机构投资江苏第二大白酒企业今世缘,另外中信产业基金等机构投资陕西最大的白酒企业西凤酒,均属此类。

高速增长的行业,丰厚的现金流,让各路资本对白酒企业“如痴如醉”。在各路资本的追捧之下,如今白酒企业的估值已经极高,像华泽集团2009年斥资9498万即获得了陕西太白酒业控股权的案例已难再现。曾成功收购多家区域白酒企业的华泽集团2009年以后就罕有并购动作,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近日解释,在各方的炒作下,白酒企业身价飞涨,随便一家企业开价都在10亿元以上,投资价值不明显。

也并不是每一例对白酒企业的投资都能收获甜蜜的果实。2009年底、2010年初,河南最大的白酒企业宋河先后引入高盛和中国平安的投资。

一位熟悉高盛对宋河投资事宜的人士对记者透露,高盛方面在投资宋河这个案例上曾向其所在的机构咨询,得到了不投资宋河的建议,但是未被采纳。这位业内人士说,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宋河获得高盛入股之后发展态势一般,“高盛估计现在非常后悔投资了宋河”。

业内人士评价:“品牌推广等可以用钱来解决问题,企业的组织、队伍、管理结构这些相应的软件改造与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河南一家大型白酒企业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宋河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一就是企业近年来一直在更换品牌诉求,一直缺乏一个稳定的主打品牌定位。

此外,据本报记者了解,江苏今世缘2010年曾获得国泰君安证券旗下的国泰君安创新投的投资,但是今世缘并未立即展现出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同比增长8%。一位来自洋河股份的人士说,今世缘增速一般除了因为省内市场竞争激烈,还与其“缘”文化的品牌诉求出现老化有关。

在这种背景之下,私募往往会选择与酒企进行业绩对赌来规避投资风险,保护自己的投资。据记者了解,一家华南白酒企业在引入外部私募机构的投资时签订了极为典型的“对赌”协议,协议约定未来几年需要达到较高的利润和销售额增速目标,若未能达到目标,公司创始人需向投资机构补偿相应的股份,而若双方约定时间内未能实现公开上市,创始人需要在支付一定回报的基础上回购投资机构的所有股份。业内人士评价,不少二线白酒企业存在“过度营销”、“贿赂营销”等问题,在企业基础一般的情况下,一旦行业或者企业的销售形势出现问题,这种做法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私募白酒企业的投资退出渠道缺乏也是一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么多年不就只有一个洋河上市了吗?”如果不能如愿上市,投资白酒企业的私募要全身而退将打上一个大问号。

白酒资本冲动:产业催化剂还是泡沫先兆?

 

曾经,资本对乳制品领域的大举投资使得部分企业短短数年内成长为行业龙头企业,但高速发展背后的奶源不足、过度营销导向等问题导致乳制品巨头们吞下“三聚氰胺事件”一类的苦涩果实,白酒行业会不会重复乳制品行业昨天的故事?

白酒企业现在无疑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围绕白酒企业的争夺越来越激烈。2009年维维股份对枝江酒业的收购就曾面临着五粮液等对手的竞争,深圳盈信投资对安徽高炉家的收购也不得不与维维同台竞技。不仅如此,联想控股去年12月完成了对河北乾隆醉酒业的收购,乾隆醉一位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其实中粮集团也曾与之接触过,但没有谈拢。而一直在与联想控股密切接触的山东孔府家之前还曾与洋河股份、中粮集团有过接触。

这种争夺对中国白酒企业并不是坏事。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不少白酒企业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家族企业特性,外来资本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决策机制等方面显然还有用武之地。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总监伍滨在一次论坛上曾提出,酒行业历史悠久,很多大酒厂都有很长的历史沿革,从开始生产酒,经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等等,在管理上多少会存在一些惯性,因此管理工作跟近几十年的新兴公司相比,明显存在差距。目前很多企业对每个月的成本、政策、每天的运营能做到了然于胸的很少,如果真想从白酒企业变成一个快消品或消费品领先企业的话,基础化管理是很重要的工作。

但是在资本的宠溺下,白酒企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乖张举动。

本报记者了解,有部分白酒上市公司过去几年曾经因考虑维持高股价对于产品销售的广告效应,迟迟不愿意在年度分红时进行送股派现。一家大型白酒上市企业高层曾对本报记者感叹自己所在的公司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如竞争对手。研究人士指出,白酒行业的持续高估值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杠杆效应,对于有股权的管理层或者小股东而言,只要在财报中增加1000万元的收入,可能就意味着资本市场上的市值能多出1亿元,这可能增加管理层的舞弊风险。

“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在去年五粮液“1218”经销商大会上说的话代表了很多企业的心态,在行业高速发展态势下,为了追求业绩的高增长,部分酒企没有足够的自产基酒,多数去外购,甚至有部分企业购买酒精、香精来生产白酒,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行业影响将会非常大。

资本的急功近利让一些企业已经付出了学费。宿迁市政府研究室的一份关于白酒企业改制的考察报告中举例称,万基集团与曲阜市政府合作时,采取了先脱壳、后收购的方式:一方面实际占有“孔府家”酒厂的全部资产和企业资源,仅支付了微薄的租赁费用;另一方面大肆低价收购集团的核心优良资产,直接导致企业陷入灾难性境地。

国内最大的白酒流通企业浙江商源集团总裁朱跃明曾直言,中国缺少真正的白酒产业投资者,商源集团曾拒绝过多起风投入股,原因在于“鄙夷后者不懂白酒业,为投钱而投钱”。方德智业总经理王健认为,对于业外资本而言,白酒行业存在诸多自身的“潜规则”,其内在规律必须要正视,否则只会给企业带来“灾难”。

 

附表 近年私募入股白酒企业情况列表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时间 酒企 投资方

2008年11月 口子酒业 高盛集团

2009年6月 古井集团 上海浦创投资有限公司

2010年3月 宋河酒业 高盛集团 平安投资

2010年5月 江苏今世缘 国泰君安创新投等

2010年5月 西凤酒 中信产业基金等

2011年6月 湖南武陵酒业 联想控股

2011年 河套酒业 鼎晖投资等

2011年12月 乾隆醉 联想控股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