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超人气长青偶像团体SMAP曾于2012年空降东方卫视春晚,他们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作为演艺界中日友好桥梁的功能,由此清晰可见。SMAP作为可以于今天充当日本艺能界大哥大的地位,我觉得其生成脉络及灵活演变,很有参考价值。
SMAP五子(中居正广、木村拓哉、草彅刚、稻垣吾郎及香取慎吾)的存在,早已如同空气般自然不过。但其自1988年成立至今,SMAP至少有八年时间(从成立自1996年为止)乃是一个六人组合,1996年引退的是森且行。1994年,SMAP全员出演电影《SHOOT!》。大森一树执导的这部电影,是一出因日本职业足球大盛而衍生的足球漫画改编之作。故事情节为木村向其他队员隐瞒白血病病情,身为队长的他离世后,其他队员团结一致奋力作战,属典型的青春励志激情运动类型小品。失去一位成员的故事,或可看作SMAP由六变五的预兆。
今天大家看到的SMAP,其实与其出道时颇有出入。他们成立于日本所谓的偶像寒冬期,加上外表样貌又非个个出众,所以一开始的经营策略也属非一般的偶像式运作模式。中居、草彅及香取属于综艺班,这是大致上的取向,再仔细观察,就可看到中居是司仪科的代表,香取则专攻搞笑科,草彅则以老实形象带出以静制动的幽默效果,属于各有所长的编排。而木村、森及稻垣则是戏剧班的成员,如今大家只认定木村戏剧天王的地位,当然与他是日剧中的大众宠儿有关,《悠长假期》、《恋爱世纪》及《律政英雄》等代表作早已锁定江山;再加上曾参演王家卫的《2046》,更确立了他在日本国内外的地位。然而SMAP中最早集中精力在戏剧上的是稻垣,他在《SHOOT!》之前出演过《再见爱的流氓》(1990)及《私人课堂》(1993),后者更是男主角。至于森且行退队的导火线之一,也是在1996年单独参演了由大森一树执导的《大失恋》(后来他转向赛车界发展,成为日本AUTORACE的车手之一)。由是观之,SMAP从构成开始作为一队艺能组合,早已具备自给自足的攻略式结构。
或许正因为SMAP这种设计上的全面性,所以面对变化时也可以灵活过渡。事实上,自他们成立之后,日本经历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2011年的3·11日本大地震两次社会冲击,作为娱乐组合,赈灾打气慰问可说是必然的动作。但有趣的是,早在1995年,SMAP的赈灾风格已与其他艺能组合不同,他们的打气歌曲不会把重心放在催眠式的安慰上,正如一般的设定是针对灾民失去宝贵的人与物,通常会表达明天会更好又或是失去的总有一天会复得之类的感性支持。SMAP的策略是一直强调正视现实的一切,表明失去的将不会再来,也只有肯定眼前残缺的当下,才可以真正做好重新开始的准备。我相信无论这是经纪人公司的意思也好,又或是真的反映出SMAP的立场也好,本质上也可视为他们立足点的隐喻。所以翌年森且行宣布引退,1996年SMAP由六变五之后,星途反而更上一层楼,把团队一体化的氛围再推上高峰。
其中的重生象征,肯定就是1996年开始播放的长寿综艺节目《SMAP×SMAP》。相田冬二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理解,他认为六人时代的SMAP当然有明确的分工,但6本身也是一个可以分散解拆的偶数,前面提及的综艺班及戏剧班的3×2小组构成,正面而言是令组合具备自给自足的元素,但从反面来看也增加了解体的风险,因为各人均有专长,于是很容易在变动的契机降临之际,令大家出现解散独立发展的冲动。又或是当组合内各成员的知名度差异愈加明显,当红偶像的脱队可能性自然大增,这也是时常听闻有流言木村会独立发展的背景所在。相田认为,5则是质数,象征化而言就是进入一个不可再分拆的年代,即或是五人一心又或是全面解体。
回到现实的脉络中,《SMAP×SMAP》的设计构成正是一种五人同体的安排,表面上是综艺节目,但当中涉及不少戏剧元素的环节,更重要是提醒五人无论在任何环节,大家都有参与投入的角色,即搞笑工作除了属香取的责任外,即使是稻垣和木村同样需要义无反顾置身其中,团队的化学反应才可以显然出来。
其中尤以“BISTRO SMAP”的料理环节最能反映出当中成效,每次会邀请一名嘉宾到来制定食物要求,然后中居负责作招待角色(也属司仪化身),其他人分成两队当场下厨,胜出一方可得到嘉宾一吻作为肯定,糅合了戏剧与综艺的重要元素。
在女优鹤田真由出任“BISTRO SMAP”嘉宾的一集,正是以恋人吵架后于翌日早上男友烹制的早餐为题,两队在构思食物之余,更由头至尾要按设定作戏剧上的互动即兴发挥,由衷而言,我认为是精彩绝伦的美妙演出。那正是我认同相田五合一的观察之处,就是透过《SMAP×SMAP》迫使众人同时胜任他人的位置,以便应付不时之需,既可以增强队员的作战力,同时又可以应付无法预测的突然变化。草彅刚公共场所裸露丑闻曾令SMAP的运作一度紧张,他也在《SMAP×SMAP》中消失了一个多月才回归。以上的历练,恰好可用来说明持续变化及全方位提升作战力的远见作用。
得承认,SMAP今天的天王组合地位,确实得来不易也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