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银行股的逻辑

第一财经日报 2010-04-17 12:55:00

作者:杨宇东    责编:群硕系统

细看这些银行股关于融资理由的表述,资本充足率压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些天,银行股再融资的消息接二连三:华夏银行和兴业银行在本周先后宣布拟再融资,在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0家公布了具体的再融资方案。

本周三,《第一财经日报》的头版又发布了农行IPO提速的消息。

细看这些银行股关于融资理由的表述,资本充足率压力是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去年三季度以来,市场的数次大幅下跌均与商业银行因为资本充足率新规导致的巨额再融资传言有关,有意思的是几大行一度出面否认再融资传言,但是今日看来,资本充足率压力已成为上市银行不能承受之重,再融资则成为首选解决方案。

为何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压力陡增?缘于2009年的天量信贷。中国银行业向来靠天吃饭,靠规模和存贷差吃饭,再加上开动印钞机,刺激经济复苏这样一种天经地义的理由,疯狂放贷,通过提高贷款规模来保证利润增长成为它们的一致选择。当信贷盛宴达到高潮,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就像服务生悄悄递上来的账单一样,提醒银行:“您该埋单了!”

银行股虽然穿着一件绩优、低市盈率的漂亮外衣,却始终不见股价有良好表现,这就是原因。上市银行的再融资压力被隐藏在这美丽外表之下,在忸怩一番之后,它终于向股民伸出了手:“拿钱来!”尽管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多种手段,尽管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今年两会上称,证监会希望银行尽量考虑使用留存利润补充资本,但是,上市银行们高度一致:无偿的直接融资岂不更好!

所以,当您准备参加银行股再融资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意义是为2009年的天量信贷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在这个时候,您愿意埋单吗?回答这个问题,是有点复杂的。如果您是冲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大背景下,希望跟随着上市银行的健康快速增长来获取平稳的回报,埋单未尝不可。但是,在我看来,其中依然有着不小的风险:风险之一在于,随着新增信贷规模的下降,在上市银行经营效率没有显著提升的前提下,收入和利润的增速难以提高;风险之二在于,天量信贷的坏账风险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的2009年年报中,我们都看到了不良贷款的增加),尤其是地方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被抑制多年终于得到释放的投资冲动下,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亦达天量,在2009年末为5.84万亿元,根据工、中、建三家银行的年报,相关贷款占据全国总量的三成。其中工行此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亿元,不良率仅为0.03%,显然过于乐观。地方政府的超低投资效率在前次金融危机中就得到了印证,何况大行和地方政府本就是左口袋和右口袋的关系,银行放贷时的风险评估自然不会做足,再加上这次规模远超以往的天量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我们没有乐观的理由;其他一些风险还包括打压楼市背景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等等。

银行股为什么滞涨,再融资压力是表面的逻辑,坏账风险和粗放式经营是背后的逻辑。当然,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依然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但毕竟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便宜归便宜,不妨敬而远之。(作者为本报副总编辑)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