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河经济圈30年有名无实

第一财经日报 2014-06-03 06:57:00

责编:群硕系统

黄河流经9省区,1988年就在山东牵头下成立了黄河经济协作区。

编者按:黄河流经9省区,1988年就在山东牵头下成立了黄河经济协作区,然而,二十多年过去,这些省份的合作不仅没有加强,反而在减弱。这一区域先天不足,一是历史欠账太多,二是航运不足,三没有龙头城市。

该区域多省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省份重合,且连接多个增长潜力大的中部省份,以及GDP大省山东。如何挖掘黄河经济圈的现有潜力?继解剖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之后,本报记者近日将触角伸向黄河经济圈,试图透视该区域的未来经济增长点。

 

黄河经济圈尴尬:一河难串九省区

与长江、珠江经济带相比,“母亲河”黄河流域的经济潜力仍有待发掘。

黄河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其中多个省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省份重合。2013年,这9个省区的GDP总和约17万亿元,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约27%,经济潜力巨大。

但业内专家认为,黄河流域要想形成经济带,首先要解决无舟楫之便、无龙头城市,以及产业转型等难题。

区域经济发展引擎

在这9个省区中,四川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它从传统意义上属于长江流域。其余8个省区,经济强弱差异巨大。

山东是这一流域的“老大”,去年该省GDP达54684亿元,多年来位居全国第三位。青海是“小老弟”,去年GDP 2101亿元,同山东17个地级市相比也只能排在14位。

山东不仅经济总量远超其他省区,还拥有两个国家级战略规划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能给其他省份提供出海口,而其他省份则提供给山东能源和资源。

日前,山东省发改委宣布,将在2017年之前再建3条外电入鲁通道,分别涉及到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这将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因为煤炭开发,该市过去多年GDP增长位居内蒙古第一位,现在却跌至倒数第一位。内蒙古也曾高居全国经济增长第一位,增速高达15%以上,但去年增速仅9.0%。

对山东来说,沿黄各市除了省会济南之外,都是欠发达地区,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给这一地区发展带来了契机。黄河三角洲拥有大量闲置土地,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黄河三角洲区域内现拥有800多万亩未利用土地,另有浅海面积近1500万亩。受黄河冲击影响,土地后备资源还在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增加。

河南则是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省份。这一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

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河南今后要大力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围绕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居、食品、服饰服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重点抓好1000个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

“名企入陕”则让陕西尝到了甜头,尤其是三星项目的落户。根据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所作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三星项目将带动59家相关企业在陕西落户,三星芯片封装测试、三星电子信息研究院、强生供应链基地、微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去年,陕西省全年引进内资41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8亿美元,分别增长20.6%和25.3%,“洼地”积聚效应正在显现。

一河难串九省区

不过,沿黄9省区几乎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工业结构偏重、环境承载力有限等。产业结构转型是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何转型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从山东一路向西,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特征正好反映了全国东中西部的态势。山东虽然经济体量很大,但大而不强,工业结构偏重、服务业不强、企业创新活力不足。

河南省最近几年保持较高增速,2005年GDP突破1万亿元,2013年突破了3万亿元,达到3.2万亿元。但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扭转,科技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

山西、内蒙古则严重依赖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这几年煤炭产业形势不好,经济运行面临压力和困难。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也同样面临着环境承载力有限、工业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

此外,9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机制非常匮乏。有专家分析,原因有二:一是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受到行政壁垒的制约。黄河流域各有关省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协作机制,导致黄河沿线城市之间各自为政、独立发展的问题比较严重,城市之间产业协作、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到制约。尤其是城市功能分工、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黄河流域城市的发展软环境总体较差,投资发展的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都存在许多亟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黄河航运不足也是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和长江、珠江流域不同,黄河整体通航条件较差,港口、码头建设不足,无舟楫之便,导致黄河流域9省区的经济形态很难串成一条链。

其实,早在2009年,沿黄9个省区就曾签署一个关于黄河通航的“协议”,具体目标是:2015年攻克通航技术难关,建成港口码头;2020年黄河甘肃段区段通航,能够行驶300吨级船舶;2025年甘、宁、蒙三省(区)区域通航;2030年沿黄九省(区)黄河兰州以下全线通航,通行300~500吨级船舶、船队,实现通航达海目标。

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山东相关部门获悉,起码在山东,黄河通航并无时间表。

 

专家:黄河经济协作区期待领头雁

4月25日上午,来自山东、河南等省区的黄河经济协作区相关负责人,出现在甘肃白银市。

这至少向外界传递一种信息:黄河经济协作区仍将继续下去。

黄河经济协作区,是以黄河为纽带、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依托而建立的区域性经济协作组织。1988年由山东省牵头成立,包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黄河水利委员会9省区11方,每年轮流召开一次省区负责人会议。

名目繁多的小范围合作

“协作区成立以来,在区域规划、黄河治理、经贸合作、生态建设、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河南省一位从事黄河区域合作研究多年的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称,仅2013年的区域内年度合作成果中,经济合作项目就达成3000多项,协议总投资额近2万亿元。

不过,目前的区域内合作,就省际层面来看,多是小范围合作。比如内蒙古、陕西、甘肃和宁夏合作建设能源金三角,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合作发展呼包银榆经济区,山西、陕西和河南共同开发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山东与新疆、青海分别制定优势产业合作意见和对口支援发展规划等。

以展会商会为平台举办的活动,更是名目繁多,仅仅2013年左右举办的活动,就有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海绿色经济投洽会、中国兰州投洽会、宁夏投洽会、中国亚欧博览会、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等。

协作区受重视程度在下降

不过,上述专家也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经济协作区算不上一条真正的经济带,虽然连霍高速和陇海铁路将沿黄省区从东到西大致串了起来,但区域内整体而统一的经济联系并不密切。

“黄河通航情况不如长江,协作区内合作比较松散,加强区域内强力合作的经济驱动因素尚未涌现,比如产业分工等,所以各方一直还是提经济协作区而非经济带,但从理论上讲,早在1995年,来自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杨承训、杨庆安等人便著书提议,希望以黄河流域经济为基础,构建黄河-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上述专家称,协作区刚组建时,各省区还都比较重视,联席会议也多是省级领导带队参与,但眼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变成了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参会谈合作的多是厅级副职,从参会人员的行政级别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协作区在各省区眼中的地位已经在逐渐下降。”

对于区域内经济合作缺少深度的原因,有专家认为,主要是各省区执行合作文件时缺乏监督机制,“执行不执行、执行力度多大都是各省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没人监管,好多合作规划都停留在纸上。”

协作区的发展瓶颈,各方也有所感受并试图改变,山东省在2013年就建议,参考“长三角”的重点合作专题形式,黄河经济协作区也有必要设立合作专题,通过建立“重点合作专题组”,确定几个重点合作内容,一个省区牵头负责一个重点合作专题组,加强重点合作。

“只有协作区之间存在持续而紧密的商业需要,才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带,目前来看,沿黄经济带的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来自河南省发改委的专家说,就专题合作而言,目前较为可行的是共同实施沿黄生态工程建设。

经济顺风车怎么搭?

虽然经过20多年的经济合作,但黄河经济协作区并没有产生自己的“带头大哥”即龙头城市,最有经济实力的山东省,其辐射力即便对其身边的河南省,也相当有限。

这缘于协作区外的经济强邻:北有京津,南有上海。京津沪三地的经济动能,远非山东可比。“谁不想搭上能力最强的经济快车?更何况经济发展可以四处搭顺风车。”

今年5月,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已从之前的沿海1字形时代走进了沿海加长江经济带的“T字形”时代。当前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可并称为四大国家区域战略。

可惜的是,在国家层面,“T字形”的一竖是沿江各省区而非沿黄各省区。郑州、洛阳等城市开始迅速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靠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毛汉英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进行的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课题研究,把新亚欧大陆桥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而河南正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也有专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郑州、洛阳已进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方案,但这个方案还没有获批。

“在促进黄河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不论是京津,或是上海,只要它们有意愿做领头雁,并在合作中能够推进区域快速发展,我想沿黄各省区都不会拒绝。”上述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专家说,包括河南在内,都会欢迎它们的加入。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