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种类的畅销书不同,绘本是一种更为私人化的阅读方式。1999年德国“雅诺什系列绘本”登陆,中国始大规模引入现代西方绘本,迄今已十多年,现代绘本作为一种新的艺术门类悄然壮大。
尤其近两年电子出版物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出版界重又发现了其成书材质的不可替代性——事实上,在这个快节奏生活、密集信息收纳的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正加入绘本阅读中。
温柔和爱的辐射力
日本学者柳田邦男在《绘本之力》中称,人生有三个阶段会与绘本相遇——童年、为人父母之初和人生的暮年。
绘本轻盈、天真的叙事,其间的智慧予人的抚慰,对柳田邦男而言,体会很深。柳田57岁时,儿子自杀令其心田一片灰暗,而与绘本这样一种清浅、淡然的纸书不期而遇,让他重新感到某种愉悦和温暖。柳田说,读懂绘本中“生死”、“有无”这一类与生命真相有关的信息,的确需要经过些世事、有一些心机。
而对大多数都市人,阅读绘本大抵是为了栖身于相对单纯、满是童心的世界,留得一个纯粹安然的小小天地。“那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诉说爱、责任、勇气等朴素道理的绘本流传更广,比如《爱心树》、《小房子》。”新经典文化“爱心树绘本馆”主编印姗姗说。
从事绘本推广、出版的艾斯苔尔与绘本相遇,是2003年前后在网络上,一个PPT的播放文件——其实就是后来的纸质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想大部分传播它的人都不知道那是一本绘本,但是故事里的温柔和爱,虏获了大家的心,让那么多人禁不住去分享。”艾斯苔尔说。
如果不是陪着孩子读绘本,成年人选择绘本大多与私人兴趣有关,宠物绘本便是他们的心水读物。被宠物爱好者奉为“猫国百科全书”的《猫国物语》,以意大利南方小城诺贝尔克为背景,作者莫莉蓟野(MoriAsamino)以水粉画形式,细致勾画出100多种猫国里的招牌猫的相貌、生活情态和习性,辅以对小城地理、交通、市政设施、货币、邮务、语言以及历史的细致描绘,试图以图文形式建立一个人与猫共处的奇妙王国。
有趣的是,据说公元14世纪,当诺贝尔克被黑死病的阴霾笼罩时,是猫消灭了传播病毒的鼠类,成了拯救人类的英雄。诺贝尔克小城的这段传说,不禁让读者相信世界上真存在过一个人猫同生共荣的美妙城市。在绘本的世界里,历史与生物的繁衍生息,抽象的情感、人和动物交流中奇特的瞬间,以图画的形式固定下来。“《猫国物语》最牛的地方是以数量取胜,把各种类型、年龄、性格的猫咪巨细无遗地表现出来,很全,很丰富,画风也很细腻,有真实的触感,又以谱系的形式展示,有一些图鉴的感觉,可信性增加了。”译林出版社编辑赛非也是宠物绘本的爱好者,她如此评价《猫国物语》。
“宠物绘本确实是一个很小众的门类,所谓的有点小资情调有点伤感的人才可能有兴趣。目前引进出版宠物绘本,能够保本就很不错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于铁红对宠物绘本的市场估量持保守态度。她坦言,如果不是对小动物有兴趣的人,可能不会关注宠物绘本,但要记录小动物的可爱,绘本比写实的照片更有效,“能准确描述一种关系和情感,因为人知道宠物是弱小的,依赖你的。这种单纯的依赖、 彼此间的默契、责任感让人变得简单、放松。”
在变化中寻找永恒
“画面和文字结合之后形成的感染力,比单纯的图和文更震撼,我想绘本特别的美就在这里。绘本把我更深地带进了孩子的世界。之前更多的是俯下身去看孩子,读了、翻译了很多经典绘本以后,更多的是抬起头去仰望了。”艾斯苔尔如此表述绘本带来的变化。
对生命的体悟、精湛技法和童贞的心,绘本作者们以此入画,向世界贡献了经典的绘本作品。
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的荷兰裔美国绘本作者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是绘本中的寓言大师,不但画作风格鲜明、笔触细致、技法多样而精湛,文字亦极考究,清新、富有诗意。李奥尼讲述的故事里,始终贯穿着“我是谁”这一经典命题。
在平面设计界享有崇高声望的李奥尼,49岁才开始绘本创作生涯,那一年,李奥尼带孙子和孙女回老家,火车上孩子们很调皮,得想个办法让孩子安静下来。爷爷李奥尼顺手找来本杂志,撕下其中蓝、黄、绿三种颜色的纸片,给孩子们讲了《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小蓝和小黄是两个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忽然变成了小绿,回家大人们都不认识他们。
两个小孙子果然安静下来,完全融入了爷爷用非具象方式讲述的故事,爷爷则机智地把美术上的“三原色原理”,巧妙地植入了一个儿童故事中。
与李奥尼对多重色彩的神奇掌控力不同,美国乡村乐歌手、剧作家兼绘本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Sheldon Alan Silverstein)则坚定使用硬笔素描的形式,以利落的黑白笔调讲故事;比利时著名的素描家嘉贝丽·文生(Gabrielle Vincen)虽擅用色彩,却以一本近似草稿风格的炭笔素描《流浪狗之歌》为代表作。嘉贝丽·文生画下一条被抛弃在郊野马路上的狗,孤苦无助,横冲直撞,闯下车祸,从荒野到海边,从河岸到公路,一条狗沿途嗅着、寻找着什么,忽而顿足四顾,又突然抬头向天空咆哮,在清晰有力的笔触间,一条狗所隐喻的孤独感和心灵困境跃然而出。
“绘本很美,一本一流的绘本蕴含着人类精神世界最美好的那部分,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人性亘古不变的需求。”艾斯苔尔如是说。
中国的原创绘本是艾斯苔尔最渴望与人分享的图书,毛毛虫童书馆的《小蝌蚪找妈妈》、《老虎外婆》、《胖嫂回娘家》;奇异堡的《野孩子系列》;花婆婆绘本小铺的《老北京记忆系列》;于平、任凭的《鼠年的礼物》等等,“这些原创绘本是我们的记忆和传承,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单纯的国外引进绘本能代替得了的。”
诚如童书画家熊亮所言,“如果中国的孩子听的总是天使和小矮人的故事,有一天他会发现故事与他所面对的环境并没有关系,他就不知道如何关注和认知周遭的事物。对自己的现实不会有亲近感。”
2023年年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开启一次9个月的环球旅行。
《狐仙崇拜》《至高无上》《通勤梦魇》《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
从战事到后方,从部队到民间,一系列新书在此契机出版,帮助我们了解真相。
“我们的社会非常需要长期主义、理想主义,需要尊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基本常识,这些内容在短视频里不可能找到,只能在书籍里。”
202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8月13日~19日举办。本届书展首次设置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书城“双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