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黄益平:君子之争 和而不同

第一财经日报 2015-06-17 00:07:00

责编:孙汝祥

黄益平一路走来,从农村改革的参与者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年轻讲师;从花旗集团董事经理到北大的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再到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丰富的人生经历,展现出一个经济学者辗转于业界、学界,反复实践,扎实前行的人生轨迹。

北大朗润园内,黄益平教授的办公室看起来整洁明亮。几叠书稿、办公用品在紫红色的办公桌上码成一排,紧靠书桌的墙上挂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知易行难”。

黄益平很喜欢墙上的几个大字,还特意拍了照片发在人人网上,并注明“办公室内景,亮点是墙上的条幅”,状态显示时间为2012年4月。

当时的黄益平刚刚卸任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不久,正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任教。三年后,他跻身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经济金融专家委员之列,成为对货币政策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

偶然里总是蕴含必然,黄益平一路走来,从农村改革的参与者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年轻讲师;从花旗集团董事经理到北大的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再到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丰富的人生经历,展现出一个经济学者辗转于业界、学界,反复实践,扎实前行的人生轨迹。

不屑吆喝 勇于争论

黄益平很低调,颇有西方经济学大家的沉稳与厚重。在同事和学生眼里,黄益平是不爱吆喝的低调人。

黄益平人人网2013年12月12日状态里记录了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一天黄益平刚走进办公室,便接到询问经济学奖候选人名单的电话,电话那头催得正急。“知道入选候选人名单了没?”电话那头问。“不知道。”黄益平答。“那您是否需要助推攒选票,大家现在都在这么做,其实就是宣传,我们起码可以提高您的知名度。”电话那头又问。“理解,但不需要了。”黄益平挂断电话。

眼前这一切让黄益平丝毫提不起兴致,“他们为何不把精力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呢?”——当这句话浮现在黄益平脑海中时,他似乎明白了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情,那就是对经济研究的不断求索。

求索有时免不了在媒体上争鸣,对于这一类“风头”,黄益平却不低调。将名利看得很淡的黄益平经常会遇到经济学领域的各种分歧,他总选择积极介入,希望能够将问题讨论深入。

主动发文与货币政策委员会前任委员余永定就“以开放促改革”进行商榷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1年,当各项金融改革推进工作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关于利率、汇率、资本项目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究竟是“协调推进”还是“先内后外”还存在争议。余永定在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不应盲目提倡“以开放促改革”,否则有可能损害中国的社会福利与金融稳定。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这一观点可急坏了黄益平,在黄益平看来,2011年间,由于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各级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几乎完全不受市场纪律约束。过去几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银行无度发放贷款等问题,已经酿成了巨大的财政、金融风险。而一个封闭的市场,恰恰为此类行为提供了温床。

于是黄益平特地撰文《人民币离国际货币有多远?》,文中提出:“我认为,余教授对于‘以开放促改革’的质疑还是可以商榷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以开放促改革’。”

君子之争 和而不同

黄益平当然记得,争论和分歧几乎就是伴随自己踏入北大朗润园工作的主旋律。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北大的沈艳老师,在两个小组联合开的小组会上,沈艳老师总会直截了当,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

每周一中午,在朗润园致福轩会议室,大家坐在那些看上去豪华无比但实际上极其不舒服的太师椅上讨论小组成员的研究。会上,时常会有分歧和争论,但君子之争,不伤和气。“和而不同”才是健康的学术环境的表现。

质疑都是相互的,有时候黄益平自己的理论也会遭到其他同事质疑。

“比如我根据自己的分析提出的中国经济改革期间采取的是不对称的市场化策略的思路,最初是从宋国青关于统购统销的分析受到启发,但宋老师并不完全赞同我的框架。”黄益平在人人网上一篇名为《我与CCER》的日志中提到。

“类似的情况太多了,前几年大家分析所谓的刘易斯转折点问题,我和张晓波的研究支持中国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结论,但姚洋和卢锋的研究则认为中国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再比如林毅夫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证明了华盛顿共识的破产,但姚洋认为中国政府实际执行了大部分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建议。”黄益平在日志中说。

如果能让各种学术思想中间存在一个公约数呢?黄益平觉得或许可以总结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八个字。所谓有效市场,就是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和制度障碍,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这个主张十分清楚地反映在教授们在各个领域提出的改革建议上。

人人网上的“红人”

经济学家通常给人以严肃认真、刻板拘谨的印象。但如果拿这个模子来套可爱的黄益平,恐怕他本人也坚决不会同意。抛开经济学家高大上的外衣,生活中的黄益平是两个女儿的爸爸、两只宠物猫的主人、北大学子口中的益友,更是人人网(原名“校内网”)上的“红人”。

在人人网最火爆的2012年,黄益平和海闻是网上人气最高的两名北大老师,黄益平本人似乎也很“在意”粉丝的积累。

“想当年我刚上校内,三天访客只有7位!由此发誓一周到不了30就要销号走人。海闻老师当时已经很火了,但也就是对我表示了口头鼓励。只有沈艳老师侠义心肠、拔刀相助,终于让我在五天内访客达到了240人。并从此开始了我消磨无限时光的校内生涯。”黄益平在人人网的一篇日志中回忆道。

黄益平经常会在人人网上发起各种吐槽,如嫌弃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经济体过海关居然要两个小时,吐槽东航的飞机座椅看上去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留下来的,一座还会摇晃,决定以东航十几年来的退步为题撰文批评。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