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影帝"绝缘体"小李子最近投资了一家人工钻石公司

第一财经APP 2015-11-13 14:37:00

责编:吴苏宁

这个新上线的网站现在可能名气还不大,但背后的投资人可以列出一串震耳欲聋的名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新的钻石销售网站Diamond Foundry最近上线。

在这个网站上,1克拉的钻石只要3000美元左右,许多镶满钻石闪闪发亮的设计师款戒指也都只要几千美元。

并不是眼睛被钻石闪花了看错了价格,这些标有“100%纯净”的钻石首饰,都是人工制成的。

这个新上线的网站现在可能名气还不大,但背后的投资人可以列出一串震耳欲聋的名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是其中之一。

太阳能公司转型造钻石

大概在十年前,硅谷当时都到处流传着一个梦想,要成为世界太阳能面板制造中心。

后来中国出口的超低价太阳能面板很快就粉碎了这个幻想。

Nanosolar公司就是这些梦想破碎的硅谷太阳能制造商之一,这家创业公司在创立的前六年融资了5亿美元,最后全部打了水漂。

Nanosolar创始人马丁·罗斯切森(R. Martin Roscheisen)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同班同学。后两者也投资了他的Nanosolar。

Nanosolar从2007年开始制造薄膜太阳能面板。到了2013年2月,由于面临来自中国太阳能面板的竞争,裁撤了75%的员工。

不过Nanosolar也不算完全一无所获,他们发现过去的商业模式虽然失败了,但原来积累的技术却可以用来开发一种全新的产品——钻石。

罗斯切森在当地时间本周四宣布,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办法来制造钻石,用的技术就基于以前造太阳能电池的经验。

最早的人工合成钻石出现在1950年代早期,人工钻石制造商业化发展至今,大概有至少10家公司在制造供商业或者工业使用的人工钻石。

罗斯切森成立了一个全新的公司“Diamond Foundry”,号称将通过重大技术专利突破,以更低成本、更快流程来制造高品质的钻石。

Diamond Foundry称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孵化出质量足以和自然宝石匹敌的钻石,并以更低的价格和现在的珠宝商展开竞争。

大牌投资人纷纷解囊

Diamond Foundry总部设在加州的圣卡洛斯。新公司拥有一串闪闪发亮的投资人名单,包括Zynga的创始人马克·平卡斯(Mark Pincus),Twitter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 谷歌早期投资人安德烈亚斯·贝托谢姆(Andreas Bechtolsheim), 和Facebook的创始人安德鲁·麦科克伦(Andrew McCollum)。

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投资人是影星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据说他之所以投资Diamond Foundry是因为迪卡普里奥一直很关注传统钻石开采业中的一些伦理问题。

迪卡普里奥曾经出演过电影《血钻》的主角,电影解释了钻石开采的血腥内幕。

Diamond Foundry还会通过购买碳排放配额,实现整个制造过程的碳足迹为零,希望借此有别于传统钻石行业。

根据Roscheisen说,公司的新技术将可以大量制造IIa级别钻石,IIa级别号称“钻石中的钻石”,自然钻石中该级别钻石只占到1%~2%的比例。

Diamond Foundry使用的办法是化学气相沉积,这种办法倒不新鲜,很多制造商都在使用,也能制造IIa级别钻石。

但Diamond Foundry声称研究人员们花了好几年改进了技术,通过修改等离子场的形状,研究小组能够提高形成钻石结构的反应效率,大大加速钻石生产过程。

具体过程是从非常薄的一片自然钻石开始加工,把自然钻石作为一个基质,然后逐渐添加碳原子层,慢慢扩大原来的钻石基质。

罗斯切森说有一种办法可以非常方便地推断这种IIa钻石到底是是人工制造还是自然产生的。

因为IIa级别钻石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所以只要看到有大数量此类钻石出现,肯定就是假的。不过单看一颗则难以分辨。

“珠宝商和珠宝学家也不能发现,没有任何特征可以分辨这两者”,罗斯切森说。

美国珠宝协会协会首席科学家Wuyi Wang称,人工钻石市场目前竞争激烈,很多公司都在试图改进技术来生产钻石。

Wuyi Wang还称,他还没有检查过Diamond Foundry的钻石,但是他认为他的实验室可以分辨自然和人工制造的IIa型钻石。

不过分辨人工钻石和自然钻石需要特别的设备和技巧,普通消费者自己很难判定两者。

为了打破传统钻石商对市场的控制,Diamond Foundry还搞了一个在线网站,和一些有名的珠宝设计师合作来设计各种平价钻石首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