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国际标准的中国竹藤产品,将更顺畅地进入国际市场。
第一财经记者26日获悉,未来,中国竹藤以及相关衍生产品标准将实现与国际标准对接,以符合国际通行的术语、分类、规格、测试方法和质量要求。
“竹藤产业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各国市场准入条件不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缺失等突出问题。”在当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说。
据专家介绍,目前尽管国际上有大量的木材类国际标准,但却仅有3项与竹子相关的标准,而藤材相关国际标准还是一个空白。因木材类国际标准不能完全涵盖竹藤类,特别是竹加工名词术语的定义和内涵尚不明确,存在同名不同物、同物不同名、概念混淆等问题。
如竹纤维、天然竹纤维和竹黏胶纤维等,都使用“竹纤维”一词,而竹纤维和竹黏胶纤维分别属于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若不加以明晰,极易造成贸易和检测纠纷,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这一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对推动传统竹藤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田世宏说。
竹藤是最重要的非木材森林资源,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独特优势,以及绿色环保、可降解、可再生等天然特性,被誉为“第二大森林”和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
目前,竹藤有近万种产品,广泛用于家具、建筑、装饰装修、造纸、化工、纺织、食品、保健、农业、电子等领域,在改善生态、消除贫困和能源替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竹藤产业总产值达600亿美元,涉及50多个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6%。
据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最早开发和利用竹子的国家,竹林面积已达601万公顷,竹产业年产值达1845亿元,竹产业直接就业人数1000万人,竹产区农民人均竹业年收入330美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竹藤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已占到全球竹藤产品国际贸易额的60%以上,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事了50多年的木材和竹材科学研究的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告诉记者,“面向未来,全球竹藤产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技术和市场等挑战。而竹藤标准化平台建设,是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
据悉,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成立后,将积极鼓励国内外专家参与竹藤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的联络和合作。在各国感兴趣的竹地板、竹炭产品等领域加强务实合作,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全力推进ISO/TC296机构建设。按照ISO要求尽快提出竹藤国际标准化战略业务计划和体系规划,指导竹藤国际标准化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全球林业治理体系构建。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在中国成立,也意味着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田世宏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在ISO/IEC承担的技术机构主席50个,秘书处78个,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340项,致力于在ISO/IEC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被称为标准化“技术联合国”。组织目前有165名成员,其成员占全球GDP的98%和人口的97%,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推动国际贸易,并扩大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金竹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培植竹木苗。摄影。章轲
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揭牌。摄影/章轲
4月2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摄影/章轲
未来几年,在交通强国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国家将强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
长江存储尚未公布上市计划,另一家存储原厂长鑫科技已于今年7月启动上市辅导。
截至7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04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46亿元。
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安全危机、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给全球气候合作带来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