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举办的深港合作圆桌会议上,香港学者表示,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深圳的人均GDP的水平可以向新加坡看齐。
深圳GDP增幅高于新加坡
首先是经济总量。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说,2015年深圳和新加坡的GDP总量非常接近,差不多是一个交叉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以令外界惊奇的速度高速发展。虽然土地面积不过2000平方公里,但是已经从一座南方边陲小镇一跃跻身于4大一线城市名列,经济体量庞大。
2015年,深圳GDP总值1.75万亿余元, 这相当于用一个县级区域的土地面积承载着一个省级经济体的体量。
此外,深圳的GDP增幅远远高于新加坡。本报记者梳理相关报道后发现,2015年,深圳GDP增幅为8.9%,而新加坡的GDP增幅为2.0%。
虽然目前,深圳的人均GDP与新加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方舟相信,如果用5—10年做预测,深圳人均GDP的水平会接近甚至达到新加坡的水平。“新加坡现在比较高的原因是因为有汇率因素,因为新加坡货币在前一段升值得比较快。现在已经有一点回调。”
合作模式改变
随着深圳经济的崛起,深港两地的合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方舟说,深港的合作已经从前店后厂变成了一个水平分工的、各有优势产业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对两地政府在合作模式上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他说:“过去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很简单,香港的工厂搬到深圳去就可以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再运回香港,出口到全世界各地。但是未来在几个行业深港能够合作,能够建立世界级的产业群,包括金融、高科技、高端的物流和航运服务和国际专业服务。”
深度金融合作是上述与会人士期望的重点领域之一。方舟说,香港现在有一个特别的优势,那就是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达到1万亿元。 如果能够把这一块优势跟深圳的金融下一步的开放对接起来,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他说:“1万亿人民币存在香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怎么用’。存在香港的话,回报率很低,存在银行基本上是没有回报率的。如果拿到海外使用,暂时没有很好的用途。拿回内地使用的话,大部分的情况是不可行的,除了在深圳前海有一点点试点。”
前海是探索广东自贸区金融对外开放的“先锋”,2013年启动了跨境人民币试点,办理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金额不断累积。
方舟说,深圳可以作为内地与港澳离岸人民币市场对接的“窗口”,在资金的双向流动上先行先试,包括在证券市场、保险理财市场的合作。
新加坡和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中国内地所有金融中心评分均有所上升
截至2025年7月,中新ETF互通机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产品,总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亿元人民币。
侨批真实记录了中国海外移民艰辛奋斗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中华儿女开拓进取又不忘根脉、身处异地仍心系家国的深厚情怀。
柔性引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聘用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最高获150万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