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滴滴Uber“联姻” 狂欢前三个问题无法回避

第一财经 2016-08-02 22:41:00

责编:胡军华

Uber和滴滴终于以“周一见”的方式坐实了传言四起又反复辟谣的合并案。但是在合并之后、狂欢之前有三个问题必须直面。

Uber和滴滴终于以“周一见”的方式坐实了传言四起又反复辟谣的合并案。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运营。

随着合并传言被坐实,是否涉及反垄断、Uber中国员工去留以及市场竞争格局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会被反垄断叫停吗?

滴滴宣布将Uber中国的业务收入囊中之后,市场发出的第一个疑问是这一交易会不会因为反垄断而中途夭折。

事实上,早在去年滴滴快的合并的时候,滴滴就已经面对过一轮反垄断质疑。

当时易到用车曾公开宣布向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举报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行为未按要求向有关部门申报、严重违反中国《反垄断法》,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公司合并。而滴滴快的方面当时回应称:由于两边企业均未达到有关经营者集中的申报门槛,因此不需要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

这一次,大众出行方面也提出质疑,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后,占有的网约车市场份额将超过90%,是否已经触及行业垄断及引发未来的不公平竞争。

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今年一季度,专车市场内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和易到用车分别以7.8%、3.3%位列二、三位。滴滴、Uber中国合并后,将占据93.1%的市场份额。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8月2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目前尚未收到有关滴滴和Uber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沈丹阳表示,按规定,凡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中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均应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根据《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标准为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或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标准是营业额,不是市场份额。即使两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超过二分之一,如果营业额之和不到20亿元、每家的营业额不到4亿元,一般也不需要去申报。

而滴滴方面回应称没有达到申报标准。滴滴方面给出的解释是目前滴滴和Uber中国均未实现盈利,且Uber中国在上一个会计年度营业额没有达到申报标准。

Uber中国的800多号员工去留

相比上次滴滴快的合并,这一次Uber给Uber中国的员工相当优厚的安置方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Uber中国在宣布被收购后当天连夜召开了员工会议,公布了合并奖励方案和离职赔偿方案,在补偿方案中,Uber将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6个月的工资+6个月的可归属股票价值作为合并奖励。后者相当于提前变现了六个月的股票价值,而并非传统的固定期限后变现。

不过,上述奖励的一半将在合并完成后一周内发放,而剩下的一半奖励将在合并完成后30天内发放。而获得奖励的前提是到奖励发放之时,该员工依然保持和滴滴或者Uber中国的雇佣关系。

也就是说,Uber中国的员工在合并一周内能获得3个月的工资+3个月的可归属股票的现金奖励;如果一个月内依然没有离职,那么还将继续获得3个月的工资+3个月的可归属股票的现金奖励,但如果一个月内离职了,那么后边的奖金将无法拿到。

上述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滴滴管理层给Uber中国员工付的改口费,补偿方案堪比裁员补偿。

“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冒险,我为我们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之后我将和所有中国Uber员工谈论我们的新旅程,以及我们将如何同新的合作伙伴一起一如既往地为中国城市提供服务。”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在8月1日傍晚公布的内部邮件透露,Uber中国上线两年多时间,中国团队目前只有800多名员工,每个重点城市的员工数也不过是三四十人。

相比滴滴目前5000人左右的团队规模,Uber中国这点员工数量按理不会成为阻碍双方整合的重要因素。只不过,与此前滴滴快的整合不同的是,偏爱海归人才的Uber中国与中国本土品牌滴滴相比,两家员工很多时候被解读为气场不和。

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事情宣布之后,不少Uber中国的员工都表示惋惜。有Uber中国员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自己会因为补偿条件暂时接受入职滴滴,不过周围也有同事选择直接离职。

不过,相比一线员工,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以及Uber中国的大区经理的存在似乎更为尴尬。由于扁平化管理,Uber中国大区经理拥有极高的权限,但在滴滴的管理架构又是另一套玩法。

神州、易到怎么办?

专车行业的老大老二合并了,虽然后面各家的行业排名都能自动向前递增一位,但是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着实算不上好消息。

行业排名直接从第三升到第二位的易到用车在8月1日晚间突然发布了一份针对滴滴、Uber中国合并的声明。

易到方面在声明中称,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标志着出行行业格局进入新的阶段,战场上只剩下滴滴Uber和易到两家,今后的出行市场将是易到和滴滴的对决,而战斗是易到的魂。

此外,易到还表示滴滴和Uber中国的合并,绝不意味着出行领域的竞争已经结束。这使得中国出行市场将回归商业本质,疯狂补贴“烧钱”的时代将过去,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

随后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还发内部信称,“市场永远是变化的,谁是最后的霸主亦是未知。”

而易到的实际控制人、乐视董事长贾跃亭也在朋友圈声援称:“共享专车世界里不需要垄断者,也不会有垄断者。易到将会推出史上最大力度的充返活动。”

有意思的是,除了隔空放话,易到还在滴滴、Uber中国合并消息宣布之后,发出了Uber人才绿色通道的招聘广告,向Uber中国的员工抛出绣球。

对于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神州专车的运营主体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在意这个事情可能产生的影响。出行市场很热,所有钱都往里面砸,但神州专车即使面对很大竞争,也能在无数的泡沫和杂音中间坚定自己商业逻辑。

“我们不拼爹,当爹更爽。神州的商业模式,不是要把别人都打死,也不是要和别人合并。”在陆正耀看来,神州专车的定位与目前拼价格的滴滴、Uber有着明显的差距。“我的客户客单价在80块以上,而有些友商客单价只有十几块。”

而NewGen Capital创始合伙人张璐认为,独角兽Uber公司已经进入寻求退出、IPO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来自投资人的压力。这主要是由于Uber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已经实现盈利,但中国市场一直由于补贴等原因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现在Uber全球需要在中国市场找到一个出路来打通IPO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市场的唯一解决方法就是卖给滴滴或并入滴滴。

不过,在张璐看来,一个略显意外之处在于,业界没想到滴滴同样如此需要Uber中国的收购。因为如果滴滴一直拥有对外披露那样的好成绩,其实根本不需要Uber中国,这次对Uber中国的并购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相关阅读

疯狂烧钱难继续 滴滴、优步决定“拼车”

滴滴与Uber共同拥有的投资方包括贝莱德、高瓴资本、老虎环球基金、中国人寿4家,共同投资人对于双方的补贴大战一直持消极态度。

0 2016-08-01 22:23

滴滴优步中国合并 是否会触发反垄断审批?

企业都是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才达成合并,即便达到申报标准,两家公司的合并目的是减少低于成本价销售等恶性竞争行为,因此也有很大机会通过反垄断审查。

0 2016-08-01 19:35

滴滴优步合并 易到、神州还剩多少机会?

一方面是烧钱提升服务,一方面是降价满足需求,专车市场争夺用户大战还将继续,可以预见,新的格局下,活跃用户的提升量将是竞争重点。

0 2016-08-02 12:49

滴滴投资人谈合并:和平是打出来的 不是谈出来的!

“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7亿美元,今年是70亿美元。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合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其重要。”

0 2016-08-01 20:56
03'06''

【视频】商务部:尚未收到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申报

0 2016-08-02 21:57

6个月工资+股票奖励 优步中国员工“转会”滴滴补偿丰厚

Uber将为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6个月的工资+6个月的可归属股票价值作为合并奖励。后者相当于提前变现了六个月的股票价值,而并非传统的固定期限后变现。

0 2016-08-02 10:1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