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印度做生意,扫街比什么宣传都更见效么?
在近日第三方智库机构艾利艾智库(IRI)在北京主办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建设”系列沙龙上,学者和在印度扎根中企都倾向于一个观点,即充分的本土化和企业推广更利于中国企业在印度取得成功,换而言之,在印度做生意要充分的“接地气”。
“对于一些在印度成功的中国企业,印度人都不了解其实是来自中国的”, 印客印度有限公司CEO吴顺煌表示,很多印度人不知道联想、海尔是中国公司。甚至我身边一些印度人,问现代是哪个国家?也不知道。他们都把自己公司包装成扎根印度的本土公司。
在印度做生意要接地气
针对南亚、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市场的影响力构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林民旺认为,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投资、经营活动常受到包括双边关系、商贸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影响。
林民旺指出,中国企业规避风险除需遵守区域内的基本法、基本规则外,还需要做好资源的整合,包括政府资源及民间商贸合作平台的关系维护。
吴顺煌则指出,在该区域内,大型商贸领域往往存在垄断趋势,且公众对品牌的识别及依赖程度不高。
鉴于此,吴顺煌也建议,中国企业进驻印度市场,前期对会所、律所等资源的关系维护不容忽视,可帮助企业规避投资过程中的诸如税务、劳务、合同等经营风险。
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本土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维护也可助力中国企业的形象建设。吴顺煌认为,在印度,宣传像二十年前一样传统,“扫街最有效,而不是(通过)印度大媒体。”
他表示,在推广方面,就要把企业LOGO推到各个角落,具体而言,还要充分同当地报纸以及当地非政府组织接触。
中国企业海外战略传播六要素
与会专家也提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更多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但海外业务的高速增长却与品牌知名度的现实情况不成正比,如何构建海外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指出,中国企业应在“中式全球化”传播模式充分扮演好体现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角色,同时具备战略传播思维。
史安斌并为此提出战略传播6M模型:一是要有目标市场,不但包括业务市场,还要有舆论市场。二是明确传播的目标;三是策划丰富的传播议题(内容);四是搭建海外传播平台;五是投入合适完备的资源;六是定期对企业的海外战略传播作出评估。
中国企业要如何有效面向海外传播?与会讨论的不少业界人士都赞同充分的使用社交平台在海外的效果最优。
据现有数据显示,办官网、跑展会、买广告等企业传统出海传播方法成本高收效低,而开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则贡献了另一种选择。
根据艾利艾智库的研究显示,目前中国500强企业中开通脸书账号的共91家(包括全球主账号或地区、产品分账号),已经占比近两成,而这些企业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拥有海外公司或办事处,且国际化程度较高,多聘用当地公关公司等代为运营,在传播议题与形式上更符合海外网民的习惯;二是拥有直接面向海外终端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为企业社交媒体传播提供了更多议题触点,譬如航空企业、消费电子企业等;三是认识到品牌认知度低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障碍,故而选择以形象辅助促进发展的路径。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将对印度在袭击事件后对巴基斯坦的指责及报复措施予以有力回应。
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将进一步加大应对力度,撤销向巴基斯坦公民签发的所有签证,并暂停了对巴基斯坦人的签证服务。
配合人民币国际化国家战略,支持“走出去”企业使用人民币开展国际结算、跨境投融资等,有效规避汇率波动,保障资金安全。
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的国际顶级汽车赛事,F1中国大奖赛自2004年落户申城以来,已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体育名片。
中资企业“走出去”是磅礴的历史进程,而金融和其他相关业态如何做好服务,也是逐步学习、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