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风文化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谭元元:走在美的光彩中,寻找新的身体

第一财经 2016-10-27 10:34:00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10月25日,在新落成的上海舞蹈中心主剧场,谭元元与来自世界名团的八位顶尖舞者同台演出,带来《天鹅湖》、《奥涅金》等经典剧目。其中,由五位上戏青年舞者演绎的现代芭蕾《气》为世界首演。

39岁的谭元元并没有停下舞步的迹象

在延安高架靠近虹桥路的一端,紧挨着延虹绿地,四座别具设计感的现代建筑在本月月初正式向公众开放。流动的线条,优雅的造型,如蝴蝶般欲翩然起舞,正贴合了她的名字——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崭新的建筑群中,六栋颇具历史的花园洋房被完好的保留下来,错落点缀。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团和歌舞团的舞者们曾在这片土地上分享小小的练功房,他们日夜练习,挥洒汗水,一步步接近梦想。

“我就是从这里背上挎包,走向世界的。”四年间,见证着美丽的建筑从初具雏形到最终落成,谭元元觉得温馨而感动,她向第一财经回忆起年少时的场景:“我在这接受了5年的舞蹈启蒙,记得那时候练功房后面是文化教室,现在整个规模和排列方式都变了,但再次回到这里,一切还是那么熟悉。”

在当年的电教室里,谭元元第一次看到舞剧《奥涅金》:“它和《天鹅湖》完全迥异的戏剧化风格让我深深着迷。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跳这部舞剧。直到现在,它仍然是我最爱的剧目之一。”

10月25日夜晚,“上海女儿”谭元元在新落成的舞蹈中心主剧场,为观众献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芭蕾集锦——《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压轴剧目正是《奥涅金》中最经典的告别双人舞。谭元元将女主角达吉亚娜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外化于情感充沛的肢体语言,令人动容。

去年,谭元元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带来二十周年个人专场和舞剧《吉赛尔》。这一次,她的身份不再只是纯粹的舞者,也是整场演出的组织者和策划人。经过小半年的筹备,往返旧金山和上海两地,她将八位好友从世界各地邀请到上海同台演出。他们来自旧金山芭蕾舞团,俄罗斯马林斯基大剧院,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等国际顶尖舞蹈团体,无一不是世界级的舞蹈明星。两个小时的演出中,《天鹅湖》《海盗》《卡门》等12部经典剧目接连上演,涵盖古典、新古典、现代、戏剧芭蕾等多种风格。九位舞者联袂谢幕时,观众席报以持久的热情和掌声。谭元元说:“希望这场演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无限的艺术的美带给观众。”

谭元元钟爱古典芭蕾,也喜欢挑战戏剧性的舞蹈和现代舞

古典身体里的现代灵魂

自18岁加盟旧金山芭蕾舞团,谭元元几乎跳遍了芭蕾舞剧不同类型的角色。舞台上的她轻盈地像一片羽毛,落地时悄无声息,高超的足尖技巧令人惊叹,每个动作都像是在云间起舞,舞评家称她的表演“惊讶,惊艳,梦幻,融合东西方独有的美。”

谭元元古典的身体里藏着一个想要冲破桎梏的灵魂。在演绎舞剧《小美人鱼》后,主攻古典芭蕾的她逐渐爱上了更具表现力的现代舞,她对如何用肢体语言表达痛苦有了新的认识:“她(小美人鱼)把我的心都掏空了,几乎投入所有的情感。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曾与谭元元合作过现代芭蕾舞剧的台湾舞蹈家许芳宜为此很钦佩她:“她是古典芭蕾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可她仍然愿意去寻找一个新的身体。”

在25日的演出中,谭元元同样挑战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古典的《天鹅湖》白天鹅双人舞,戏剧芭蕾《奥涅金》三幕双人舞,以及现代舞《bells》。完整的舞剧以故事情节为线索,舞者能跟随情节变化调整肢体动作和情感表达,而精品则要求舞者根据不同的舞剧片段切换演绎方式,迅速酝酿感情:“这次选择了风格截然不同的舞蹈,从柔美的白天鹅,到夸张的现代舞,再到戏剧化的奥涅金,要做到情绪把握得当,肢体语言表达到位,其实是很难的。”

谭元元为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观赏体验,也展现出多层次、多面向的自己。在她看来,古典芭蕾是基础,它优美动人,是最纯的艺术,现代舞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震撼的表达:“这可能是我骨子里的东西吧。”她钟爱古典芭蕾,也喜欢挑战戏剧性的舞蹈:“它给我发挥的空间,让我能把身体的张力和自身的条件运用到极致,也更能释放我内心最真实的一面。”

谭元元觉得国内芭蕾舞最欠缺的环节并非技术,而是编舞

从舞者到引领者

从“天才少女”到“芭蕾女王”,21年的舞蹈生涯,谭元元几乎已经把芭蕾舞演员向往的国际大奖全部收入囊中,也让世界认识了这位东方舞者。2004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被评选为“亚洲英雄。”2014年,37岁的她摘得英国国家舞蹈奖最佳女子古典舞大奖桂冠。到如今,芭蕾对她而言,意味着更多。

在演出编排顺序上,谭元元花了一番心思。在这场明星云集,阵容强大的Gala中,她将开场剧目的表演机会留给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他们带来的现代舞《气》为世界首演。五位男性舞者以柔韧演绎刚劲,如气息般穿梭流动,神秘而玄妙。这是谭元元专门邀请华裔编舞家爱德华·梁,针对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创意的剧目。她希望竭尽所能,在世界芭蕾舞台烙下中国的影子。

“除了我的好友,还有很多艺术总监和编舞家前来观看,希望他们能够借此机会感受中国元素和芭蕾融合产生的魅力。如果未来有机会在国际上演出,这些学生就能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一流舞者切磋交流。“

两年前,谭元元以评委的身份在北京参加了一场世界级的芭蕾舞舞蹈和编舞比赛,她觉得国内芭蕾舞最欠缺的环节并非技术,而是编舞:“重要的是必须打破一成不变的编舞方式。比如现代芭蕾,不是穿着软鞋,或是光着脚在台上就可以了,编舞是一个灵感上的创作,当然也有一定的规范。”她利用多年来在国外积累的资源,把最新鲜的血液带回国内:“也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得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每个舞者来说因人而异,一样的编排,让不一样的人跳,味道就不一样了。”

“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去年12月1日,谭元元领衔的国际芭蕾艺术工作室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气》是这一年来工作室重要的果实之一,谭元元在上戏亲自挑选了五位男生,与编舞家,以及上戏的资深教师一起指导排练。虽然今年演出季,作为舞团首席舞者的她仍然非常繁忙,一年下来保持一百场演出的频次,即便如此,她还是会空出时间和喜爱舞蹈的年轻人互动。

10月26日,谭元元在舞蹈中心的小剧场举办了一场上海国际芭蕾论坛,来自斯图加特、马林斯基等名团的艺术总监和国内同行一同探讨芭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7日,一场以提升原创编舞实力为主旨的大师班也在舞蹈中心面向舞蹈爱好者开放,谭元元邀请到海外编舞家共同讲解,她和舞伴在现场创编,和学生们分享经验。

“这只是一个开始。”谭元元说:“之后将会请更多编舞大师来到上海,用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让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和世界级的舞蹈家对话,接触最新的概念。”在谭元元的设想中,这些学生今后创作出的节目,未来能以演出的形式登陆上海国际艺术节,继而走向世界的舞台。

7月,谭元元参加娱乐节目《天天向上》推广芭蕾

芭蕾是我的信仰

在人们的想象中,谭元元是有些“高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但凡出现在公共场合,她总是时刻保持着优雅,就好像走在美的光彩中,令身边的人都黯然失色。然而舞台下的她倒更像是纯真的女孩,说话直接,率性自然。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她随意地伏在椅背上,以最舒服的姿势舒展自己,语速很快:“其实我有点大大咧咧的,挺直的一个人,不会拐弯抹角,团里的人都知道我是这样的性格,有时候把事情一针见血地说出来了,会得罪一些人,不过,这就是我的性格。”

七月时,她破天荒的参加了一档娱乐节目《天天向上》,不经意间俘获了大批舞迷之外的粉丝,也把芭蕾这项高雅艺术的魅力带给更多年轻人:“第一次上这样的综艺节目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在他们的问题也没有刁难我。”当主持人调侃起芭蕾舞演员的职业习惯“八字脚”时,谭元元带着点俏皮,又有些严肃地说了一句:“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哦。”

一个训练有素的芭蕾舞演员在百米之外,之所以可以被轻易认出,一是因为他们走路挺拔,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八字脚”:“我们每天训练这么辛苦,花了那么大的劲儿就是把脚向外转开,拧开,这样在舞台上姿势才是到位、好看的。”

“现在的学生比我们那个时候接触的东西更多了,我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看到今天很多年轻舞者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网络中,谭元元觉得有些可惜:“信息和媒体帮助了他们,但是也干扰了他们,我们那个时候训练是非常专一的,是把所有的心血和精力投入到不间断的练习。”

舞台上转瞬即逝的美是舞者用心排练上百上千遍的结果,芭蕾对动作有着严苛的规范,每一个舞步都像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一样精确,而舞者的肌肉记忆是需要反复加强的。“舞台是一面放大镜,再细微的瑕疵也无所遁形。”谭元元总是这样说,如今她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练习,到了演出季,往往是上午10点到剧院,晚上11点才回家,一整天泡在舞团,即便没有演出任务,平时花上五六个小时去练习也很正常。

“芭蕾舞是一个金字塔,到顶尖的人是少之又少。每个人都在非常勤奋地往上走,一毫米、一厘米,慢慢地碰到塔尖。做舞者真的很辛苦,心理压力非常大,能够做一个职业的芭蕾舞蹈演员很不容易。”谭元元能坚持到现在,源于内心对芭蕾的热爱:“这么多年下来,芭蕾对我来说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信仰,我相信我能跳得好。”

39岁,对于一个芭蕾舞者来说并不年轻了。谭元元并没有想要停止的迹象。她就像穿上红舞鞋的女孩,不肯停下旋转的舞步。关于那句“35岁就退休”的宣言,她笑道:“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现在选择什么都不说。我觉得自己仍很尽兴,真想看看究竟还能跳多久。一旦当我质疑自己身体的时候,会就此打住。”

再优秀的舞者也有低落的时刻,谭元元也不例外,谈起身上的伤,月牙似的笑容就消失了:“受伤的时候特别辛苦,心情郁闷,干什么都不顺利,谁跟你说话你都沉默。我们每天都在做极致的动作,运动伤又是如影随形,每天回家都很累。“但是累完了以后,站在台上的那一刻还是特别开心,她说:”观众的掌声,鲜花,谢幕时的那种感觉无与伦比。”谭元元用“欣慰”和“欢愉”描述舞者站在舞台上独有的心情:“那个moment是最美好的,如果我以后不跳舞了,我会很想念那个时刻。”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