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樱井弘二(右二)担任张雨生专辑《卡拉OK·台北·我》的编曲
樱井弘二与张雨生在北京
1992年,日本音乐人樱井弘二刚到台湾就遇到了张雨生。
当时张雨生在录音棚配唱《我是一棵秋天的树》,樱井弘二不会说中文,也听不懂歌词,却被高亢、质朴的嗓音吸引,“虽然我之前听过他的专辑,还是被这种力量吓到。”两年后,樱井弘二成了张雨生乐团里的键盘手,担任张雨生专辑《口是心非》的全部编曲。再之后,果陀剧场的《吻我吧娜娜》,两人第一次参与音乐剧的创作。樱井弘二是张雨生生前最重要的音乐伙伴,也因为张雨生,他再没回国。
“实在很难形容雨生对我的意义。因为他的关系,我认识了好多台湾的朋友,音乐圈的,剧场界的,也因为他我才能在台湾待到现在。他是我重要的恩人。”在接受第一财经邮件采访时,樱井弘二说,当他接到制作一部关于张雨生的音乐剧邀约,丝毫没有犹豫,“这就像是雨生给我的新考题,而我给自己的标准不只是及格而已。这部作品是为了喜爱他的朋友们而做,也是为了即将因这部作品而喜爱他的朋友而做。”
2014年,由樱井弘二汇编创作的音乐剧《天天想你》在张雨生故乡台中首演,至今已累计演出32场。时隔两年,11月4日至6日,由赖雅妍与萧闳仁担纲主角的该剧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也是《天天想你》的封箱演出。
音乐剧《天天想你》已经在台湾热演20场
“我们在台湾的演出,谢幕掌声超过了一分钟。”生于1979年的赖雅妍与张雨生是两代人,但她从小听张雨生的歌长大,“起初从情歌开始,那时候还不懂什么是爱,感受到的是温暖,他的音乐和戏剧一直陪伴我们这代人长大。”如今在舞台上唱起偶像的歌,她才发现那些高亢的部分很不简单。
《天天想你》的剧情关乎一群守护梦想的年轻人,在城市高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找回自己曾经的勇气与愿望。如同张雨生音乐所传递的,音乐剧想要致敬的,不仅是一位音乐人,也是一个逝去的纯真年代。对樱井弘二来说,歌曲选择与剧情搭配是非常困难的一环,但他更佩服编剧刘小令和创作伙伴,“他们是非常忠实的雨生歌迷,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花了多年的时间找寻歌曲与剧情发展的密切关联。”
在张雨生的年代,流行的是王杰、齐秦、姜育恒这样成熟有阅历的男声,他唱起“我的未来不是梦”时,所有人都被这种纯净高亢的声线吸引。他的音乐总是带有昂扬与朝气,带着勇往直前的决心,他的旋律里有着明媚的光芒,也有沉默忧伤、缠绵哀婉,在他的时代,他就是以真实的同龄人心态写同龄人,他辽阔明亮的嗓音似乎为年轻人撑起一片纯蓝的天空。他的歌声是孤独的《大海》,是刻骨铭心的《爱我的人伤我最深》,是缠绵的《天天想你》,是《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雨生的作品不只是抒发情感,也充满对这个社会的关怀与反思,我想这种情怀是不会过时的,在任何时代总能找到相同的印证。他离开已经快要20年,但他的作品仍会让现在的年轻一辈觉得好听、喜爱,这是很珍贵的一件事。我相信雨生的作品,尤其是他自己的词曲创作,不仅代表了某个时代的精神,也绝对具有成为未来经典的条件。”台湾乐坛将张雨生视为音乐教父,樱井弘二不敢断言张雨生的音乐地位有多重要,“但我知道很多人会一直想念他。他的作品和他的歌声影响了许多音乐人,不管是个人或是乐团,词曲创作者或是歌手,都能在他的歌声和他的作品中找到共鸣、激发灵感。”
樱井弘二曾与张雨生合作台湾第一部摇滚歌舞剧《吻我吧娜娜》,他很佩服张雨生在功成名就时仍然挑战自己,参加剧团戏剧训练,重新学习怎么做一位舞台剧演员,尝试跟合唱团合作演唱。1997年10月20日凌晨,正是因为《吻我吧娜娜》的换角加演,张雨生看戏到夜里,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开车送樱井弘二回家,最终因深夜疲劳驾车而出车祸,终年31岁。
张雨生离世前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像是一个谜。多年来,樱井弘二也疑惑,为什么在一个最平常的日子里,张雨生就这样走了。“那天晚上,我们在果陀剧场开完会,之后他说还有事情要到别的地方,不能顺道载我回家,这就成了我们最后的对话。”在制作《天天想你》时,樱井弘二常回想起两人一起工作的岁月,总在想“我要怎样努力做出如果他能听到也会赞赏的作品”。
“如果他还活着,今年也50岁了。”樱井弘二说,张雨生还在世时,生日大部分都在录音室度过,“唱片公司的伙伴们会聚到录音室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切蛋糕、撒纸花喷彩带,非常热闹开心。”如果张雨生还在世,樱井弘二希望与他庆祝50岁生日,送上一瓶上好的红酒。
勇敢、大胆,是樱井弘二对张雨生的音乐评价,“当时我们做的许多尝试在当年算是很前卫的,有些顺利发行了,有些公司会担心市场接受度所以压后了几年才发行。所以我相信,雨生如果还在世,一定会持续自我挑战和带给大家惊喜,一定会跨越到许多其他的领域,超越音乐人的身份。” (本文剧照摄影Andrew Ore,图片由廣兿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