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国产化迟到的跨国车企 集中火力攻打中国SUV热门市场

第一财经APP 2016-11-11 16:42:00

作者:李溯婉    责编:吴狄

错过中国轿车黄金时期的国际汽车品牌,纷纷采取将国产车型对准中国最热的SUV市场,寄望在此领域迅速扩张而提升品牌,填补此前在中国车市错失的时光。

“一个是品牌知名度不够,另一个是经销商网络覆盖面需要扩大。”雷诺集团中国业务区高级副总裁、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楼兰11月10日晚间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群访时坦承,东风雷诺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两个方面。

雷诺作为去年8月天津港爆炸事件损失巨大的车企之一,包括科雷傲等车型在内数千辆进口汽车在事故中损毁。不过,这种单一靠进口的局面今年已被打破。今年3月,东风雷诺首款国产车型科雷嘉正式上市。刚过去8个月,东风雷诺推出第二款车型、同样是SUV产品的全新一代科雷傲,加快从小型、紧凑型到中型三大热门细分市场全面覆盖的步伐。

全新一代科雷傲是雷诺全球旗舰SUV,这是科雷傲第一次在法国之外的市场国产,并率先欧洲主力市场登陆中国。作为国产迟到者的雷诺,在错过了中国车市“黄金十年”之后,现在正用力表达自己对中国市场的诚意。

实际上,雷诺首次在华国产并不是在今年,这一路颇为波折。早在1994年雷诺就已经与位于湖北孝感的三江航天集团共同出资9800万美元,成立了三江雷诺汽车公司,雷诺持股45%,不过,这一项目进展并不顺,这家合资公司在此后多年里的销量惨淡。直到2013年12月,东风集团宣布,与法国雷诺汽车公司联合重组三江雷诺汽车事宜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专案建设规模为年产15万辆多用途乘用车和配套发动机,至此东风雷诺国产项目才正式拉开了帷幕。

相比于国内大多数合资车企来说,二度国产的雷诺至少晚了10年,而且这十年正是国内车市的黄金发展期。如何从高手如林的合资企业以及快速崛起的自主车企口中夺食,这对雷诺而言是一道难题。

成立于1898年的雷诺,至今已经成为拥有诸多品牌的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2016年上半年,雷诺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3.5%,达251.85亿欧元。2016年三季度,雷诺集团营业收入达到105.46亿欧元,实现13.0%的增幅。在全球汽车市场销量增长5%的背景下,雷诺集团实现销售增长16%,销量达72.17万辆。但即便如此,由于晚到国产等原因,雷诺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品牌认知度远不如在欧洲市场。面临这一现状,雷诺选择从中国消费者最青睐的SUV细分出击,借此步步扩大市场来提升品牌。

目前,东风雷诺首款SUV科雷嘉借助这一细分市场的热潮,销量正逐渐爬坡,从3月上市至10月底,销量达到18476辆,其中10月销量冲破4000辆。楼兰认为,科雷傲的月销量有望超过科雷嘉。此前,进口科雷傲已为雷诺积累了近20万用户,并曾经取得中国进口中级SUV销量冠军。如今,国产的全新科雷傲与东风日产SUV车型奇骏皆是基于CMF平台打造,这是由雷诺-日产联盟共同开发的模块化平台。由于雷诺与日产的联盟关系,雷诺和日产的很多产品零配件都是通用的。雷诺-日产联盟在2015年通过协同效应节省开支达43亿欧元。东风雷诺的零配件配套体系、零配件供应商等都能够借鉴东风日产的运营经验,从而提升效率以及更好的控制整车成本。

为了加速抢占SUV市场,东风雷诺不仅力争在产品价格上具有竞争力,还加快将渠道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计划今年年底之前发展到150家经销商,2017年底达到200家。

无独有偶,与雷诺命运较为相似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也是全球主流汽车厂商中进入中国市场的迟到者。经历过中国车企联姻失败之后再卷土重来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与广汽集团建立的合资企业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仅比东风雷诺成立早三年,在投产两款国产轿车没有起色之后,于去年11月打出Jeep这张好牌,转向集中火力进攻SUV细分市场,继去年11月投产首款Jeep品牌国产SUV自由光之后,今年4月份迅速投产第二款SUV自由侠,迅速带动销量迅猛增长,今年1~10月销量达到11.48万辆,同比增长333%,其中10月销量同比增长仅4倍。就在本月,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将发布全新Jeep指南者,进入一年内投产三款国产SUV的快节奏。

错过中国轿车黄金时期的国际汽车品牌,纷纷采取将国产车型对准中国最热的SUV市场,寄望在此领域迅速扩张而提升品牌,填补此前在中国车市错失的时光。目前,中国SUV市场的增速依然远超同期乘用车整体的增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中国乘用车共销售1909.58万辆,同比增长15.40%,其中SUV销售689.51万辆,同比增长45.57%。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