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公主故事也要迎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不同族裔公主的出现也是一种回应
作为迪士尼的第57部动画长片,《海洋奇缘》第一次描绘了一位南太平洋海岛上的女性,一个波利尼西亚血统的酋长女儿。迪士尼塑造了很多金发碧眼式的公主,如《海洋奇缘》中的莫阿娜这样黝黑性感肤色的,并不算多。究其原因,还在于迪士尼本身就是个保守的老家伙,革新对它来说,得好好思量。
不过这些年,在多方动画新旧势力的围剿之下,迪士尼也不得不逼着自己改变。对品质的坚守要一如既往,但并不妨碍在顺着时代的脉流一步步向前。《海洋奇缘》的故事,表面看上去四平八稳,描绘的还是冒险、成长、家庭等迪士尼的老一套,但细细揣摩,里面还是有很多玄机。
影片开始塑造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传统的世外桃源,勇猛强权的父亲,温婉却又没有存在感的母亲,还有一个从小便拥有叛逆气质的小孩。在这一段铺垫的剧情里,迪士尼用又歌又舞的形式,欢快地为观众展演了莫阿娜顺从且又隐含着抗拒的成长过程。但伴随着她的成人,以及“女承父业”的现实,影片开始讲述莫阿娜的反叛。
这样的反叛,意义显然是双重的。经典的迪士尼动画里,公主们大都是温婉美丽顺从听话的。所以,莫阿娜对过去的抗拒,既是对影片中自己顺从过去的改变,同时也是迪士尼对自己“公主”模式的变革。也正因为此,影片中的莫阿那才有了那句“我不是公主”的身份否认。
的确,无论从形象还是性格上看,莫阿娜都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公主,她看上去不秀,性格中总带了那么点野性、冲动和冒险的精神。用传统的眼光看,这也太不大家闺秀了。不过,莫阿娜可不在意这些,作为酋长的女儿,她向往的是大海,是外面的世界,同时还有对族群未来生活的一份责任心。早期的迪士尼公主们,一出场就接受了自我的身份,但《海洋奇缘》里的莫阿娜,却一直在探寻自我的身份认同,仅这一点,就很有意思。
可爱又搞笑的动物角色是动画影片的标配
更有意思的是,整个故事里的莫阿娜,并不简单地去盲从谁,而是始终有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管是她的父亲,还是后来出场的人物——半神毛依。这两位,可都是人高马大的男性角色。然而,他们在影片里,却成了被拯救者。父亲受困于心灵创伤,不敢出海,面对岛上昔日生机景象的逐渐枯萎却无能为力。毛依曾经是勇猛的半神,却因为一场惨败,而失去了自己的神器和自信,从此在一个孤岛上度日。这些曾经保护各自子民的男性,在影片里都不再威猛,男性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剥夺了。
反而,却是略显鲁莽的莫阿娜,担当了这个拯救者的角色。她一意孤行的出海,既唤回了毛依内心作为“英雄”的冲动,又历经坎坷把曾经的混乱归于平静,最终也拯救了自己的父亲和族人,最终既找到了自己内心的需求,又成为了他人的英雄,非常成功的完成了一场女性的胜利。要知道,《海洋奇缘》里的女性,还有睿智的祖母,和包容的母亲。
《海洋奇缘》的结局也蛮有韵味,历经坎坷的莫阿娜和毛依,最终合力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但影片却并没有如观众期待般那样为两人画上一个浪漫的结局,“王子”最终没有抱得“美人”归,而女性也不需要男性做最终的避风港。这样贯穿影片始终的女性意识,真正凸显了《海洋奇缘》这部影片在迪士尼动画序列中的意义。女性可以和男性合作共同去改造这个世界,而不是成为男性的附庸和无解的自我。
《海洋奇缘》不仅有悠远的大海,曼妙的歌舞,蠢萌的小鸡和小猪,在一个阖家欢乐的冒险故事背后,还能彰显出创作者对文化的多元思考。于是,观众就各取所需,该欢笑的欢笑,该感动的感动,该思考的思考。
市场继续关注贸易谈判最新进展。
上海乐高乐园已基本完成建设,正全力冲刺今夏开园,同时上海已成为国际大IP主题乐园的聚集地,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游客资源、协同效应、高度国际化及完善的配套设施。
作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目前的主要扩建项目之一,该主题酒店以高端典雅为特色,将拥有400间客房和套房。
亚马逊拟在美国佐治亚州投资110亿美元,扩大其云和AI基础设施。
《狮子王》前传上映,讲述木法沙和刀疤这对好兄弟为何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