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575元,创11月15日以来最强;上调0.43%或295个点,为6月6日以来最大调升幅度。上个交易日中间价调降0.11%或76个点,报6.8870元,上个交易日16:30人民币即期收盘价为6.8861元,23:30最后成交于6.8830元。
交易员称,目前监管采取市场价和中间价低偏离管理思路,通过篮子变动来影响市场,盘中大行仍提供适度美元流动性,确保汇价整体稳定,由于美元走势仍偏强,人民币汇率料整体承压。
交易员还指出,现在两地管理汇率方法不一样,在岸控制的是市场价和中间价的偏离,稳定预期;离岸则更多的是采取抽紧流动性的举措,意在打击人民币空头势力,但预计高资金利率状况不会长期延续,否则容易引发套利。
近期中国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措施,找补资本项下不合规流出的漏洞,积极配合资本双 向流动。继早前要求银行警惕资金以虚假境外投资借道上海自贸区流出后,消息人士上周透露,央行发文要求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实行本外币一体化的宏观审慎管理,并要求经办行和放款人做好额度控制。
此外,北京时间周二凌晨,谷歌美元兑人民币报价惊现7.43,与此同时多个外汇网站数据报价出现错误。知名货币和外汇网站X-Rates美元兑人民币报价7.477、XE报价也给出了7.48697的日内最高报价,疑似数据出现错误。
美元指数继昨日意大利公投后走跌,6日亚市早盘止跌,维持在100点之上。
不论人民币汇率还是股票等其他资产价格走势,每时每刻都同时受到多种因素、涨跌两股力量的影响。市场参与者和投资者切忌线性单边思维,更要避免追涨杀跌。
2023年,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外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人民币汇率有可能会经历后三个场景/阶段。
在本轮外资减持潮中,境外货币当局相对理性,是人民币债券资产的坚定持有者。
12月5日的股市和人民币汇率走势,显然就是对中国经济重启、迈向正常化的积极响应。
国内债市大跌由国内外多方面因素所引发。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人民币贬值压力,国内经济前景改善、人民银行债市去杠杆政策这三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