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要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席评论丨王兵:用商业思维做慈善

第一财经 2016-12-13 13:37:15

责编:李燕华

结合着对商业的深刻理解,王兵将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运用到慈善和公益当中,把类似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流程管理、绩效管理等,做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和体系,使其模式可复制、可监控、可度量。同时管理费用另行筹资,每年进行双审计,捐赠完全公开透明化。
首席评论|王兵:用商业思维做慈善

导视:

从商人到慈善家 他有着哪些独特感悟?

挣钱容易,花钱难

如何把钱花得艺术,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

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商业规则出牌 企业化运营手法

他在打造中国创新型慈善

不是授人以鱼了,我们是在改造整个渔业

独家专访爱佑慈善基金会董事长 王兵

讲述他所创造的独特慈善之路

人物简介

王兵是中国重要的投资人之一,于2000年创办鼎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主要从事VC、PE及其它股权投资业务,经典投资案例包括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公司。虽然已经有着这些响当当的投资案例,但王兵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作为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下海的第一批企业家,王兵骨子里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和理想,他一直在探索着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最终他选择了慈善事业。2004年他创办爱佑慈善基金会,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家发起并管理运作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用王兵的话说,中国最需要慈善家的出现,而在他眼中,企业家是最具创新精神,最有可能把慈善事业做好的人群。

结合着对商业的深刻理解,王兵将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运用到慈善和公益当中,把类似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流程管理、绩效管理等,做成一套完整的系统和体系,使其模式可复制、可监控、可度量。同时管理费用另行筹资,每年进行双审计,捐赠完全公开透明化。

王兵认为,爱佑第一步的十年规划,就是要取得“信任”。中国是不缺少捐款的个人和捐款的机构的,中国最缺少的就是那些能够执行高效、公开透明、诚信的机构,而爱佑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他希望爱佑能够成为一个生产线,让所有的有爱心的个人和机构,进入到这条生产线,进而爱心在车间系统化产生出来。这也是王兵一直强调的,为什么要将商业里面、工业里面程序化的、工业化的体系引入慈善行业的原因。

爱佑成立十二年来,在解决孤贫儿童救助的社会问题上不断创新,成效显著。截止2015年底,爱佑孤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项目,累计救助人数超过 3 万例,孤贫白血病患儿救治项目,累计已救助白血病患儿 1400 余例,病患孤儿医疗养护项目,累计救助人数5061 人,残障儿童康复项目开设康复中心 6 家,项目累计服务 827人。

王兵希望以另一种姿态带领爱佑完成突破,真正建立慈善业生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掀起“渔业革命”,王兵如是说。2013 年爱佑公益创投项目成立。公益创投是爱佑慈善基金会,企业运作管理的升级版,意在搜寻有潜在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小型公益组织,为其提供资金、战略辅导、管理咨询(人力、财务和IT)、品牌宣传、资源嫁接等多方面支持,进而帮助其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能带来更好的社会价值。

王兵相信,从爱佑做起,不断帮助这些小机构茁壮成长,更多的小环境变了以后,就会变成中环境和大环境。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慈善当中,慈善就会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生态。截止 2015 年底爱佑公益创投项目累计资助机构30 家,领域分布教育、环保、行业支持、人类服务和医疗健康 5 大领域的 26 个细分领域。

转眼间,爱佑已走过12个年头,当中国企业正在成长为全球性公司的时候,中国企业家们的慈善事业能否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兵和他所创建的爱佑慈善基金会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在中国的转型期,在中国的供应侧改革当中,慈善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进来,参与到社会改革和这个方式当中,中国由“硬”变“软”,慈善就是最最柔软,带有情怀的,带有心的那一部分。”

文字实录:

主持人:在做慈善之前,您也应该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商人,从商人到慈善家,做身份方面的一种转换或者是调整的过程当中,会不会遇到一些什么不同的感受,或者说遇到一些问题?

王兵:从标准角度来讲,做慈善要比做商业难十倍,什么原因呢?如果你做商业,比如说如果来评估的话,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所谓上市公司就是要把年报公布,把策略公布,把你的营业收入公布,把你的利润公布,把你的成本公布。所以,它是有一定标准的。你做得好,做得不好,投资者都可以拿手,或者拿脚来投票,所以有市值的概念。但是,慈善不一样,慈善哪怕你不捐钱,或者捐一分钱,实际上慈善的标准是可以有无数标准的。做慈善能做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难上加难。所以,我觉得挣钱容易,花钱难,如何花好钱,如何把钱花得艺术,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是难上加难的事情。我觉得中国最最稀缺的是慈善家,更稀缺的是什么?是能把商业的理念和手法运用到慈善当中,而且能把慈善事业发扬光大的企业家。

主持人:您刚才讲述做慈善比做企业更难,这是您对自己更高的挑战,可以这么理解吧?

王兵:可以这么理解。

主持人:相信在做的过程当中非常艰难,所以在做的过程当中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内心是不是有过动摇?是不是想过要放弃?或者是因为已经设定了很宏大的事业,就像您刚才提到的,我很专注,我很执着,我一定要把他做下去,他们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

王兵:我觉得企业家就是那些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且企业家精神就贯穿在最终你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永远保持激情,永远在路上这种可贵的精神。我是最欣赏曾国藩,可能大家都知道,他真正从一个士大夫到真正的团练,到真正的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这个职务,实际上他面临无数的选择,比如说第一次出来到湖南办团练,第二次出来面临和太平天国打仗时那么多失败,几次跳水自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果作为一个企业家,不是作为一个纯的挣钱和作为一个商人的话,你如果是企业家,如果你是企业家精神的话,那就永不言败,永远充满激情、执着、专注把这个事业做好。

主持人:看到关于爱佑有一个理念,以慈善推动财富的理性再分配。想要做成这样的结果,达到这样的目标,在管理或者是运作过程当中,会有一些和商业相契合的方式吧。您也是最初把商业运营的思路投入到了做慈善的过程当中,当时是怎么构想的?

王兵:其实说句实话,从现在回忆来看,当时没有那么多想法,就是干。坦率地讲,我们干了两年,其实也在不断地找方向,我们是真正干了两年以后,逐渐逐渐对慈善熟悉以后,开始展开。我觉得慈善是真正的对商业和对企业家精神特别大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现在,我说现在爱佑到今天这十几年,其实我们做的所有工作,跟洛克菲勒说的一样,他第一期做的工作一样,其实他所完成的所有的成果就是两个字,“信任”。因为一个企业的节奏很重要,分步实施,我们有30年规划,第一步的10年规划,就是取得信任,所以我们做了什么呢?我们就是简单的把商业里面的,我们叫工业2.0里面程序化的、工业化的体系引入,我们做了先心病,我们做了孤儿的救助,这两个项目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项目。比如说我们还做脑瘫、自闭症,我们还做白血病,我们还做新生儿缺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从一点介入,可能从几个开始,但是一下我们能做到规模很大,而且让他可复制,这个就完全借鉴了波音车间里面的工业手册一样,我们把工业制造这一部分理念运用到了慈善当中。我们拿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我们,作为一个NGO来讲,首先我们是高标准要求。另外,为了更加让大家信任,更加透明化,我们所有的运行费用和所有我们的人吃马喂,所有项目的管理费用,我们都另行筹资。您捐我们100块钱或者是1万块钱,这部分钱是没有任何管理费用的,我们让它100%(用于公益项目)。

在中国,大家说慈善里面有人愿意捐,有人不愿意捐,我觉得中国是不缺少捐款的个人和捐款的机构,中国最缺少的就是我说的那些,能执行高效、公开透明、诚信的机构,在这个时代和历史的呼唤下,爱佑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我们希望我们是一个生产线,让所有的有爱心的个人和机构进入这条生产线以后,他的爱心就能在车间系统化产生出来。

主持人:这种理念是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是2004年的时候就成立了爱佑非公募的基金就开始秉持这样的想法,还是运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认为可能慈善必须,或者是你们有这样的责任推进这样的慈善行业的转变?

王兵:我们是2006年开始进入状态的,有这个想法是爱佑童心开始上千以后,大概是2008年左右。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是什么刺激的?这种理念从今天来看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从2004年,或者是运行了两年之后的2006年就有这种眼光,我们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王兵:原来中国的慈善机构都是非常小的,比如说救孩子,能救三到五个,那是很多的,你救了三到五个以后,你救六到八个以后,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质量能不能保证。所以慈善难就难在钱要花在刀刃上,任何东西得经得起聚光灯和阳光的考验和消毒。我们一直想,我们能不能把它规范化、系统化、流程化。我们觉得就必须要完全系统化,必须得把工业流程的那套东西,我们已经好几本工业手册了,这个手册里面,只要是一个高中生,拿着这个手册,一两个礼拜就能做好,我觉得慈善就应该这么做。这样的话,才能扩大,才能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聚集。

主持人:我们看到您最初的理事会的成员,有BAT的商业大咖们,他们给你们来站台。

王兵:其实你看,我们基金会的很多理事,基本上每个人都有基金会,他们的企业也有基金会,都是很有名的基金会。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他们都有基金会,但是为什么他们都愿意到爱佑当中来。因为爱佑不是纯的个人基金会和企业基金会,因为企业和个人的基金会都因为受企业和个人的限制,都有一定的限制和一定的束缚,但是爱佑是一个平台,什么叫平台基金会,是可以当做桥梁,可以放大的。他们来了以后,能有更大的升值。比如说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因为爱佑做得好,有这么多的个人参与进来以后,我们跟阿里的合作,我们跟百度的合作,我们跟百度的“公益1小时”,跟阿里的“酱紫一起来”活动,是共同放大效应。所有人认为献爱心应该到那家有诚信、高效、很好的机构,然后在他那儿献爱心,成为在那个平台上做慈善的那个人。马云和马化腾一直强调,爱佑跟别人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产品,产品、项目做得好,产品和项目的客户体验做得好,那些捐款人就像用户一样,就会更多的使用和更多的捐赠,所以我觉得爱佑的项目,高效、透明和诚信、结果导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其实把慈善当做产品化来运作,对于慈善事业本身来说,也是比较好的尝试的方向,刚才听您讲的,对于我们国家现在这样的慈善业整体发展,我们感觉有你们这样一群不断在努力,不断在坚持的拓荒者,走到今天,你们再回头看的话,我们跟国外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王兵:我自己认为最起码有几十年的差距。我给你举一个数字,大概中国现在有5000多家基金会,大概有几十万家的民间NGO,基本上这个行业里面大部分还没有到工业2.0,只是工业1.0的情况,按现在来讲,3.0的信息化和4.0的智能化,这个过程在中国要走很多很远的路。

其实对于中国现在的慈善的情况,有很多基础工作还在做,比如说我们的爱佑公益创投项目,就是我们无偿每年,我们从2013年做了3家,2014年做了10家,今年我们做了100家,我们把我们的平台开放以后,每年资助100家民间的NGO,提升他们整体的能力,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呢?公益生态不能是一两家来弄,需要更多的机构百花齐放。我们现在做的,除了我们本身自己以外,也是在扶持其他的更加弱小和有潜力的机构,让他们更加茁壮成长。

主持人:来构建这个比较好的生态系统,这其实也是一种慈善。

王兵:是,这就不是授人以鱼了,我们是在改造整个渔业。

主持人:这个有规划吗?多少年以后,可以整个从1.0提升到2.0?

王兵:因为这里面受很多政策、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我们从我们做起,先让爱佑这100家机构能茁壮成长,小环境变了以后,更多的小环境变了以后,就会变成中环境和大环境。

主持人:按照您现在的构想,让您对整个慈善事业的产业链做一个设计,您是怎么来推动的?

王兵:你看国外,国外真正运作型基金会很少,都是资助型的,资助型的基金会比较多,但是爱佑为什么搞100家资助机构呢,就是中国的执行机构太少了,我要作为一个捐赠人,要实现我的捐赠目的,没有执行机构,而且执行机构不到位。所以说,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把执行机构做好,然后把利益相关者做好,然后把更多的捐赠人做好。比如说今年99公益日,我们通过拇指经济,我们要让更多的群体、个体进入到慈善当中来,要让他原来只能通过高大上的捐赠方式,晚会、国家号召,变成子爵的拇指一秒钟,就可以为这个事业做出贡献,他的支付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希望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的发展,希望这个慈善也像移动互联网一样,能从线上和线下一块儿发展,把这个生态做大做强。我相信,因为有了所谓的3.0和4.0,我估计可能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的发展速度比以前快得多。

我从爱佑的角度来说,十年规划,我们希望做一个线下的基金会,取得信任以后,我们十年到二十年,我们希望我们做一个平台,引领、放大和桥梁,二十年到三十年,我们希望我们做一个进化型的,能在我们的生态里面进化出更多的慈善项目,有更多的捐赠需求出现以后,捐赠需求和捐赠项目互相促进、进化发展,不断涌现,我们通过连接以后,已经变成涌现了。连接和生态是移动互联网的概念,我相信随着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整个的慈善生态也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下的智能生态。所以,我相信爱佑倡导的,让公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会在那张网上很自然而然的发生。

主持人:可以渗透到每一个在那个网上生活的人。

王兵:我觉得我们真正的使命和真正我们的愿景,随着我们组织的发展,我们有责任,因为我们的资源,我们取得的影响力和品牌,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进入到慈善当中,让慈善成为他们生活的方式。这样的话,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生态。

主持人:就是用慈善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王兵:对,慈善以后也许跟咱们吃饭喝水是一样的,一件事了,不是非要铆足劲做这个事。我觉得慈善会影响更多人。我觉得慈善对于中国来讲,未来慈善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有更多的人参与。随着社会发展,有很多职业是会消亡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就会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后,慈善将会成为服务业特别大的产业。在中国的转型期,在中国的供应侧改革当中,慈善是一个非常大的方向,我是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进来,参与到社会改革和这个方式当中,中国由“硬”变“软”,慈善就是最最柔软,带有情怀的,带有心的那一部分。

举报
相关阅读

帮助他人 阳光自己 第三十一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温馨启幕 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

12月1日下午,第三十一届“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开幕式暨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行。

47 2024-12-03 14:49

中国著名导演 张建亚|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评委会代表发言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公益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展现社会各领域的感人故事与深刻变化,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我们相信,通过挖掘并传播更多公益慈善故事,吸引更多优秀创作者与公益组织参与,汇聚更广泛的公益力量,一定能够为新时代中国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28 2024-09-09 17:06

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正式启动

在2024“上海慈善周”期间,第十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启动仪式在上海电视台举行。本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继续以“帮助他人 阳光自己”为主题,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并评选优秀的公益题材微电影及短视频作品。招募时间为2024年9月7日至2024年10月31日。活动详情可登录活动官网(http://movie.tech2edu.cn)进行了解。

122 2024-09-07 18:03

钱捐少了?英伟达黄仁勋的慈善基金会运作引关注

英伟达股价的大涨理论上为慈善界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意外之财,但这些资金是否能真正捐赠出去仍要看CEO黄仁勋和他的妻子Lori Huang的行为。

66 2024-06-28 07:53

品读《魔都慈善》有感:教育为何总是能让人痴情?

47 2024-06-03 10:1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