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历史的地理枢纽》:古今战略有共性

2017-02-04 11:00:00

作者:王培霖    责编:黄宾

中国自然没有谋求世界霸权之心,但在西方的视角中,中国未必不是当年的俄国。

编者按:
 
世界从来不太平,小到邻国的冲突,大到世界战争,从古至今,基本没有停歇。在冲突与战争中,也伴随人类整体进步和大国强国更替。
 
500多年以来,西方国家在欧洲大陆经历了列强争霸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建立了现代主权国家体系,并且通过地理大发现、殖民地开拓、战争、贸易、货币与金融体系,建立了全球秩序,这个由西方主导的基本结构目前仍然维持着,但不断发生演变和更替,甚至权力中心发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转移。
 
在总结这些国际政治与地缘政治的演变进程中,诞生了很多经典著作。翻开这些经典著述会发现,地缘政治看似波云诡谲,每次世界强国更替,需要运气也充满各种偶然,会面临不同时代背景和迥异挑战,但历史变迁和大国之间较量,仍遵循一些规律:积蓄实力,纵横捭阖,选择策略,寻找时机,有待时日,权力重心不经意间就完成了转移。
 
当前,国际格局又面临重塑和重整。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军事强国的战略,呈现大拐点的征兆;民粹主义、孤立主义在一些国家兴起;新的国际力量的组合和连横正在进行;科学技术的突破正在改变外交与战略的一些基本前提;地缘经济、金融与货币、网络空间以至外太空空间的战略重要性愈发凸显……
 
重读经典,温故知新。2017年春节期间,第一财经的8位编辑和记者,向大家推荐了10本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西方经典著作,梳理西方的地缘政治思维是如何形成,如何影响到强权的战略选择,如何导致了大国的兴衰,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萧条。
 
今天我们再次将这10本书的推荐推出,欢迎关注。

地缘政治是国际政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历史的地理枢纽》算得上地缘政治的鼻祖级作品。此书对此前在欧亚大陆地理空间上的人类政治冲突加以总结,并影响了以后的政治战略视野。

作者哈尔福德·约翰·麦金德(1861年—1947年),本来是地理学家,后来也介入政治理论与经济学。他自己也不曾想到,自己的思想启发了纳粹党,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渊源之一。

严格的说,这本书不是“一本书”,只是两篇文章而已。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在中国被收录进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当中。第一篇文章《地理学的方法和范围》是来探讨地理学学科定位、学科性质及学科发展的文章,在1887年1月份宣读,被认为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第二篇文章《历史的地理枢纽》,更是被看作地缘政治学的代表著作,故成为全书的标题,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 1904年的时代背景是英俄为中亚远东殖民地问题矛盾相当严重,不久即发生日俄战争。

这两个年份,都对应在清朝光绪年间,当时英国正在经历崛起-称霸历程最辉煌阶段的后期,而中国知识界和政治界对这些新思想自然是无从与闻的,同一时期,大清国首位驻英国使臣郭嵩焘撰写《使西纪程》,里面盛赞英国富强,在国内被群起而攻,就是那个时代的思想缩影。

两篇演讲稿,学术与政治结合,作者作为英国人,对大陆霸权俄国特别关注(倒不关注美国), 全书基本上以大英帝国这一海上强国如何遏制俄国这一陆上强国为出发点。

麦金德先回顾英国乃至欧洲发展史,进而从一个政治史学的宏观层面——欧洲意识和欧洲文明的产生出发,揭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欧亚大陆内部的草原民族不断向西侵入,在欧洲地域之上的人们在这样的苦难和抵抗之下的共同需要,形成了这样的欧洲观念,得出“欧洲和欧洲历史看作是隶属于亚洲和亚洲的历史,因而欧洲文明是反对亚洲人入侵的长期斗争的结果”的结论。

在研究中,麦金德发现,当时的“大陆岛”几乎全被沙皇俄国所占据。此地各类河流无法和海洋地带有效通航,几乎不为海洋实力所能控制。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世界权力策源地,它曾经造就了很多的草原帝国,并对欧洲构成严重威胁。“大陆岛”地带此时已被俄国铺满了铁路,使得陆上的物流以及各类资源的整合程度也能达到海洋上的轮渡运输一样的便利,俄国由此对海上霸主的英国构成威胁。

这样的分析已然构成了政策导向,英国将视俄国为主要的战略威胁。同时麦金德也对未来国际格局做了某些预言,比如说他预测到欧洲势力相对的衰落,美国将日益承担当时欧洲的海权战略角色,加之俄国依然拥有“内陆岛”的陆权,那么今后世界上霸权之争就会由英俄间的对抗转至美俄间的对抗。

当然,美俄对抗为许多人所言中,比如比麦金德早半个世纪的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作者)也有此预见。

《历史的地理枢纽》所以能影响世界政治,是因为它是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念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麦金德的观点得到德国纳粹地理学家豪斯霍费尔的赞赏,成为第三帝国地缘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之一(如希特勒主张向东扩张即是)。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也受到这种地缘战略思想影响,只不过主角已由大英帝国换成了美国,从而美国需要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建立桥头堡,防止中心地带联合起来将美国赶出欧亚大陆。看了本书,可以更好理解布热津斯基的思想脉络。

当然,还需注意的是,此后伴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麦金德不断修改着“大陆岛”理论,其范围以及战略轻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1943年他在《圆形的世界与赢取和平》一文中将西伯利亚中部高地从心脏地带排除,引入了一个由多极世界维持均势的世界概念。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学术思想都随着时代和成长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此书也不能完全概括麦金德完整的学术思想。

此外,麦金德的地理至上思想有很大局限性。他基于19世纪历史经验做出的预言,许多后来未能完全实现,以至于有人说此书观点太过落后。

实际上,相比较“制海权”“制空权”,“制陆权”恐怕无法成立。海洋和天空的物理特质都是均匀同质化的,而陆地的物理特质十分复杂,以现有及可预计的未来技术手段,对陆地的控制依旧局限在主要交通工具交通线的限制之内,陆地交通线是难以维持且极易受到攻击破坏的。史上对陆地实现最有效控制的,依旧是中古时代的游牧民族。

当下中国正在推行“一带一路”,其中“一带”正是横穿大陆岛的交通线,中国自然没有谋求世界霸权之心,但在西方的视角中,中国未必不是当年的俄国,又或者,中国由于地处边缘地带(跟西欧对称),还有可以选择加入海洋阵营的机会。古今战略变局有共性,《历史的地理枢纽》在历史上已经成为重要作品,在今日也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相关阅读

《克劳备忘录》思考:太平洋共同体能否完成对克劳的超越

在基辛格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北大西洋共同体”做到了这种超越,而今,太平洋两岸的领导人和国务家们需要巨大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太平洋共同体”完成对克劳的超越。

2017-02-03 10:41

文明的冲突:当前世界的主要危险

中美友好相处,各文明、宗教、种族彼此尊重、和平交往,是我们的世界日益紧迫的任务。

2017-02-02 10:36

《重建的世界》:寻求国际秩序新“合法性”

基辛格这位现实主义的战略大师,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只有美好的祝愿与善意的提醒,却没有答案。

2017-01-28 00:51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国不会重蹈“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017-01-30 09:34

重读《海权论》:我们依然处在一个海盗式竞争时代

回顾美国海权扩张历史,依然没有摆脱靠显示“块头”,靠比拼火力强大、舰艇更牢固、殖民地更辽阔争霸时代的循环,海上力量和武力依然是各国追求的目标。这跟几个世纪前的海盗式竞争并没有本质区别,“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并没有结束。

2017-01-29 09:05

《凯南长电报》:特朗普新政中是否闪现着凯南的思想幽灵

在“亚太再平衡”战略里,在美国逐渐把中国视作不可转化的对手的政策喧嚣里,甚至在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的对华政策里,是否也闪现着凯南的思想幽灵呢?

2017-02-01 09:36

《大棋局》:主要“棋盘”仍在欧亚大陆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振聋发聩地告诉读者:地缘政治仍是美国维护全球首要地位的关键因素,而主要的“棋盘”仍在欧亚大陆。

2017-01-31 12:2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