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股票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争辩“央妈”意图 A股反弹迎接投资者返市

第一财经 2017-02-06 16:01:00

作者:张志斌    责编:林倩

对投资者而言,决不能认为不提高存贷款利率就不是加息,股市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不会出现牛市,只可能是震荡市。

随着春节长假的过去,人们开始逐渐回到工作岗位,各行各业都开始步入正常的生产工作状态,A股市场也不例外。

在节后首个交易日创出近期地量之后,周一A股市场的交投开始逐步恢复正常,场外资金的积极入市使得沪深两市股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创业板指数更是收复1900点整数位,两市成交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不过在股指反弹的背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新动向却是投资者需要高度关注的,这或将决定新的一年投资者的收益情况。

从市场全天的走势来看,股指在早盘小幅冲高回落之后,即在场外资金入市做多的推动下开始震荡上行,创业板指数更是一马当先。尽管午后市场出现一定的抛压,但整体未改反弹态势,上证指数最后报收3156.98点,上涨16.81点,涨幅0.54%,成交1501亿元;深成指报收10078.73点,上涨73.89点,涨幅0.74%,成交1791亿元;创业板指数报收1900.45点,上涨23.69点,涨幅1.26%,成交508亿元。两市全天合计成交达到329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明显放大。

其实春节长假至今,对A股市场而言,有两件事情的影响可能是最为明显的,第一件就是特朗普上台之后折腾的一系列新政策,另一件事情是2月3日央行上调逆回购利率和SLF操作利率。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两件事是必须理解透彻的。

首先就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而言,尽管其国内也是反对声不绝,但投资者仍需高度重视其对境外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A股市场的传导作用,这或将成为A股短期大幅波动的导火索。

而第二件事则更为重要,看懂“央妈”的意图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央行此次提高MLF利率是对货币政策操作转向的确认,对投资者而言,决不能认为不提高存贷款利率就不是加息。相反,在利率市场化之后,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就已经是真正的加息。抑制资产泡沫,股市、楼市、债市去杠杆的政策导向已经非常明确,所以股市在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不会出现牛市,只可能是震荡市。

不过,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德伦等认为,央行再次出手,其此前对年初货币流动性边际收紧的判断再次被确认。至少一季度,流动性环境的边际变化和无风险利率的波动仍将是影响市场的主要矛盾。去年底,市场主流观点认为影响今年市场趋势的核心矛盾是分子端的改善,但其认为无风险利率将从单边下行转入波动状态,并在年度策略《平衡木上的舞蹈》中将其作为分析框架中影响2017年A股行情的核心矛盾,并明确提出"年初货币流动性边际转紧",对市场保持谨慎。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定调确认了这一判断,12月及1月份的两波调整即是市场对这一逻辑的印证。

兴业证券认为,央行近期的操作,意在推动去杠杆和脱虚向实,并不意味着加息周期的开始:首先,调控重"价"而非重"量",1月起,央行接连上调MLF、SLF和逆回购利率,资金价格连续上行,但同时,1月银行间资金紧张时央行也接连以定向降准、巨额逆回购等形式对冲流动性缺口。因此,虽然债券等金融资产或因资金价格上行面临大幅波动,但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不大。第二,调控重点在金融体系的资金价格而非实体的融资成本。央行虽然调升了逆回购、MLF等利率,意在通过提高成本的方式推动金融去杠杆,同时推动着资金脱虚向实。经济基本面尚好以及汇率维稳的需要,支持资金价格上行。但"稳健中性"并非收紧,并不意味着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开始。

国金证券策略分析师李立峰也认为,央行节后首日上调逆回购以及常备借贷便利(SLF)各期限利率,更多的意在“抑资产泡沫”,利率上调之后将步入“观察期”。客观上讲,当前国内经济与通胀的读数,并未到央行须立马动用“市场利率”的工具。

随着前期货币市场利率水涨船高,央行调升逆回购利率10 个基点,更多的应解读为“随行就市”,以防止更多套利空间产生;再则,或与1月份2万多亿天量信贷投放有关,“惩罚”的意味更浓,而不应过度解读为“货币政策全面转向至收紧,加息周期来临”等,当前“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基调并未发生变化。

综上所述,换个角度来评估对权益类资产的影响可以发现:本次央行节后首日上调逆回购以及常备借贷便利(SLF)各期限利率,更多的是“随行就市”。之后,央行需要有较长的时间来评估本次上调后对“国内经济、通胀、资产泡沫、金融去杠杆”的影响,而非连续的、大幅的上调利率。由此,对权益类资产的影响相对有限。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