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近日表示,面对产能严重过剩以及区域市场集中度偏低,2017年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要探索市场化的手段去产能。
我们认为,协同限产、错峰生产、环保督查等构成了水泥行业特色的“去产能”,2016年下半年价格表现较好,带动水泥行业中观及企业微观层面已有明显的盈利改善。
元宵后,水泥市场缓慢启动,上周华东沿江熟料涨价20元/吨,确立了水泥价格的上涨趋势。水泥库位略有上升、但熟料库位下降更快。在严格的错峰限产下,库位持续下降是明显可见的,价格上涨动力很强。另外,近期,不少省份2017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公布,各省投资额均在千亿元之上,而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领域的项目投资,均占据重要地位,有望提振水泥需求。
但从供给方面看,2月12日开始,国务院多部门联合启动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项督查,由部级领导带队分为8个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需求端持续改善,但受制于供给侧改革及环保督察的推进、产能难以进一步扩容,对于龙头企业更为有利。
我们认为,年初以来水泥股的表现非常强劲,蕴含了市场对今年基建投资加码的极高预期。光大证券在最新策略报告中认为,2017年开局价格较优,华东、中南区域盈利弹性将显现,推荐华新水泥(600801.SH)、万年青(000789.SZ)、海螺水泥(600585.SH)。北部冀东水泥(000401.SZ)区域供需格局向好叠加集中度提升,2017年预期盈利改善明显,配置价值显现。新疆等地区推出大规模基建计划,需求拉动下天山股份、西部建设盈利水平可望改善。
今日《点睛》您可满意?还有更多精彩等着您~请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财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第一财经客户端,好内容为更好决策。
{{item.suffixTags}} | {{ item.stockName }} {{ item.code }} | {{ item.close }} | {{ item.upDownPer }} | {{ item.upDown }} |
国内外基金普遍出现加仓或“空头回补”迹象。
光伏中报预告业绩分化,有的光伏企业二季度亏损环比扩大,有的凭借海外市场与新技术产品实现大幅减亏甚至扭亏。
高层政策点燃了市场对本轮“反内卷”的关注,在钢铁行业弱需求与强成本对企业盈利形成压制的背景下,市场盼政策加速推动行业产能结构优化。
建筑行业过去竞争激烈,长期低价中标的情况导致企业利润微薄、难以为继。
今年前4个月,水泥行业出现“量减、价增、利润改善”的走势,水泥行业利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