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年人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未来中国有声书市场空间巨大。
沉默拥挤的早高峰地铁1号线上,大四学生谢永洁戴着耳机听手机里下载好的《围城》。当男主播“安德烈司机”用特有的低沉声线读到“休妻的法律术语是‘协议离婚’”时,她突然听出钱钟书这句话背后有种耍聪明的意味,忍不住悄悄抿嘴笑了。
从前广播电台时代,一到傍晚的某个钟点,大人小孩们就准时端坐在收音机前,等候熟悉的声音从那个小匣子里传出来,节目的名称,则是“小说连播”或“长篇评书”。随着电视时代的到来,最近20年,广播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电视的附属品,“忠实用户群”可能只剩下出租车司机。然而最近两三年,随着网络电台的兴起,更新换代的广播卷土重来,而有声书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形式。更多人开始像谢永洁一样,利用出行、健身甚至做家务的“碎片化时间”随时听书。尽管国内有声书与国外相比姗姗来迟,但一旦找到适合的途径,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截至去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6.6亿元,同比增长了29%。
4月23日世界阅读日来临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一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未来中国有声书市场空间巨大。”喜马拉雅FM公关总监叶健平非常肯定地告诉第一财经。
凭借付费订阅和粉丝打赏,年收入已达100万以上的人气主播“有声的紫襟”也认为,有声书的兴起让他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整个领域正处于“原始拓荒期”。
部分有声书销量已超实体书
刘琳知道有声书是2015年上海书展,这也是国内有声书第一次在书展公开亮相。当时喜马拉雅FM设计了一片“有声书森林”,“树枝”上挂着耳机,拽下来戴在头上就可以听。听惯音乐的她觉得,听书的感觉很新奇。
也就是在此前后,在电台工作的毕祎回去看望父母时,发现他们老了,看书时间长,后颈肩就很难受,老花眼镜频频摘下又戴上也很不方便。毕祎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有全家一起聊书的氛围,他萌发了给父母读书的念头。不久,用网名“上海贝多芬”,他第一次在喜马拉雅FM免费上传了自己朗读的《美国、俄国与冷战》。把这本畅销了40多年的冷战史经典之作上传后,未做任何推广的他,最初每天粉丝增长量在10位左右。
毕祎用网名“上海贝多芬”在喜马拉雅建立自己小众化的有声书,“不和别人重复,要读别人不太读的东西。”
2016年,再次参加上海书展的喜马拉雅FM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那句“用耳朵取代眼睛”的广告,直指移动互联网时代疲惫不堪的双眼。毕祎也受邀参加书展,粉丝增长到1万多。与此同时,《十字军骑士》中文版有声书在北京发布,演员刘烨夫妇制作有声版《小王子》……借助知乎、分答等平台掀起的“知识付费”热潮,有声书在国内快速发展。而在全球最大的有声书市场美国,2016年销售额达18亿美元,相比2015年增长31%。
有声书正受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青睐。“平时工作备课时需要经常看书、盯电脑,对眼睛的消耗已经很大了,如果再看书,眼睛会很累。”中学教师范雅雯说,她选择听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放松眼睛。而经营着一家小书店的菲戈,虽然是纸质书“重度依赖者”,平均一年要读100~150本书,但最近也在手机里下了一堆电台APP和音频文件,内容有有声书,也有讲座和公开课。“即便我整天都在看书,坐在马桶上也在看书,我还是有很多时间双手没空,没法捧一本实体书,比如骑自行车、烧饭或者洗澡的时候。刚好最近我发现,有声书或者扩大一点范围,所有关于文化和思想的网络音频,可以非常好地帮我把这块时间也有效利用起来。”
当然,梳理一下国内各大有声书平台的相关统计,就会发现,就像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一样,恐怖悬疑、浪漫言情、玄幻奇幻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题材。“主播的演播和后期的音效能最大化地营造悬疑的氛围,给听众以临场感。”蜻蜓FM运营总监徐蕊解释。相比之下,真正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内容,在这个领域就像在整个大环境中一样,只是小众的“长尾”。但是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便“长尾”,绝对数量也不会少。
移动听书市场的发展,也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经营和盈利模式。一些有声书的销量甚至比纸质书还好。演员黄磊与企鹅兰登合作推出的有声书《七堂极简物理课》在喜马拉雅FM上线后,7天内付费收听总数达到5.6万次,这一数字超过市场上纸质畅销书的平均销量。据喜马拉雅FM透露,平台内热门有声书的累计收听人次,一般能达到2000万以上,最畅销的能达到8000万至1.5亿人次。截至4月18日,网络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在蜻蜓FM上的累计收听量,也分别达到39亿和27.7亿,远超其实体书已堪称奇迹的千万册级销量。当红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以有声小说比电视提前两集的节奏,在喜马拉雅FM与蜻蜓FM上推进。小说上线后,就成为小说付费类的周销量冠军,日均新增和活跃用户数一直稳居首位。
有声书动辄千万乃至上亿量级的收听量,也让作者对有声书出版更加重视。去年5月,《鬼吹灯》系列小说作者天下霸唱的新作《西城风云》独家在喜马拉雅FM发布,就是国内首次有声书先于纸质书发行。
“粉丝”多就是主播好?
毕祎微信公号“我也读书FM”上有这样一段话:“自制有声书出于无奈,因为国内没有出版商,也没有电台愿意不计成本去做一些好书的有声版。”这个简介稍显偏激,但他在喜马拉雅FM上发表的1213段“声音”,确实与平台上的热门有声书截然不同,大多是国外非虚构类经典作品,包括《草原帝国》《基督教思想史》《神袛、陵墓与学者》等。为了照顾包括母亲在内的女性听众,也有《名利场》等少数经典文学名著。
“不和别人重复,要读别人不太读的东西。”毕祎解释小众化的原因。选书标志是书本身内容好,不能太翻译腔,否则读和听起来都会比较费劲。“我父母是一天到晚都在听。有的人还会把我读书的声音当作午间催眠。不管怎样,起作用就行。”毕祎笑着说。
“并非所有的纸质书都能够适合改编成为有声书。从未来内容趋势看,在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的时间越来越稀缺,优质的付费内容能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有声书的引进也会基于这样的目的。”叶健平也说。
如果仔细对比处女作《美国、俄国与冷战》,和新近上传的《草原帝国》,会发现毕祎前后声音有所不同。早期朗诵的意味更重,现在更放松。“不能让人听得太疲劳。我经常告诉爸妈,听了10分钟觉得累就告诉我。我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下次朗读时重新调整。”
看理想音频编辑张登邑最近刚刚忙完豆瓣时间上非常受欢迎的影音节目《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她做过电台主播,也一直在关注有声书。“有声书对主播要求很高。不能太播音主持腔,声音又不能太平,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如果声音能产生性格的话,念这本书的状态和其气质是要符合的,让人听着听着就忘记声音,完全沉浸到内容中去。”遗憾的是,在她看来,现在很多有声书的主播没有达到这种状态。
然而就像网络时代很多事物的评价标准已经不是做得好不好,而是能不能火、能不能“网红”一样,在有声书质量的评价上,主播是不是好,实际上很大程度是靠“粉丝”多不多来衡量的。
“我在赚奶粉钱的路上,小纸巾继承了我的优良基因,萌萌嗒。”4月18日,喜马拉雅FM人气主播、有200多万粉丝的主播“有声的紫襟”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女儿照片后,又在喜马拉雅FM的主播动态里发了同样一条图文信息。16个小时内,有424个点赞和105条粉丝评论。“有声的紫襟”擅长朗读恐怖悬疑小说,《藏地密码》《黄河鬼事》《摸金天师》等都收割了大量粉丝。
“有声的紫襟”是喜马拉雅FM人气主播,有200多万粉丝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26岁的“有声的紫襟”将自己定义为“艺人”,把走红归结为“专业的演播技术之外,还注重自我运营方式”。“很多主播是节目录制好,拿到录制费就不管了。我会负责到底。”他开通了微信公号、微博,去年以前还坚持写博客,认为自己早早开始的粉丝经营是一个“眼光问题”。他认为,毕竟听众光听声音还是会感觉隔了一层,不时在网上发些日常生活照片,可以让粉丝更加了解自己,时间久了自然会积累不少“死忠粉”。
与出版社共同打造IP
“个人免费做有声书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没有专业设备。”毕祎说,小作坊式的制作有时也难免瑕疵。“偶尔会有字念错。可能大多数人发现不了,但有些‘粉丝’非常认真,他们是边听边对着书看的。”
另外就是行业内普遍面临的版权问题。有一次,毕祎把有声书都制作好了,但被某出版社认为是侵权,最后不得不删掉。“互联网的价值就是颠覆传统价值,包括版权的界定。”毕祎说,所谓侵权与否,要看其行为是否涉及商业利益。他把自己这种自娱自乐的行为比作是“站在马路上读书”,充其量就是吸引了些围观的人。尽管他的有声书在朗读和配乐上都是专业级别,但并没有商业化打算。“我经常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是为了帮助别人。”
“国内有声出版行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版权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叶健平告诉第一财经。他介绍,喜马拉雅FM在版权方面投入巨大,与拥有1000万部作品的全球最大中文阅读平台腾讯阅文集团达成排他性合作,获得海量版权内容。此外,还与多家一线图书公司、热门节目等签订合作,目前已拥有市场上70% 畅销书的有声版权。
对于那些平台上没有获得版权,但自己又感兴趣的作品,“有声的紫襟”会出面购买版权。以自己“网红”的身份,也比较容易取得对方授权。他的苦恼在于,盗版他的节目经常出现。
“用户很容易在各个渠道搜到免费的内容,小网站的盗版情况更是非常严重。”徐蕊也说。以在蜻蜓FM上非常有名的《蒋勋细说红楼梦》为例,严格说来并非有声书,但依然是付费专区最受欢迎的栏目之一,160期累计播放次数已经达到了2.1亿次。与此同时,在各种贴吧、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大量盗版内容。徐蕊说,这就是版权所有者在分发时没有妥善处理造成的。“蒋勋已经表示,继续在蜻蜓FM上发布《红楼梦》后40回有声读物。相信这次版权能得到保障。”
叶健平还说,有声书平台与出版社就版权展开合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深度合作,“共同打造IP” 。喜马拉雅FM的合作方包括中信出版、中南博集、果麦文化、上海译文、企鹅兰登、蓝狮子等近20家一线出版商。“一种情况是,我们将版权放入我们的版权库中,撮合平台主播进行有声化改编。另一种情况是,已经制作完成的,喜马拉雅FM提供平台和发行渠道。”
《人民的名义》热播,有声书也登上人气榜
抢占冰箱、油烟机、床头灯甚至热水器
作为70后,毕祎对有声书的喜欢缘于童年。小时候经常生病,去医院看病时父母就给他带个小录音机,听着《神笔马良》《一千零一夜》等故事,打发漫长的等候时间。“有声书的兴起是生活方式变了。以前不看电视可以听CD、看书,现在人手一个手机,汽车保有量也突飞猛进,就像当下流行的各种共享单车一样,还是以前的形式,但换种媒介一下就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生机。”但他觉得,有声书必须找到新的赢利模式。
“有声的紫襟”则说,如果不是当年在北京电台偶然听到艾宝良演播的《午夜拍案惊奇》,唤起他大学时在过道里听电台鬼故事吓得“膀胱紧缩”的刺激感,学计算机专业的他,现在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IT男。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有声的紫襟”决心辞掉工作,专心做起有声书主播。
凭借付费订阅和粉丝打赏,他每月收入10万以上,是喜马拉雅FM播讲有声书收入最高的主播之一。“但行业还是原始拓荒期,商业变现模式并不成熟,做主播的人很多,能做到我这样收入的,可能在平台上也就是个位数。”
尽管有声书发展过程困难重重,但在网络电台APP平台看来,未来充满期待。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听音频、听有声书的场景会越来越普遍。在徐蕊看来,继成功争取到只有碎片化时间的白领后,未来有声书还将试图攻克包括保安、司机、家庭主妇在内的人群,他们有大片空白时间,“做家务、开车、消磨时间的时候都是伴听环境”。
这不仅是设想,而且正在变成现实。为了更好地让内容伴随用户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喜马拉雅FM正试图通过“喜马拉雅Inside”,将声音内置到各种设备中,实现“场景顺延”,还为此造了个新词:新声活。目前已有包括阿里、小米等近1000家智能家居、汽车、音响领域的品牌接入“喜马拉雅Inside”。“用户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的音频播放,实现音频的时刻相伴。”叶健平解释道。
而继汽车之后,蜻蜓FM同样在有声书的载体选择上瞄准了智能家居,合作方则是海尔。海尔提供的一个调查结论看起来让人兴奋:当人们在厨房中忙碌时,对于“听”的依赖度非常高。“这也促使我们向着新的发展方向转变,”徐蕊说,就像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未来家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载体也要充分激活,电视、冰箱、油烟机、床头灯甚至热水器上,也会越来越多出现音频的身影,真正让人随时随地可以“听书”。
在电子书之后,一个属于有声书的阅读时代,很可能已经到来。
“文弱书生”的出现,是男性气概的“去势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这是房产经纪人麦克斯的工作日记,他在伦敦的豪宅交易市场浸淫了15年,而今他选择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以非虚构的方式讲述出来。
在一键购物时代,书店是否还有必要?当传统书籍式微,书店如何才能存活下去?杰夫·多伊奇的回答是——《总有好书店》。
3月8日是女性的节日,第一财经·阅读周刊精选7本关于女性的新书,涵盖怎样看待家务、如何养育男孩、更年期、女性史等主题。
57岁的苗族女人阿包,大半生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因为几乎不识字,27岁那年找零工时,还被人贩子拐卖,所幸几个月后成功逃跑。30年前,阿包就决心把自己的人生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