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合机构对1800多名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贝利测试显示,约有48%的幼儿认知发展滞后,远高于15.87%的正常比例。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美方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思高(Scott Rozelle) 在儿童节当天呼吁,各方应在孩子发育早期积极介入,帮助他们不错过脑智发育的关键期,为未来预备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贫困儿童认知滞后明显
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由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参与。2013年到2015年,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在陕西省174个乡镇351个村庄进行了中国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贝利测试。测试对象是1808名6-30个月大的儿童。
贝利测试是一种已被普遍接受的评估儿童早期发展的国际量表。根据这一量表,贝利智力发育指数低于84分即为认知发展滞后。按照国际标准智商分数分布图,认知滞后的正常比例大约在15.87%。
但西部贫困儿童的认知测试结果显示,在18-24个月大的幼儿中,认知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41%。而在25-30个月大的孩子中,认知滞后的比例更高达55%。这表明,认知滞后的比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国际脑科学最新科研成果显示,生命最初1000天对于儿童的一生至关重要,一个人两岁半时的IQ决定其终身的IQ值。为此,美国等多国都已开展由政府驱动的1000天早期发展干预计划。
留守儿童现低龄化特征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贫困儿童出现如此结果的认知滞后状况?研究团队发现,不良的养育行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贫困农村,陪婴幼儿读书、唱歌、用玩具做游戏等认知刺激练习非常少。
此外,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家进城打工也是造成幼儿认知滞后的一个因素。根据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调研,约有40%的幼儿由母亲以外的其他人照顾,其中奶奶是最常见的非母亲监护人。奶奶们养育观念相对落后,往往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足够,而且有不少是文盲,尽管很爱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互动。
留守儿童的低龄化值得关注。罗思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留守儿童中,有40%是在18个月后与母亲分离。多项关于小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婴幼儿更容易受到与父母分离的影响。孩子越小,这种分离的破坏性就越大。
第一财经记者在陕西省丹凤县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妇女在孩子一岁断奶后就进城打工,一年里往往只在春节回家过几天。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助理教授岳爱持续多年在陕西农村做相关调研。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尽管妈妈带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同样需要提升,但是明显能看出,奶奶带的孩子相对更加内向受到的刺激性互动更少。而且,他们也观察到,在母亲离开家庭后,幼儿的智商出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急剧下降。
“我们知道很多母亲是无奈离开孩子,她们也面临很大压力。但是我们还是建议母亲不要太早离开孩子,尤其是在0到3岁孩子早期发育的关键期,尽量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对孩子一生的意义重大。当然,社会需要作出更多改变,帮助这些母亲可以安心陪伴孩子。”岳爱说。
罗思高认为,如果能在早期介入,只需要相对较少的投入,比如增加孩子营养、提供好的养育服务、提高监护人养育意识和水平,就能够有效地减少认知滞后比率。解决这个问题的困难不在于能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贫困儿童认知滞后的严重性。
“0到3岁是一个窗口期,过了这个窗口期,干预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这个事情是很紧急的,希望各个方面都能迅速行动起来。” 罗思高说。
稀土开采企业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应当是国家推动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及所属稀土开采企业和稀土冶炼分离企业。
在市场情绪强烈时,投资者更加需要冷静下来,用深度思考的理性来支持投资决策,尽量避免冲动、依靠直觉去做投资决策。
重塑AI世界的力量不仅仅在硅谷,更在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的手中。
公众对于男性群体感染HPV危害仍缺乏足够认知。
两位网络主播申报收入却与直播带货销量严重不匹配,引起税务局工作人员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