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还在玩同业套利?看海外银行资管如何转型

第一财经APP 2017-08-27 14:08:00

作者:周艾琳    责编:林洁琛

强监管下,同业套利、产品嵌套的扩表模式受阻,中国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势在必行。“同业业务”在国外是作为战略客群去经营的,被称为“金融机构服务团队”,业务包括并购、股债承销等。相比,中国的同业套利模式存在期限错配问题。

一边是息差因利率市场化而被不断压缩,另一边是同业套利、产品嵌套的扩表模式受阻。2017年注定是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之年。

2017年3月-4月,银监会连发4、5、6、7、43、45、56、53号八个文件,对目前资管行业的各类套利、违规业务规模提出了整改和规范治理要求。因市场利率上行和强监管,上半年银行业的同业、理财、表外业务结束野蛮生长,开始出现“缩表”。

“中国所谓的‘同业业务’在国外向来是作为战略客群去经营的,一般被称为‘金融机构服务团队’ (financial institution team),有专门的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团队,业务也包括并购、股债承销等。”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金融机构咨询负责人曲向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相比之下,中国的同业套利模式存在期限错配问题,这在国外实践中并不合规。

在他看来,中国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势在必行。曲向军称,截至2017年一季度,全球前20大资管机构中,11家为银行系资管,管理资产占比高达46.7%。记者也发现,以摩根大通为例,资管是其四大业务板块中股本回报率(ROE)最高的业务,2015年ROE达到21%,显著高于同期个人和社区银行的18%、商业银行的15%、公司和投行业务的12%。

近期,麦肯锡发布《麦肯锡中国银行业CEO季刊》最新一期《转型如何成功?胜出市场,超越同业》,结合了其此前的众多实践案例,对中国商业银行如何成功实现转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报告对中国银行资管转型给出了六大策略建议。

中国银行资管亟待转型

2012年中国进入大资管时代以来,资管市场度过了黄金五年,2012-2016年管理资产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

根据银监会、保监会、基金业协会等披露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包括银行、信托、基金、保险等多方金融机构累计的资管业务规模高达114万亿元,另据央行《2017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下称“报告”)估计,剔除交叉持有的因素后,各行业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约60多万亿元。在114万亿元的大资管蛋糕中,银行理财规模最大,占25.5%的份额。其中,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和23.1万亿元,已经有十家中国的银行理财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麦肯锡预计,即使未来银行资管业务增速仅保持在15%(略高于GDP的两倍增速),银行资管整体规模在2020年也将突破50万亿元,在2021年接近60万亿元。

但曲向军也表示,从2017年以来,以“去杠杆、去通道、控风险”为主基调的一系列针对银行资管行业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报告也明确提出了针对资管行业的五大问题和六大解决措施,而更具影响力的新规可能年内即将出台,将从源头上遏制资管产品的多层嵌套。

无疑,2017年标志着大资管业务进入强监管周期。麦肯锡提及,强监管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7年5月底的银行理财规模为28.4万亿元,相比4月的30万亿元下降了1.6万亿元,为十年来最大单月降幅。银行理财2004-2015年每年50%以上的增速可能一去不复返。

“强监管周期中,商行资管原有以融资类业务出表、多层嵌套监管套利、利用同业理财做大规模的业务模式注定不可持续,同时,以刚性兑付为隐形担保的预期收益模式也将面临挑战,现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转型迫在眉睫。”曲向军对记者表示。

他称:“国内银行资管业务要实现商业模式转变,要加强投研、风控系统,而如今国内银行资管部缺乏完整的宏观、策略研究团队,模式多为包装产品,同业部拿对公理财的资金去投资非标资产,存在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负债端资金往往就几个月,而非标项目则可能是两三年,这在国外是不合规的。”

因此,曲向军认为,“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模式本源,提升固定收益投资能力,对客户进行分级,组建完善的投研团队,不同的产品要分不同的团队,且风控能力也要加强。”

说到底,资管行业的宗旨就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而麦肯锡也认为,银行凭借着渠道、客户资源、数据和公信力,从事资管业务有天然优势。

“不过,由于建立资管团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投研能力,例如某顶尖美资银行资管业务的成本收益比高达70%,而没有高投入就很难有持续的高回报;而另一家美资银行鉴于成本收益比,此前就把资管部卖了,只做分销渠道。因此,对于国内城商行等中小银行而言,不一定要做资管业务,可以更多发展财富管理,提高投资咨询能力,做产品顾问,提升分销能力。”曲向军告诉记者。

强化资管业务的五大价值

在麦肯锡看来,强化资管业务对银行而言有五大战略价值:轻资本、高收益、收入贡献稳定、协同效应大、高估值。

就轻资本高收益而言,资管业务的收益以“管理费用+业绩提成”为主,业务扩张对资本依赖度较低,是以中间业务收入驱动业务的代表。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以摩根大通为例,资管是其四大业务板块中ROE最高的业务,2015年ROE达到21%,显著高于商业银行的15%、公司和投行业务的12%。

同时,资管业务周期属性弱,收入贡献较为稳定,管理规模即使在熊市也可保持较高水平。领先银行的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0%。

就协同效应来看,商业银行开展资管业务能在资金和资产两端充分发挥银行内部的合力。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摩根大通通过与公司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个人和社区银行三大板块开展协同,资管板块共实现了高达24亿美元的协同效应,占资管业务总营收的20%,占全行整体协同效应收入的16%。

资管业务给银行带来的高估值也显而易见。曲向军介绍称,全球资管业务规模最大的四家银行:摩根大通、瑞银、纽约梅隆、道富的市净率远远高于发达市场的银行业平均水平。

六大策略助力银行资管转型

根据麦肯锡与全球和中国众多本土银行合作的案例来看,银行资管业务转型有六大策略。

就第一个策略而言, 中国商业银行需要在建立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的基础上,以固定收益和非标债权市场为重点建立直接投资能力,并同时建立完善的委外投资能力,从而形成商业银行资管投资能力的三大支柱。

“国内银行资管的投研团队仍有待强化,需要逐步搭建一只研究团队:包括宏观及策略分析师团队和重点大类资产类别(固收、权益类、大宗商品、另类资产)的专职研究员。”曲向军对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以瑞银为例,其建立了以CIO(全球投资战略委员会)为核心的资产配置研究和决策体系,配备了首席经济学家和首席投资官领衔的宏观、策略团队,制定中长期的资产配置战略,并建立相应的产品池;摩根大通资管板块则专门配备了30名市场策略师,基于宏观研究提供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同时,麦肯锡认为,预计2016年底的委外资金大约在3万-5万亿元,占银行理财规模的10%-17%,但银行资管逐步弱化成了资金通道,忽略了自身直投能力建设。因此,银行资管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在固收和泛固收(非标)资产领域的优势,并在债券投资方面从目前的持有到期为主的投资模式向交易型、策略型投资模式转型。在此之上,银行资管需要围绕固定收益市场未来的增长重点领域,包括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PPP,打造相应的投资能力。

此外,处于枢纽地位的银行资管,也必须充分利用券商资管、公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投资这些专业机构的投资能力,从而实现对于二级权益市场、私募股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资产类别的覆盖。

第二个策略则是完善产品体系,打造拳头产品。第一财经记者也发现,以摩根大通为例,其根据行业周期和热点,每年滚动推出主题化投资方案。2015年主题化方案管理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70亿美元,是2010年的185倍。国内银行中,工商银行通过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产品的打造,在银行资管市场上独树一帜,对其私人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推动净值化转型需要加速。不过,从目前的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型,这意味着银行在产品管理方面需要从投决体系、风控机制、产品估值、信息披露、激励机制、后台运营和IT系统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比如,在产品估值方面,建立一套围绕非标业务的估值方法,通过非标资产减值计提的方式,动态反应资产的信用风险。

就第三个策略而言,就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资管全价值链一体化协同。

麦肯锡认为,丰富的资产和资金来源本是商业银行展开资管业务的最大优势,但是由于中国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部门本位”和存款考核压力,导致商行资管的协同效应远远未被释放,比如近两年来,银行个人、私人银行和公司客户在理财蛋糕中的占比下降,从2014年的97%下降到2016年的79%。而同期同业理财却高歌猛进。

第四个策略则是建立资管事业部治理模式和市场化的人才体系。曲向军表示,目前银行资管普遍定位总行一级业务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和相应的人、财、风险授权,人员晋升通道和薪酬激励普遍不及券商、基金、信托等。

参考国际经验,领先银行的资管业务一般采取独立子公司的模式,配备完整的前中后台职能,业务不但服务本行客户,也同时服务行外客户。因此,麦肯锡建议,中国商业银行也应该加快资管业逐步从事业部向子公司的转型步伐,逐步实现资管业务的独立核算,风险隔离和自主经营。

不可忽视的是,资管业务也是一个高端人才驱动的业务,据记者调查,某顶尖美资银行资管业务,其资管业务成本收入比超过70%,人员成本近几年稳定在资管业务总成本的60%;上述美资银行系资管公司人均薪酬高达24万美元左右,而与之相应地,其高级投资经理保留率大于95%,董事总经理平均任职年限大于15年,对其投资组合能够获得长期稳定高回报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五大策略就是建立端到端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布局智能资管。某美资大行在2015年仅在资管条线就投入7亿美元用于技术升级,实现流程自动化。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从资产验证、智能投顾、智能投研、量化策略、智能获客等多个领域,对资管业务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形成冲击。

第六个策略则是建立完善的资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这包括了从产品设计上就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例如为产品设置大额赎回限制、资金端向更稳定的零售资金倾斜等。此外,对通道类产品实行对底层资产信用风险的穿透式管理。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