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2017赛季英特尔与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利用FreeD技术在11个NFL体育场馆为橄榄球球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回放体验,每个体育场都配备了38个5K超高清摄像机,可以全角度捕捉顶级赛况,呈献升级版360度比赛集锦和沉浸式观看视角。
在支持FreeD的体育场所举行的比赛中,球迷将能够通过NFL.com、NFL Mobile应用、NFL YouTube*频道以及NFL球队数字产品来观看并分享赛事精彩集锦。球迷还将体验到效果更好的场内回放,更近距离地观看球员在场上的动作。
在中国无锡,同样是围绕智慧体育的高峰论坛在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首次亮相也获得了高度关注。
“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装备、物联网的加速应用,智慧体育将使我们获得更加个性化、科学化、智慧化的运动体验,真正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江苏体育局局长陈刚对包括第一财经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潘志庚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VR将会让体育赛事观看带来全新的体验。不过现在,中国的智慧体育场馆还在建设中,“VR在体育上的应用还是更偏重娱乐化,或者说在竞技体育上应用在运动员的训练中。”他说。
在陈刚的脑海中,有想象过这样的城市白领智慧体育生活:通过一款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定的应用,获得一个阶段的健身计划与运动处方,然后在跑步时通过智能跑步机、智能手环等硬件实时记录运动数据、心率、卡路里消耗,计算运动强度;想去打羽毛球时,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并预约场地、教练甚至对手;运动结束之后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无货币方式完成结算;如果遇到极端天气不便于去球场,可以在家里打开智能终端,手持带有感应芯片的智能羽毛球拍,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虚拟打球;如果需要查询赛事活动、购买健身器材和服装,也可便捷地通过终端应用下单购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再次通过体质测定,获取新一阶段运动处方。
简言之,智慧体育由多方面构成,这包括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位置服务的智慧体育服务,即时进行体育场地预订健身场所查询,在线获得健身指导和运动处方等服务,推行全方位、全过程健康管理,丰富和改善包括健身、娱乐、休闲、康复等体育消费产品及服务。
无一例外,智慧体育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及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新载体。
如今,江苏省开通了全省体育数字地图查询、体育数字博物馆、电子图书馆等,建成覆盖13个设区市的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电子地图,省市体育局普遍釆用新媒体传播,开通WAP门户网、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苏州、常州等地开发苏体通、常享动APP产品,整合健身、赛事、场馆资源,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点赞。
9月10日在无锡还举行了四项智慧体育项目签约,在无锡建立智慧体育产业园、智慧体育众创空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智慧体育(无锡)创新中心,并签署国家级智慧体育产业园合作协议,探索智慧体育的发展路径。
作为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集中和共享利用的载体,云计算、AI技术的发展让大数据深度分析挖掘成为可能,从而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背后的大数据带来了巨大的价值空间,既可用需求变化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用供给侧引领消费升级,进而推动体育产业领域供需两侧提升能级。而VR技术的发展也可以给体育生活带来新的观感和参与可能。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2016年物博会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国家体育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在无锡建立智慧体育(无锡)创新中心。经过一年的努力已有初步成果,智慧体育(无锡)创新中心已经正式落户揭牌,创新中心将协助江苏乃至全国推进健身物联网标准建设、运动大数据技术研发,智慧体育专项软硬件开发、智慧化场馆建设管理研究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加速物联网在运动健康方面的推广应用。
亚伯拉罕森表示:“体育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相似之处远大于差异。”
若以今日的标准来衡量,昔日的竞技体育绝对是“野蛮”的,可是在以往的社会里,人们本不需要像在的社会里那样,从儿童时期起就学着把自我约束、克制情感的要求内化在心。
昔日西甲球星、曾效力于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的哈维尔·萨维奥拉“回归”绿茵场,在西甲上海学院与小球员们互动训练和比赛。
手握外卡参赛资格的28岁中国小将赵心童夺得2025斯诺克世锦赛冠军,成为中国首位也是亚洲首位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已接近9万亿元。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