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石化宣布,由其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适应国六清洁汽油生产关键技术“和”适应国六清洁柴油生产关键技术“正式启动,国六车用油品呼之欲出。
国六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之一。2016年12月,国家发布《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明确“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轻型汽车应符合该标准要求”;但在2025年7月1日前,国五汽车的“在用符合性检查”仍执行国五标准要求。
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称,国六汽油标准具备四大亮点:一是加严烯烃含量限值,由24%分别降至国六a阶段18%、b阶段15%;二是加严芳烃含量限值,由40%降至35%;三是加严苯含量限值,由1%下降至0.8%,严于欧盟1%的标准;四是加严汽油馏程50%蒸发温度限值,由120℃降至110℃。
而国六柴油标准具备三大亮点:一是加严多环芳烃的含量限值,由11%下降至7%、下降36%,严于欧盟8%的标准;二是新增总污染物含量的指标,要求不大于24mg/kg;三是调整车用柴油的密度、闪点等指标,国六柴油标准收紧了密度上限要求,闪点限值由55℃提高到60℃。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确保汽油、柴油质量按期实现国六升级,尚需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生产环节的系列攻关。作为国内成品油主供应商,中国石化在科技创新、特别是绿色技术方面具有强大优势,该两项研究必将对油品国六升级产生重大推进作用。
中国石化方面介绍,”适应国六清洁汽油生产关键技术“项目以缓解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出发点,从汽油组分对发动机动力性能、排放性能的影响以及基于定向反应的催化剂构效关系等基础研究入手, 以实现国六汽油绿色、低成本质量升级为总目标,着力突破高清洁汽油组分制备及分子水平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等关键技术瓶颈,力争在汽油清洁化领域,从标准制定到单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适应国六清洁柴油生产关键技术“项目着力解决装置能耗大幅增加、催化剂寿命急剧缩短等问题。构建包括催化剂、工艺全方位的国六柴油质量升级技术平台,满足国家柴油质量升级的重大需求。
此前,根据国务院专题会议要求,国家环保部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国石化已经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个城市区域内炼厂率先完成了国六柴油的质量升级。
水域方面“无处可去”,管理方面“政出多门”、政策法规不匹配、市场定位的“精英俱乐部”偏误、配套设施的环保限制。
这场烟花秀最具普遍的善后意义,就是怎样的环保制度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完善环保领域的现代治理结构,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说一套做一套”的表演式ESG宣传,可能让品牌变成“消失的始祖鸟”。
每回收利用1吨旧衣物,可减少3.6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0.5吨原油及20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