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阅读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周荐书】俄国流亡贵族小姐的战时日记,勾画出旧欧洲的灭亡

第一财经APP 2018-02-02 13:07:41

作者:菲戈    责编:罗敏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是一位俄国流亡贵族女性的日记,如约翰•勒卡雷的评价:“它透过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的眼睛,勾画了旧欧洲的灭亡。而这位贵族小姐自己的世界,也随着她所经历的事件慢慢覆灭。”

《柏林记忆:逃离悲恸之地》

【俄】玛丽•瓦西里奇科夫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18年1月版

流亡欧洲的“白俄”,一辈子也真是跌宕起伏。经历了十月革命的巨大动荡,好不容易逃到欧洲,面对身份的重新确认和生活方式的艰难转变,终于安顿下来,不久却又要面对一次更残酷的大战。当纳粹德国入侵他们曾经的祖国,他们的感受如何?当苏联反攻,一路浩浩荡荡杀入欧洲,他们又是否惊惶?本书就是一位俄国流亡贵族女性的日记。玛丽(“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出身白俄贵族家庭,幼年起即随身份显赫的父母流亡海外,游学法国,成年后在德国工作。日记的记录时间为1940~1945年,与整个“二战”大致同步。如约翰•勒卡雷的评价:“它透过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的眼睛,勾画了旧欧洲的灭亡。而这位贵族小姐自己的世界,也随着她所经历的事件慢慢覆灭。”

《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姚大力 著

三联书店2018年1月版

作为北方民族史、蒙元史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姚大力在这部论文集中,试图通过与蒙元、回族、满族和拓跋鲜卑的历史与族群认同的对照,为我们梳理“何谓中国”、“中国的多样性”以及“民族认同与民族形成”。当我们习惯于不加反思地说出“中华民族”,很多时候是把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混为一谈,但在历史上,这是两回事,有关联但不能合并为一个过程。在对一系列论著,如陈来的《归属与创伤》、拉铁摩尔的《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汪荣祖的《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约翰•曼的《成吉思汗、他的继任者们与今日中国的形成》、张承志的《心灵史》等的评论中,姚大力展示了他比较认同的“通向文化多元主义的奥德赛之旅”的思路。

《意愿的冲撞:社会等级的歧义如何孕育冲突》

【美】罗杰•古尔德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这是一部社会学名著,作者罗杰•古尔德是美国社会学家,耶鲁大学社会学暨政治学教授,可惜因白血病英年早逝,只活了不到40岁(1962~2002)。本书是他在去世前两周刚刚完成。这项课题始于1996年罗杰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国家档案馆查找科西嘉岛的世仇资料,此后他又获得了美国多个城市的杀人案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他建立了一个模型。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的主体,探讨为何绝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流血冲突都源于区区小事。通过对日常纠纷、宿怨、谋杀、复仇、革命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分析,本书思考了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指出暴力冲突除了与个人品性及文化背景有关之外,往往发生在当事人对自己的身份等级产生歧义的社会关系中。

《开垦地:诗选1966-1996》

【爱尔兰】谢默斯•希尼 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2月版

早就听说黄灿然在翻译希尼,既有他的诗歌,也有他的文论,但迟迟未见面世。这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翻译工程,因为希尼的诗歌和文论所涉及的文化与精神背景极其宽广深厚,黄灿然花了近20年来细细打磨。去年底,《希尼三十年文选》率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在诗集终于也来了,时间跨度同样也是三十年。作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被公认为继叶芝之后最伟大的爱尔兰诗人,也是英语世界中最具技艺和最深刻的诗人。《开垦地》是希尼的自选集,精选了12部诗集中的代表作、两部重要译作的精华部分以及一些以前未结集的作品。身处现代爱尔兰那田园诗与血腥暴力难分难解的历史漩涡,希尼说,“我作诗是为了看清自己,使黑暗发出回声”。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