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默克全球CEO欧思明:今天的中国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 商业领袖

第一财经APP 2018-04-11 21:14:43

作者:王悦    责编:胡军华

根据默克公布的最新2017年财报,其近些年着力布局的新兴业务——医药健康及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了总营收贡献的主力军,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二者营收推动集团销售增长2%。

“在我移交话筒之前,我想谈一个2018年及以后对我们(默克)而言很重要的话题——中国。我们进入这个市场至今已经85年,就商业而言,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中国政府正在推进改革创新驱动经济,并扩大医保系统。这使我们的业务前景令人振奋。”日前,在默克全球总部德国达姆施塔特市举办的2018年媒体发布会上,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欧思明(Stefan Oschmann)如此表示。

尽管去年以来,外资药企在中国缩减、调整研发中心的消息不断,但这家至今已有350年历史的老牌德国家族企业却逆势而行,持续重金加码中国。在第一财经记者参加的这场召集了全球媒体的发布会上,作为默克如今的掌舵人,欧思明将默克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定为了两个:创新科技和中国,而来自中国的记者也首次获得了4个席位,用欧思明博士的话说,他们今后需要更多“公开和建设性地与中国伙伴来谈论一些话题”。

巨头转型

作为一家全球公司,默克在过去一直以化工和医药这两门传统业务“见长”,但自十年前开始,这家有着350年历史的老牌德国家族企业开始了一场迈向科技的转型。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掌门人欧思明不再称默克为医药化工企业,而更愿意将默克定位为一家主营医药健康、生命科学以及高性能材料的科学和技术公司。在他半小时的发言中,有接近一半的时间在向在座的媒体介绍默克近几年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性成就,包括最新的生物制药工艺解决方案以及液晶显示技术等等。

根据默克公布的最新2017年财报,其近些年着力布局的新兴业务——医药健康及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了总营收贡献的主力军,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二者营收推动集团销售增长2%。其中,医药健康业务在过去的一年销售达70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46%;生命科学业务总销售额达58.8亿欧元,占总销售额的38%。

其转型很大的表现在于默克公司运作流程的全球化转变。在过去,默克的业务中心主要在欧洲,但如今已经转移至了新兴市场。

医药健康业务CEO 葛丽鹤(Belen Garijo)在接受一财的采访中说,默克是要“在成熟市场比如美国维持增长,并在新兴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具体来说,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市场将靠特药保持增长,而生物制药、普药中的心血管、内分泌等产品将在新兴市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默克在医药健康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市场。

加码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成为了这家350年的巨头企业谋求转型的重要一环。

“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这个行业未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我最近访问了深圳和北京,并会见了主要的科技和生物技术公司。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这适应了北京和上海蓬勃发展的创业环境。”欧思明表示,“我们想成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创新中心。依靠创新中心,我们希望能与初创公司和科技公司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国的创新项目,我们希望并利用我们在中国的机会,对这个市场进行针对性的投资。”

目前默克在中国已经在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兴建了研发及生产中心,以推进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布局。

以默克南通制药基地为例,这个斥资1.7亿欧元的制药基地使默克成为首家在华大规模投资设厂生产中国基药目录药物的跨国企业,事实上,这也是默克在欧洲之外最大的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南通制药基地附近投资8000万欧元建立生命科学中心,专门生产高纯度无机盐、细胞培养基质和辅料,以及可直接使用培养基。

默克对中国的加码与近两年中国异军突起的生物制药市场不无关系。IMS Health的一项统计表示,2014年中国生物制药市场已达到5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而在竞争层面,包括新药研发的创新公司、跨国药企、本土制药巨头都正在这条赛道上赛跑。

对于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来说,速度已经成为关键。这个速度不仅仅是药物推向市场的速度,也是临床实验的速度。举例而言,如果制药企业花费3年生产药物再失败,再次研发也将拖慢整个进程,而要是能将这个时间缩短到6个月,那么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倍数级速度的提高。

为此,去年9月,默克在上海成立了BioReliance End-to-End生物工艺开发中心,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一整套生物药的工艺“打包”服务,协助他们加快临床药物从分子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速度,分析、质量控制、最终的厂房设计和咨询。

尽管近几年来,外资药企被普遍认为走出了在华发展的“黄金十年”:国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持续推进,中国政府政策扶持“国产”意图明确,外资药企的市场份额及定价区间不断遭受冲击。再加上中国经济整体放缓,招标政策缩紧,以及接连两年针对外资药企降价幅度高达50%的药价谈判,更令外资药企在华经营压力显现。

但就此放弃全球第二大规模并且增速依旧可观的中国市场并不切实际,默克的对策是:调整在华战略,以适应新形势:比如深耕基层市场,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或者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通过生产和技术共享的合作,力求实现双赢。

“我知道在德国媒体上,中国的经济和贸易政策是经常被讨论的话题。面对这一市场环境,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我们需要公开和建设性地与我们的中国伙伴谈论一些话题。当然,这适用于我们所经营的所有国家。未来的关键技术正在中国兴起。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将抓住中国市场提供的巨大机遇。当前我们最大的挑战当数不断地提供突破性创新产品,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欧思明说。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