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高启洋
文字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各位现场的来宾朋友们,此次正在网端收看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2018年第一财经创新与技术大会的活动现场,我是第一财经节目主持人黄伟。上午的大会我们了解有关于国之重器了量子通信,同时今天上午我们跟各位探讨了独角兽逐鹿资本市场的现状,未来独角兽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接下来我们就抓紧时间,开始今天下午我们所有的内容安排。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中国经济质量优势。
那么,如何借助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畅享未来中国制造呢?当工厂、供应链,还有制造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数字化、越来越智能化的时候,我们所能想象到的未来工厂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在充满人工智能的未来,制造业如何创造价值?
今天我们在现场的第一个演讲环节,将会试图解开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有请到第一位主题演讲嘉宾,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启洋,为我们描绘“未来制造与未来工厂”,有请!
高启洋:
主持人、周总,还有各位嘉宾,大家好!
很高兴第一财经有这个机会让我代表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来为大家分享整个富士康,我们的制作,我们的生产,甚至整个供应链生态链的憧憬。我们有两个诉求,一个是持续性的改善,另外一个诉求就是革命性的创新。最近几年我们都看到商品、产品的创新,对于制造业来讲,制造业是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我们看到过去百年来不过三次工业革命。最近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关系,我们现在正迎来下一阶段的挑战,我们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谈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得不谈一下最近经常谈的两个概念,一个是德国2011年提出的工业4.0,另外一个就是国内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
这两个概念在本质上还是有点不同的,德国的工业4.0主要的诉求包含将整个智慧的传感系统,配合他的网络技术,达到整个工厂生产、制造的效率提升,还有流程改善,强调的生产效率,强有客制化接单订单的灵活性。我们在《中国制造2025的白皮书》中,第一轮的工业表现在于数字化、网络化。产品的创新包含技术的创新,尤其最重要的包含产业模式的创新,在这样的概念底下中国的智能制造的概念,利用的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提升,对于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和商品模式的改变,最重要的开放平台的改变,将带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态系的概念。
我仅用这张图为大家勾勒一下在我们整个技术体系之下,能够支撑的互联网的生态系。这当中包含了几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整个的是将整个IT技术,甚至我们的运营技术,另外我们的CT技术做相应的整合。我们想把供应商,甚至到第三方的软件开发商,甚至到客户的用户做一个全系列的穿接。我们就可以预起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它需要的是供应商的集成跟精准的调控。大量的客制化会不断地产生。过去大量生产,少量客制的时代,慢慢会看到终结。其中最重要的,在供应链当中的工厂端,许多不一样的技术会融合进来,包含新型的自制工具,机器人,包括AGV的整合,实现设备的装置、生产流程上,我们都可以通过不一样的网络技术将它串联起来。这样的集成再扩展到客户和供应商端,从供应商的管理到客户的渠道分销,我们就可以创造不一样的,高附加价值的工业互联网的服务。整个生态系统我们从这里看到三个网络系统,一直网络的融合。
第一个就是我们的工业网,在未来工业网路的安全会远比我们在互联网的安全更为重要。因为对于越来越高度自动化的工厂来讲,这当中有很多制造生产的流程来讲,工业网的网路安全关系到产品它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到底是不是符合规范?甚至对于一个厂的shutdown,所以工业网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我们会关注。结合物联网,我们可以从物料端到客人,甚至到零售业我们整个的生产状况。我们可以预期到的是,可以减少供应商的库存,也可以减少渠道体系的库存。除了避免浪费之外,这当中的整合和资源的再应用,创造出来的机会也是我们可以预期的。
另外工业控制机和机器人的结合,我在工厂制造核心端可以预期的,工厂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构建从端网云,我们叫讯息物理系统,可以把人跟人,还有机器跟机器完整地串联在一起。我们希望达到第一步,我们可以做到自感知,第一个自感知,就是我们的生产制造环节的每一个工站,每一个机器可以自己知道哪里出恩情,哪里可能问题会有问题。自整端是第二阶段,哪里有问题,可以进入第三阶段,自修复,它可以修复错误,甚至及时把生产的流程导回正常的轨道。最后我们希望做到自优化、自调试,借由人工智慧的眼睛,高度客制化的产品线和复合的产品线的制造。
有了这样的生态系的蓝图,我们勾勒出信息互联网平台。最底下最关键的便是数据的收集,有了数据的收集,我们才有办法针对数据去做分类解析,我们当做学习模式的输入,让人工智能可以在这个当中不断地发展。我们把数据解析的这一层,一般我们统称边缘层,在富士康内部我们称为核心层,能够驱动我们未来的生产制造跟工业互联网非常重要的关键,所以我们又把这一层叫核心层。核心层的技术布局,包含着感知执行,我需要大量的感知系统,另外我们一些包含边缘运算的网关也会放在一起。这三大领域包含着讯息传输、数据的分析跟边缘计算的技术,用这样的体系往上支撑整个我们不管是云平台也好,或者说我们的Paas平台也好,作为一个支撑的基础。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希望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创造性一个开放的平台系统,让所有的会员跟我们的使用者,还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开发各式各样不同的应用程序。这样子构建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提供设备的智能化、硬件的集群化、软件的服务化,数字的模型化,到最后把整个模型做到业务化的智能制造模式。
为了迎合数据关键的解析,我们的总裁郭台铭先生把整个数据分成6个流。这6个流主要归纳出三大实体流,包含人流、物流、过程流,还有三大虚拟流,包括金流、讯流跟技术流。可以给内部提质增效,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对人流的数据解析,可以运用到会议室签到或者上下班的考勤,我们不需要对人员的checking。甚至对于写客人的来访,或者甚至区域的管控,安全的管控,这是最简单的应用场景,我们不再需要书面或者设备打卡或者确认的流程。另外像物流的掌控,我们就可以把它跟仓库管理结合在一起,这样对于仓库的运用,对于物流卡车的效率提升也可以有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还是在6流资讯的相互结合,这里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把人流跟生产基础,我们叫技术流,我们可以把资源用在对的地方,才能向智能场景迈进。
另外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得到很多资讯,通过云平台上面的人工智能引擎的处理相结合在一起,这个云端智慧平台慢慢就会形成,甚至到最后可以在平台上分享给大家,达到共享。在智慧供应链上面可以产生很大的功效,他看到是供应商端到客户端的共享跟结合。这部分对于资源的应用,对于产品或者是库存的管控,会做到很好的效能。另外像金流的建立,刚才说到的生态系统当中,金流的建立对区块链金融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6流的综效集合呢?产生的综效可能是指数型的发展,不是过去我们看到的线性型的发展。这样子搭配千万会员,应用程序的开发,在整个运营的技术上面,我们可以预期会有不同的新产业,不同的行业别会应运而生。这个就是我们整个的6流数据在工业4.0也好,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底下,最主要的骨干跟支撑。
有了那么多的数据,其实我们针对数据做完分类之后,大量的数据需要高效能的运算,为了支撑这样的一个运算跟深度学习。在未来我们可以预期,高效能的运算服务器的应用,在协助产业转型的发展当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在这里可以跟大家举个例子,用一个8K的影像,富士康做过实验,跟一般的传统服务器,我们可以达到108倍的运算效能。
我举个例子,控制肿瘤放射器的剂量非常重要。过去手算的时代,这种误差可以达到10%,即使是用电脑做运算,不同的演算费相差也大。我们用最精准的算法,它可以剂量误差控制在1%,但是在一条生产线可能耗时6到7小时,这样临床就没有办法应用。后来我们进行技术调整,放射的模拟时间从3、4个小时变成10分钟,整个加速是114倍。让手术的成功率跟不必要的放射性,更加提高。我们做深度学习,我们需要很多的模型运算,不断地重复执行,验证这个模型运算的准确性。用HPC以之后,它提升的效率可以达到2820倍,3、40秒可以处理40万张的图形。8K的影像在这样的有效传输之下,它的发展更为迅速。我们刚才提到边缘层收集到的关键纳米有效微观的数据,在建模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高速度的运算中心,加速我们的工业和产业的革新和推动。
刚才有提到过,整个工业互联网我们想要追求的并不是一个单一产业或者单一公司的成长,所以在这样的平台架构底下,既然是个平台我们就必须把它跟所有的行业结合在一起。就是不同行业间的连接,产生的相关联的应用。这当中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把感测技术和食品行业结合,运送可以更及时。过去食材的浪费,在未来会慢慢减少。另外我们把自动化和IT相整合,甚至我把电子业高精密的技术,假设用建筑业,精密度会提高,成本也会降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把电子产业的技术跟资讯收集的过程跟手法,应用到各个行业,可以看到最直观的带来的变革。
我们可以预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商业模式,也会因为这样子产生。举例来讲,假设我们街道上的安防监控,影像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到什么呢?我们也许可以针对来往的人流做归类的分析,来判断这个街道也许这个零售店面适合开什么。举个例子,白领经常经过的路口,也许我可以在这里开个咖啡店。跟过去大家凭经验去判断应该开什么,就用数据来支撑判断的准确性。
刚才提到食材运算的物流系统,整合到家用的智慧电子产业,这部分通过这些智慧家电给的数据的传输跟物流系统的整合,我们就可以预期,过去超市旧模式,他必须进了一批货,放在超市里,然后让各个消费者到超市来拿。他可以通过系统直接配送到消费者家里,从这些智能家电的反馈来讲,他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模式。不同行业在这个平台上的整合,也可以带动不一样的产业类别,不一样的营运模式的创新,这是未来的行业引进类别当中,我们可以预期,可以看到的一个正向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把整个未来的一个工业工厂在制造创新上的演化,综合成三句话。第一句话我们深信数据采集是基础,我们需要一个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这些数据采集。将这些数据采集,经由人工智能的运算,提供共享的讯息出来。共享的讯息里面,所有的会员或者合作伙伴在上面开发数以百万计的应用APP,在这样的观念底下,我们可以预计未来产业模式不一样的创新跟新产业类别的产生。为了让大家可以具体地了解到整个新型生产模式的创新带来的具体效益,我以富士康内部两个简单的例子,作为一个说明。让大家可以更有感受的感受一下不同点在哪里。在过去我们在检查一些不良品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人工目检,但通过人工目检的问题在于,人眼会疲乏,人跟人的认知不同,最重要的观察的维度不一样。通过我们超高影像数据收集,甚至到8K的等级,8K是个什么概念?几十公里外你用摄像机看到的是黑点的东西,我们用高清的摄像机看到的是一行字。不同的光学检验设备带来的不同等级的检验的结果,再运用到工业生产中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未来搭配5G的传输,我们可以预期到检验的过程当中,这个工段体系里面看到可以更精细,甚至可以做到提前预防。
第二个例子是有关于生产制造流程的革新,过去在制造业上产线非常大量使用人力,其中包括包装、品质检验,即使是迈入工业4.0,很多的中小企业还是用非常复杂的人力使用模式在进行他的生产作业。现在我们通过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数据的收集到人工智能的初期的应用,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属于非常初期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只是运用到某些经验的累积,然后通过一些基本的反馈,这部分称不上真正的人工智能。即使是这样子,我们在这条产线上不仅仅是把人解放出来而已,对整个人解放出来之后,生产场域的优化,不止是优化过去10%的改善,看到的是倍数型的增长。举我们内部一条3C产品线为例,导入这个平台之后,通过数据的解析,我们可以把生产过程中不良偏高的测相自然而然移到前面测,可以观察改善的成效到底怎么样。因为数据6流互相结合产生的判断,除了刚才的测试工段的效益可以提升2.1倍以外,我们可以让318人的生产降只有38个人,不是把这38个人留在那边做简单的物流、组装的工作,这38个人全部升级成设备的工程师、产品维护的工程师。在这里其实透露出我们其实对于工业互联网,人力上使用的概念。我们导未来的生产制造,我们主要关注在人力怎么做升级,让他们可以更具有价值意义的事情,不同于以往做简单的包装线,做简单的物流运输。对人力使用者来讲,都是正面的发展。
因为这样子,富士康现在内部有做熄灯的作业工厂。我们通过这些累积的核心层到数据的采集,我们经由物联网的采集,把物与物,甚至机器与机器联结在一起,我们可以有自主的管理生产作业系统,通过实时的作业分析比对,对生产的稳定性、持续性有很高的提升。这样子的作业流程底下,对于生产的主体工厂来讲,可以保证稳定性和工艺性。对于工厂来讲,也有助于控制生产进度,最好的一个资源排配跟资源的运用。
纵观刚才跟大家所报告的,整个一个未来的生产制造模式,我们关注的不是单一企业的自动化或者是流程的改变跟优化,我们想要做的是整个从供应链端到客户端循环的一个生态系。借由这整个生态系的带动,包含所有的产业链,除了富士康自己之外,跟我们合作的中小企业一起来提升。这样的一起来提升,对于整个工业链的革命才能带来好处,并不是未来的持续性改善,而是未来的革命性创新。在这样的情况底下,我们结合人工智能,包含数据感知、深度学习的工具,我们希望达到的是在这样的生态体系里面,我们同时设立了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基地,包含云基地、机器人的制造基地,跟企业赋能的基地。
我们希望科技服务的方案能够赋能中小企业,让他们通过这个平台,还有工业互联网的优势,增强自身的产品竞争力跟产业竞争力。我们携手合作伙伴把各种智能技术和场景导入智能工厂的应用当中,促进全国的中小企业一起,共创中国2025的目标。凭这个生态系,共同迈进科技服务信市场。谢谢大家!
互动:
主持人:谢谢高启洋先生。不好意思,我们有个小小的互动。首先我们恭喜富士康36天以最快的火箭般的速度过会IPO,拿到了非常幸运的Pass。我摘抄了招股说明书当中大家看来挺惊讶的数字,它的招股说明书达到467页,差不多这么高了吧?但是在这个招股说明书当中,居然没有披露他们要募集多少资金,这是IPO重启之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有市场传闻说可能你们的募集资金太大了,所以没有公布。另外一个2017年富士康工业互联网整体的营收,大家能猜到多少吗?它的营业收入是3500亿,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能够达到3500亿的收入。外界更多的知道你们是苹果的代工厂,如果你们只是代工苹果,绝对做不到3500亿的收入。除了工业互联网之外,富士康到底在做什么?
高启洋:回答这个问题,现在还在闭锁期,所以有些东西我不方便透露。
主持人:对,我前面没有让你讲,我让你讲主营业务是什么。
高启洋:我们再说明一下,我们在苹果的手机业务,并没有在富士康工业互联网。
主持人:了解,还在红海是吗?
高启洋:我们的传统的模具的制造技术、伺服器HPC的技术,这些我在报告当中跟大家说,工业互联网我们富士康是很坚实的基础。数据的采集是基础来看的话,我们必须要有这些数据,我们才能在平台上开放出更多的应用,结合更多的第三方合作伙伴。
主持人:未来富士康工业互联网你们会是一个制造型的企业还是个互联网企业?
高启洋:我们想要构建的是开放的物联网开放平台,这里面特别有个科技服务的业务。这个科技服务的业务,基本上基于刚才讲的云网跟HP高效的计算机。如我们招股说明书上面讲的,给中小企业赋能,把这个平台开放出来,让大家做各式各样的开发,应用场景的开发。
主持人:谢谢高先生。现在在静默期,不能多说。期待你们正式登陆A股市场的表现,谢谢,请落座。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企业创新能力活跃,产业生态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浙江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建设“平台+产业”综合服务站,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
科思科技、东杰智能20%涨停,山河智能、能科科技等涨停,万里马、阳光诺和等涨超10%。
面临美国关税上涨,多家车企调整售价。
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行业垂类大小模型244个,高质量数据集158个,并打造了国产化专区、具身智能、智慧电网等特色行业化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