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电影节 | 修复老电影的上海经验,保护胶片就像保护眼睛

第一财经APP 2018-06-30 09:50:09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今年展映的4K修复版《画魂》,是上影节自2011年起主导修复经典老片至今,首次没有选择与国外修复机构合作。

6月17日,4K修复版《画魂》在上海大剧院揭开面纱。保留胶片质感的基础上,画面清晰度与色彩饱和度大幅提升,衣服的褶皱、精美的置景、肌肤的光泽,时光蒙尘的细节被一一打捞捕捉。

24年前,这部由黄蜀芹执导,讲述女画家潘玉良传奇一生的电影,曾因题材特殊及手法大胆而备受争议。《画魂》对女性命运的书写超越时代局限,其价值在今天被重新审视。

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导、瑞士制表品牌积家(Jaeger‑LeCoultre)赞助的电影修复工作迄今七年,完成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等11部胶片电影修复。今年,上影节没有选择与国外修复方合作,首次将修复事宜全权委托给上海电影技术厂(下称“上技厂”)。《画魂》之外,包括《芙蓉镇》在内的七部谢晋导演代表作的修复也顺利完成并与观众见面。

在此之前,谢晋导演作品,4K修复版《舞台姐妹》于2013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展映。观者惊叹于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工作室工艺之精湛,实际上,影片的物理修复和数字扫描工作均由上技厂承担。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参与了当年《舞台姐妹》的修复工作,他感慨,没有中方的协助,修复便无从谈起:“意大利人不了解60年代的中国人拍电影用什么胶卷,使用怎样的风格,这一切都得从导演原始阐述里寻找,试想把《舞台姐妹》中主演谢芳的脸修成索菲亚·罗兰的效果,那就不对了。”

过去五年,从保护到修复,从高清修复到2K修复,再升级为4K修复,上技厂的修复师们完成了上千部老电影的抢救工作,其间付出的心血与汗水,鲜为人知。

保护胶片就像保护眼睛

上影节期间,第一财经记者在上技厂见到了《画魂》修复工作的功臣之一胡玉娥,她正忙着电影放映的技术保障工作,同事都叫她“阿娥”师傅。

1984年,胡玉娥进入上技厂做拷贝鉴定,而后从事底片剪辑直至胶片时代终结。她生于电影世家,电影之于她就像家里的物件一样无法割舍,而保护胶片就像保护眼睛:“摸了胶片就觉得很开心”。

作为中国最早建成的专业化胶片洗印基地之一,上技厂冲洗了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批经典电影包括《红河谷》《紧急迫降》《2046》都在这里完成拷贝洗印。最辉煌的时候,车间八条生产线齐开,上百名员工同时操作。胡玉娥告诉记者,他们负责洗印的胶片拷贝数量之多,连接起来能绕地球好几圈。

2012年,柯达公司宣布破产,全球胶片生产线陆续关闭,胶片洗印从鼎盛到衰落不过几年光景。幸而上技厂反应迅速,一方面主体业务转型数字生产;另一方面,传统洗印工艺也保留了下来,胶片修复成了眼下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由于岁月侵蚀和长期播放损耗,很多老电影胶片存在着污垢、霉斑、掉色、抖动、划痕、噪声等各种问题,亟待修复。包括胡玉娥在内的几位技术拔尖的员工转型修复师,成为“物理修复”的中坚力量。

物理修复是胶片修复的首要环节,修复师负责鉴定胶片的保存状况,对磨损的胶片进行修复,脱胶处重新黏合,之后再对胶片的脏点、霉斑进行清洁。目前,上技厂从事物理修复的员工仅四人,均有20年以上的胶片洗印经验。

在上影节金爵盛典上,主办方开辟环节致敬幕后工作者,胡玉娥便是其中之一。她一袭墨绿长裙登台,姿态优雅,光彩照人。性格内敛的她说,自己不太适应这个过于盛大的场合。“胶片修复非常艰辛,但是我们对胶片有一种热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

过去35年,胡玉娥将青春献给了胶片,整日埋首于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转型胶片修复师之后,她又长期在弥漫异味的环境中劳作。存放已久的老胶片往往散发令人晕眩的醋酸味,锈蚀的铁盒一打开碎屑飞散,但她早已对污染、脏乱习以为常。

胶片修复工作实际上传承了洗印工艺,这是上技厂修复部门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能够迅速判断胶片的破损程度,并选取最合适的修复方式进行处理。

胡玉娥告诉第一财经,谢晋影片中,要数《红色娘子军》时间最为久远,胶片酸化发脆,稍有不慎就会断裂。过去胶片电影的特效都是手工制作,《红色娘子军》中的“特效”是一层胶片上叠着一层,老师傅凭借过去几十年经验将胶片细致黏合、处理平整,最大程度地修旧如初,保证它安全通过数字扫描,以防二次损坏。

每一帧画面都需要“精修”

4K修复,并不是画质越清晰、色彩越明艳越好,最大程度保留胶片原始质感,降低噪点、减少瑕疵的同时,每帧画面都要反复研究、仔细雕琢,在年代感和当代审美之间,找到完美平衡。“调色”作为数字扫描后的首要环节,是奠定影片修复风格的基础,也是胶片修复的一大技术难点。

80后调色师黄丽洁是接触老胶片的员工中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唯一的调色师,对于胶片的色彩感知,没有人比她更准确。黄丽洁爱看电影,尤其爱看老电影,常年和老古董打交道也不觉得乏味。调色工作中,经验比技术更重要,刚进上技厂时,她跟着师傅学了三年才独立调色,胶片时代的调色只能改动画面的颜色和密度,数字化之后手段增多,对比度、饱和度都能自由调整,有了胶片经验,数字调色更顺畅,每一次修复老电影,都让她很有成就感。

《画魂》的修复难度在于使用的胶片片种不一,画质也有相当差距,黄丽洁说,“有些镜头好些,有些噪点颗粒度较大,以前胶片时不太明显,扫描成4K文件放大画面信息,颗粒感更加明显。”导演黄蜀芹年事已高,为了尽可能遵循主创意见,上技厂邀请影片的摄影师吕乐监督调色。

当年拍摄《画魂》时,剧组曾经尝试在镜头前蒙纱以营造朦胧气氛,吕乐建议修复时尝试还原。另一方面,90年代拍摄影片的时候,迫于技术所限,成片并不能完全达到创作者的诉求。因而,所谓修复中一直强调的“修旧如旧”并非绝对概念。

在吕乐看来,20多年过去,技术手段和观众审美都发生变化,数字修复是为了电影再次焕发青春,因此在某些镜头上,可做适当调整补光,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黄丽洁按照吕乐给出的指导意见,结合自己多年经验进行修复,她对最后呈现的效果挺满意,“画面层次感更丰富,颜色适当。”

调色之后的视频修复有十来位员工,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最新的科技产品,也善于学习国际顶尖的修复技术。过去数月中,他们24小时两班倒,逐帧修复画面瑕疵,一部电影大约13万帧画面,每一帧画面都需要“精修”。

石川认为,4K修复的难度主要在于考验修复人员的判断力。“它的色彩和影调,胶片质感、画面锐度等都需要把握得非常恰当才行,这不是电脑技术能够做到的,现在技术非常先进,最怕的是修复成高清电视上看世界杯一样,那样就很假。”

今年是谢晋导演逝世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导演,上技厂一口气修复了谢晋的七部作品。代表作《芙蓉镇》修复之后,画面质感得到显著提升。石川告诉第一财经,30多年的岁月侵蚀,胶片色彩衰减得厉害,灰蒙蒙一片,细节模糊。“以前拍片时服装很讲究,为了显示主人公省吃俭用,刘晓庆的一件戏服肩膀处打了碎花补丁,长期磨损已经很薄,一出汗,衣服几乎贴在身上,这种质感老胶片上已经完全无法辨认,这次修复后,银幕上看得清清楚楚,类似这样精致考究的细节都在修复后得到全面展现。”

《大李小李和老李》是谢晋导演生涯中唯一的喜剧电影,也是此次声音修复的重点,专门录制了沪语对白。为影片重录沪语版本也是导演生前的心愿,石川说,谢晋很尊敬滑稽戏演员,但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同期录音,语言魅力没有得到保留。这次修复请到徐峥、郑凯、舒悦等演艺界、配音界明星为这部电影重新录制对白。录音师王晓俊告诉第一财经,乔榛作为此次声音总导演,拖着病体几番来上技厂监督工作。“他走路都有些不稳,就这样一个人,影片混录的时候连着三天都来,非常非常认真。”

对于声音修复而言,胶片电影的画面拷贝和声音拷贝分开储藏,放置时间较长的声音拷贝会收缩,导致声音产生抖动,发出“呲呲”、“咋咋”的噪声,声音修复就是把杂音和噪声减轻至最小,将位移的声音调整到声画同步。

和《大李小李和老李》一样,《画魂》的声音修复也进行了技术创新,王晓俊和《画魂》录音师葛伟家协商后,决定从4.0声道升级为5.1声道,让影片声音更立体,并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合理加工,根据画面意境添加雨声、风声、燃烧发出的爆裂声等音响效果。

王晓俊在上技厂工作了近30年,一直从事录音工作。他说,“黄蜀芹导演我们都很熟悉,当时条件所限没有实现的声效,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它做到更好。”

老电影市场前景广阔

通常而言,修复一部标准长度的4K影片需要上百万元,成本取决于胶片拍摄年代、胶片保存质量、工作时长和修复精度高低。总体而言,国内修复价格低于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工作室等国外修复机构。

石川认为,目前国内对老片修复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将其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也没有意识到它再开发、再利用的价值。“今年花这么大力气修几部片子,质量也很不错,如果只是电影节放几场太可惜了。”

上技厂营销总监贺欣告诉第一财经,他们正在策划展映和交流,未来可能效仿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为修复老片专门设立电影节,给这些老电影提供更多面向国际观众的机会,将修复影片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修复后的老电影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均设有经典修复单元。前些年,马丁·斯科塞斯基金会主导修复的《美国往事》,在国际影展上每放一场的价格是2000美元。

上海国际电影节自2014年开始设立4K修复单元,考虑到版权、成本等因素,该单元票价往往高于普通画质电影,但永远是率先售罄的一批。此次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甫一开票,一小时内三场全部卖完,官方只能安排加映以满足观众需求。

市场对老片的需求存在,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也投入老片修复中。为纪念今年5月2日去世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爱奇艺联手新派系文化传媒修复的《护士日记》也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公益放映。

电影的未来由其历史所构筑,如若历史消亡,电影的未来也无从谈起。修复电影,不仅仅是文化遗产的保存,也是对经典的致敬。从抢救到保存,再到修复,随着技术发展,修复工作永无止境,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从胶片时代走来,胡玉娥和同伴守护着胶片电影最后的尊严。他们最希望看到年轻人的加入,胶片修复工作费时费力,技术要求高,又需足够细心,加之与工作强度不匹配的待遇,如果不是对胶片有感情,很少有人愿意踏入这个行业。与此同时,“胶片每放置多一天,问题就更多一些。”目前,数字扫描机器每天都在满负荷运转,抢救各种各样的胶片,还有一大批老电影亟待修复。

胡玉娥说:“我们作为电影人,是幕后的小人物。电影有创作人员,他们创作的是艺术,我们创作的是技术。我们的洗印技术出类拔萃,全国像我们这样从洗印过渡到修复的技术厂,几乎没有,如果有,也不如我们历史悠久。从修复角度而言,我们传承了过去洗印的工艺,这项工艺很精致,我们做洗印出身的人,因为爱护底片,才会尽可能在技术上做到完美,60多年的技术,现在全部用在了胶片修复上。”

作为胶片修复师,她一直保有一份自豪,同时心存一份责任。“市场方面,也许并没有看得很远,但是胶片永远存在,它的保存时间是一百年,胶片的修复工作,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意义都非常深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